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到中医院想挂个专家号瞧病,之所以下午去,是想下午可能人少点,少排会队。结果一进医院,窄窄的走廊挤满了排队挂号缴费的人,队伍有二三十米。好不容易挂上专家号,一看下午号我排24号,前边还有15个。看到一时半会排不上,就决定先到医院对面的京东电器城转转,过个把小时再回来也不迟。</p><p class="ql-block">走进电器城,一看诺大的商场商品琳琅满目,顾客寥寥无几,售货员比顾客都多。走到电视售货区,几个大牌子的电视前空无一人,只有售货员无聊地独自看手机。看到我走过来忙着介绍他们的产品。我坐下跟售货员慢慢聊,消磨时间,半天又过来一老一少爷俩,只见小孩熟悉地摸到电视顶端的遥控器,自己调出动画片独自看了起来,看来是经常来玩的常客。</p><p class="ql-block">过了大约一小时我从空荡荡的电器城出来返回医院,一看马上要轮到我的号。进屋看到一位老大夫正给一名大学生检查腰。等了半天总算查完了,也说不出什么病给小伙子开了点药和几贴膏药打发了。</p><p class="ql-block">我上前说明病情,老大夫只说这得做个肌电图,他们这没有,需要到市中心医院,给我在挂号单上写了个"上肢肌电图″。把我打发了,看来这几个字就值专家挂号费了。</p><p class="ql-block">一看时间下午5点多了,再到中心医院已经来不及,只能等第二天再去了。</p> <p class="ql-block">挂号缴费的人排长队</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中心医院,挂号室前照例是排长队,好不容易过上号到骨科开上肌电图检查单又重新排长队缴费,排了半个多钟头缴完费,到四楼肌电图室还需要预约就诊时间。把我排到了后天的早八点。我问为什么排好几天,人家医生说,人太多,都需要提前预约排队,排第三天的一早已经是最快的了,叮嘱我别误点,过时不候。</p><p class="ql-block">没办法,只能慢慢等了。</p><p class="ql-block">回家的路上我就想,当前我们国家内需不旺,政府千方百计出钱出政策拉动内需,仍然效果不佳,从京东商城的门可罗雀可见一斑,那还是在国家给予家电更新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其他类没有补贴的商品可想而知。人们任凭怎么说就是不买。</p><p class="ql-block">反观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却是妥妥的卖方市场,每天人山人海,火的一塌糊涂,人们争着抢着送钱还排不上队,做个检查需要提前三天预约,这与各大商城的萧条简直是冰火两重天。我们这儿只是个一般的三线城市,那北上广深和新一线、二线城市这种冷热不均的矛盾问题岂不是更加突出?</p><p class="ql-block">究其原因,我认为,政府大力提倡刺激消费,而老百姓不买账的原因其实是老百姓缺乏安全感,对未来缺乏信心,政府的兜底保障政策不到位。就拿看病这件事来说,过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到本世纪初的前十年,我们的消费并不是这样子,那时候挣大几百块钱就敢买大件,一个冰箱彩电相当两三个月的工资,大家照抢不误,那时的医院也没那么多人,看病有医疗本(还没实行医保卡)花不了多少钱,1997年我腰间盘照个彩超180元是最大的消费了,报销完自己花不了几个钱,所以大家心里有底,可以大胆地花钱。</p><p class="ql-block">现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二亿多的老人涌入大医院,肯定会造成人满为患的局面,而且医疗费用水涨船高,进一次医院稍作点检查就大几千的花费,尽管有点医保,但个人负担也不少,国家更是不能承重,不可持续。所以人们由此慢慢感到了危机感,无论老少,概莫如此!任谁都有老的一天,不留下点保命钱,谁敢任着性子花?毕竟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百姓。</p><p class="ql-block">因此,我想国家与其花钱提振居民消费,不如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信心从何而来?与全社会的福利保障直接相关。政府沉下心来把人人离不开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问题解决好,人人都有了安全感,人人都没有了后顾之忧,还能没有消费信心?还能不舍得花钱?还愁内循环经济不提振?</p><p class="ql-block">等到大家买房、买车、买家俱家电等大件时都像医院要提前几天预约,那就是国家经济的腾飞之时!我们期盼那一天早日到来!</p> <p class="ql-block">大医院人山人海</p> <p class="ql-block">对比之下电器城门可罗雀</p> <p class="ql-block">售货员闲着无聊一起打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