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游

george

<p class="ql-block">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建城史。宋光宗时期,重庆升恭州为重庆府,由此得名。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如重庆火锅、重庆方言(渝语)、川剧等。重庆也被誉为“桥都”,拥有13000多座桥梁,其中包括长江索道等特色交通设施。重庆是直辖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位于中国重庆市渝中区,最初建于明朝,当时名为“洪崖门”,是重庆“九开八闭十七门”中的一道闭门。由于其地理位置在嘉陵江畔的陡峭山壁之上,洪崖洞与洪崖门实际上为一体。历史上的洪崖洞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和码头,尤其在抗战时期,它为重庆市民提供了避难所。</p><p class="ql-block">洪崖洞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依山就势的吊脚楼设计上,这种建筑风格不仅适应了复杂的地形,还展示了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筑群垂直高差达75米,共11层,沿崖壁次第展开,形成了一座三维立体的“空中街市”。</p><p class="ql-block">2003年,洪崖洞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重建,并于2006年建成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这个区域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吊脚楼建筑,还融入了现代商业元素,成为了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2007年,洪崖洞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更是被评为全国网红地标。</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上的千厮门大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全称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位于中国重庆市渝中区,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标性建筑。最初建于1941年,名为“精神堡垒”,后在1946年重建,并于1947年落成,命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49年11月30日,随着解放军入城,该碑被更名为“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以纪念重庆的解放。</p><p class="ql-block">解放碑是抗战胜利的象征,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韧与胜利。作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解放碑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是重庆人民的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千厮门大桥</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上的黄花园大桥和曾家岩大桥夜景</p> <p class="ql-block">重庆城市夜景</p> <p class="ql-block">铜元之光城市阳台拍摄夜景</p> <p class="ql-block">重庆长江索道,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长江上第一条大型跨江客运索道。它连接了重庆市渝中区和南岸区,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车”。长江索道始建于1986年,于1987年10月24日竣工并投入运行。索道全长1166米,运行速度为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约4分30秒,最大载客量为65人,日运客量可达1.05万人次。它设有抗5-6级风力的防摆装置,具有安全、环保、快捷、方便、准点、全天候运行等特点。</p><p class="ql-block">长江索道不仅是重庆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旅游景点之一。长江索道旁的大桥是东水门大桥,它已经成为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并在多部影视作品中亮相,如《生活秀》、《周渔的火车》等。</p> <p class="ql-block">重庆人民大礼堂是位于中国重庆市渝中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建设始于1951年,由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旨在满足重庆作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需求。礼堂于1954年4月竣工,最初命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后于1956年更名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大礼堂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大礼堂的圆形主体建筑正前方有一排精致的门楼,外观似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因此有“小天安门”之称。</p> <p class="ql-block">下浩里老街位于中国重庆市南岸区,是长江南岸旧重庆的标本,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下浩里老街的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形成了独特的立体画卷。</p><p class="ql-block">文化遗迹:老街旁有温家院子、武昌中华大学旧址、法国永兴洋行旧址、比利时大使馆旧址、华信托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国际部旧址等文保老建筑。</p><p class="ql-block">2016年,重庆市政府将下浩里老街列为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并启动了一系列的更新改造项目。这些项目旨在保留老街的历史风貌,同时注入现代元素,使其焕发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的湖广会馆(亦称禹王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后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进行了扩建。</p><p class="ql-block">湖广会馆是清代外省向四川大移民的产物,反映了“湖广填四川”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湖广会馆内部设有禹王宫,供奉大禹,体现了对古代英雄的崇拜。</p><p class="ql-block">2003年,重庆市、区两级政府投资1亿多元,汇集国内外文物建筑修复专家及团队耗时近2年对会馆进行修复。</p> <p class="ql-block">重庆罗汉寺,原名治平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年至1067年),最初名为治平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阿罗汉,方改名罗汉寺。1942年,罗汉寺在日机轰炸中受损,后得到修复。</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距离主城区3公里。始建于宋代,最初名为白岩场,后因建文帝朱允炆在此隐匿而改称龙隐镇,最终因瓷器业繁荣而更名为磁器口。古镇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街道两旁多为明清风格的建筑。</p><p class="ql-block">磁器口古镇是巴渝文化的重要代表,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川剧变脸、打铁花等。此外,古镇还保存有“九宫十八庙”,是佛、道、儒三教并存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轻轨李子坝穿楼</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城墙</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来福士</p> <p class="ql-block">重庆山城巷是一条位于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凉亭子社区的古老街巷,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最初名为天灯巷或天灯街,1972年更名为山城巷。这条街巷因紧邻外国领事租界地,在开埠时期成为高级住宅区域,抗战时期又成为抗日将领的官宅区域。</p><p class="ql-block">山城巷正在进行传统风貌区的项目建设,旨在保护修缮和改造,展示重庆的独特魅力。游客可以在山城巷体验“最美步道”、“临崖体验”、“大美江景”和“老街文化”,同时街巷内还布局有民宿精品酒店、创意书店、山城美食和民俗等,让游客感受到山城巷的“独一无二”。山城巷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集历史文化、现代生活于一体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领事巷,原系通远门内城墙一侧,东接金汤街、南连山城巷、北靠鼓楼街的一条长数百米、宽约8米许的小巷;1896年3月,法国设领事馆于巷内;继而12月,美国设领事馆于紧邻的五福宫前:1900年。英国领事馆也迁来巷内;1904年,德国领事馆驻节桂香阁侧:如是。原本僻静狭仄的街巷,却因外国使节机构的入驻,而名领事巷。抗战期间,国府迁渝,相关国家大使馆随迁重庆,初与领事馆合署办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天门</p> <p class="ql-block">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重要区域。十八梯的名字来源于明朝时期,当时这里有一个居民用水的水井,距离居民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得名“十八梯”。这个地区不仅是重庆城市发展的起点,也是重庆“母城文化”和“梯坎文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十八梯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巴渝建筑风格,如吊脚楼、竹编墙、白灰墙等。这里的建筑年代多样,从明清时期到现代,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建筑风貌。此外,十八梯的街道设计独特,由石阶铺成,连接山顶的商业区和山下的老城区,充满了山城的市井气息。此外,十八梯还被评为“2021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并被列为重庆市第一批历史保护地名名录。</p> <p class="ql-block">重庆白象居是位于中国重庆市渝中区的一个独特住宅建筑群,建于1992年,依山而建,共有24层。这个建筑群的设计巧妙地适应了陡峭的地形,没有安装电梯,但居民可以通过不同的楼层出口轻松到达不同高度的街道。白象居的设计包括空中连廊和z字形楼梯,形成了复杂的步行网络,同时也保留了老重庆的生活痕迹,如公共洗衣台、麻将室、小卖部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特点</p><p class="ql-block">建筑设计:白象居的设计允许居民在不同楼层的出口直接通往不同高度的街道,形成了“一楼是马路,八楼还是马路”的奇观。</p><p class="ql-block">空间结构:楼内的连廊连接多栋建筑,楼梯错落盘旋,形成了迷宫般的空间体验,体现了重庆“8D魔幻”特色。</p><p class="ql-block">外观与氛围:外立面以灰白色调为主,裸露的管道、老式防盗窗等细节充满年代感,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符号。</p><p class="ql-block">文化与历史</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白象居位于白象街,这条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曾是重庆的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广场</p> <p class="ql-block">以为是一楼实际上是22楼</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剧院,位于中国重庆市江北区,是一座集歌剧、戏剧、音乐会演出及文化艺术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社会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0.45万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2层。大剧场可容纳1826人,中剧场938人,排练厅300余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