<p class="ql-block">缘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周下来,我们班级的小鱼需要换水啦,在换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恩希:“你瞧,鱼缸上面有我的手指头印。朱津宜,你快来看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津宜:“我也按出来啦,我按了好多,一会儿又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偶然发现鱼缸上会留下手指印,可是为什么手指印很快又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于是 在好奇心的推动下,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寻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思考:根据《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班幼儿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乐于探索的阶段。在给鱼缸换水的活动中,孩子们偶然留意到手指上的指纹时,教师应当敏锐捕捉这一教育契机 。为充分满足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指纹的奥秘,从而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p> 一、初识指纹 <p class="ql-block">1.放大指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鱼缸上留下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一会就消失呢?还是还看不清楚!我们想看清楚怎么办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鱼缸换水的风波,孩子们对于指纹并不是十分地了解,为增加孩子们的知识经验,老师鼓励着孩子们在自己的手指指腹上寻找着指纹,他们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着并相互探讨着指纹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我用放大镜看,我们的手指头好像不一样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师:“每个指头都有指纹,每个指纹都不相同,你们用放大镜看看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真的不一样,我的大拇指头和食指的指纹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我看看我的五个手指是不是都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2.寻找指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大镜能看到我们的指纹,鱼缸上面也会留下我们的指纹。我们的指纹还会在哪里呢?于是孩子们在活动室里寻找自己的指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 们 的 发 现:电脑、钢琴、小碗、窗户、水杯、绘本、笔上都会留下我们的指纹,我们的小手摸过的地方都会有指纹的存在。指纹太神奇啦,生活中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3.亲子调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仔细观察自己指纹后,好奇发问: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指纹,指纹又分别叫什么?为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借助指纹的秘密调查表开展亲子学习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诸多指纹知识,对指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习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科学探究能力:依据《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对中班幼儿的要求,在活动里,幼儿通过放大镜观察指纹,这锻炼了他们运用简单工具进行观察的能力,培养了细致观察的习惯,提升观察的敏锐性与准确性。在活动室寻找指纹的过程,让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环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认知经验增长:幼儿了解到每个人都有指纹且各不相同 ,明白手指触摸过的地方会留下指纹,丰富了对人体生理特征和生活现象的认知,构建起关于指纹的初步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社会交往与合作:亲子调查表的完成,增进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亲子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教育契机把握:此次从幼儿在鱼缸上发现指纹引发系列活动,说明自己能敏锐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开展活动,符合指南中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的要求。今后要继续保持对幼儿行为和兴趣的高度关注,挖掘更多潜在教育机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活动引导策略: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自主观察、探索,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幼儿思考指纹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以进一步拓展幼儿思维,提升探究深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家园合作成效:通过亲子调查表促进了家园合作,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分享调查中的收获和有趣发现,进一步增强家园合作的教育效果,为幼儿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支持。</p> 二、揭秘指纹 <p class="ql-block">1.指纹的种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在探索中进一步认识到,虽然指纹的类型一样,但是每个人的指纹纹路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互相讨论着关于指纹类型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幼:斗型纹就像池塘里的水波动一样。</p><p class="ql-block">幼:我觉得箕型纹就像我玩的弓箭一样,很多弓箭在排队!</p><p class="ql-block">幼:弓型纹一条一条的,像面条! </p> <p class="ql-block">2.指纹统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形象化的介绍,小朋友们清楚了解到自己的指纹,于是我们进行了统计!统计自己手上什么指纹是最多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统计过程中,小朋友得出:我们的小朋友斗型纹是最多的(19人),然后是箕型纹4人,弓型纹没有。</p> <p class="ql-block">3.提取指纹</p> <p class="ql-block">(1)黏土印指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朋友迫不及待地将手指用力压在橙色黏土上,可是发现颜色并不明显,于是我跟小朋友们说:“你们用深色的黏土再次试试看呢!”于是他们再次实验起来,改用棕色的黏土。小朋友们发现棕色的黏土颜色稍微清晰!他们兴奋地喊:“老师,快来看我的指纹!” 旁边的小朋友也围过来观看。也赶紧换用棕色黏土来试一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黏土上面印出指纹吸引了小朋友的兴趣,引来了围观的小朋友们,范星忱想用黏土制作出更加清楚的指纹。三位小朋友商量好分别制作什么指纹。</p> <p class="ql-block">(2)胶带留指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幼儿会问同伴:“你的指纹和我的一样吗?” 也有个别幼儿比较安静,专注于自己的操作,沉浸在探索指纹的乐趣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展现出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取指纹的动作。在遇到问题时,如第一次印指纹不清楚后能尝试调整方法再次操作,体现了他们具有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指南中科学领域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的要求。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们之间有较多的交流互动,互相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疑问,这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体现了指南中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的相关目标。</p> <p class="ql-block">4.语言《名画失窃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一节语言活动,小朋友明白了指纹的重要性!指纹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很快的找到人们!每个人指纹的不同,也帮助警察破案,指纹也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指纹的探索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帮助人们获得丰富的经验和便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反思:1. 对于积极探索、主动交流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表扬小明的坚持尝试和小红的仔细观察,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热情。2. 针对活动中比较安静、独自操作的幼儿,主动与其交流,引导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他们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3. 在后续活动中,可以提供更多关于指纹的拓展内容,如介绍指纹的类型、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深化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习得:1. 语言领域:中班幼儿处于语言快速发展期,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符合《指南》中“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讲述比较连贯”的要求 。2. 科学领域:幼儿对指纹这一自然现象充满好奇,主动观察、探索,表现出积极的科学探究精神。在辨别指纹类型过程中,锻炼了细致观察能力,符合《指南》中“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的发展水平。3. 数学领域:统计指纹数量活动中,幼儿尝试运用数数、记录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虽然部分幼儿在计数准确性上还有提升空间,但已表现出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p> 三、保护指纹 <p class="ql-block">1.我们如何保护指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纹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无处不在!小朋友该如何保护指纹呢?</p> <p class="ql-block">幼:多涂涂护手霜。</p><p class="ql-block">幼:把小手洗干净,不要脏兮兮的。</p><p class="ql-block">幼:不拿尖锐的物品。</p><p class="ql-block">幼:不能在手上乱涂颜料。</p><p class="ql-block">幼:不能摸仙人掌,或者危险的物体!</p><p class="ql-block">幼:带上保护手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健康《保护小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再次通过一节健康课,加深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保护自己的指纹。</p> <p class="ql-block">3.七步洗手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次学习七步洗手法,跟着手指儿歌一起动手做起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的习得:1. 幼儿了解到指纹的独特性和重要性,知道小手是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重要部位,明白保护小手对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的意义。此外,还巩固了七步洗手法的步骤和要领,清楚何时需要洗手来保持手部清洁。2.通过温习七步洗手法,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更加熟练、规范地完成洗手动作,有效去除手部细菌。同时,在表征如何保护小手的过程中,锻炼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3.习惯与意识层面:逐渐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关注对手部的保护,如避免触摸危险物品、不随意咬手指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教师反思:1.活动内容方面:保护小手帮助幼儿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小手。2.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示范、讲解、实践操作等方法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运用更多趣味性的动画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3.有效地检验幼儿对保护小手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七步洗手法的实际运用能力,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真正养成了保护小手和正确洗手的习惯。</p> 四、趣玩指纹 <p class="ql-block">1.创意指纹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纹还可以画画,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小动物,水果。就像魔法一样!宝贝们奇思妙想尽情创作。</p> <p class="ql-block">2.指纹发明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将来长大了要做一位指纹发明家,发明很多很多,便利我们的生活,我们赶紧画出来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与体验,关键在于为其创造充足条件与机会。此次活动中,幼儿基于日常生活经验,不仅想到用指纹绘画,还萌生出指纹发明的创意。这些创意紧紧围绕日常生活,源于他们对指纹便利性的亲身体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