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从2024年7月19日开始,到今年8月17日止。</h1><h1>去年未去,本周去打卡,因为面对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在浩瀚的几千年古埃及历史长河里,短短两三个小时参观,只能说了解皮毛,囫囵吞枣一般。</h1> <h1>上海博物馆南外门的展品:美内普塔站像,高2.4米。</h1><h1>梅内普塔是拉美西斯二世的第13个儿子,由于拉美西斯寿命很长,他直到花甲之年才即位,在位期间击退了海上民族和利比亚人的入侵</h1> <h1>一楼大厅的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赛尔特一世的头像,同样由花岗岩制成,高2.35米。辛努赛尔特一世在位期间武功赫赫,这尊头像后来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h1> <h1><br></h1><h1>大展分三个部分</h1><h1>法老的国度:以古埃及人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宇宙观的映射——众神的世界为引入,呈现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论及古埃及人的宇宙观念、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涵盖从社会制度、日常生活到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h1> <h1> 萨卡拉的秘密:聚焦2020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萨卡拉出土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及猫神庙遗址,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近十多年来在该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h1> <h1>图坦卡蒙的时代: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上溯阿蒙神信仰的发展和18王朝国王埃赫纳吞的宗教改革——这是多神信仰与一神信仰的一次分野,下推少年图坦卡蒙治下的传统宗教回归及后世影响。</h1> <h1>第十二王朝法老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h1> <h1>拉美西斯二世像</h1> <h1>狒狒形图特像。图特被认为是众神的书吏,掌握着魔法和秘传知识,也是掌管月亮、医学和智慧的神</h1> <h1>第十二王朝时期的瓦赛赫项圈。古埃及人十分爱美,各个阶层,各类人群都热衷佩戴首饰。这件项圈属于当时的一位公主。瓦赛赫(Wesekh)在古埃及语中是宽的意思。</h1> <h1>河马雕像</h1> <h1>埃及荷鲁斯圣船像。雕像中的鳄鱼代表索贝克神,同时也象征国王的权柄与力量。鳄鱼背上的荷鲁斯圣船载有荷鲁斯神龛,呈现了荷鲁斯战胜恶神塞特的庆祝场景。</h1> <h1>第六王朝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古埃及人将雕像视为死者的化身,放在墓中可以接受祈祷和贡品,放在神庙中表示与神同在。</h1> <h1>第二十五王朝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雕像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书吏在古埃及社会中举足轻重,既负责行政工作,也和工匠、画家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h1> <h1>3个希腊罗马时期的木乃伊面具</h1> <h1>古埃及人相信死亡是通往永生的起点,木乃伊制作便是这一信仰的极致体现。</h1> <h1>第二十一王朝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木棺以埃及本土的无花果木制成,图案繁复,充满象征意义。</h1> <h1><br></h1><h1>第二十六王朝的卡诺匹克罐。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会将特定的4个内脏取出,放在4个卡诺匹克罐里,以护佑死者身体在来世完整无缺地复活。</h1><h1>第十九王朝以后,卡诺匹克罐的顶盖雕刻日趋精细,分别为保护肝脏的艾姆谢特(人头)、保护肺的哈比(狒狒头)、保护胃的多姆泰夫(豺头)、保护肠子的克贝克塞努弗(鹰隼头)。</h1> <h1>古埃及人有前往宗教中心朝圣、朝拜的传统,萨卡拉就是这样的圣地。</h1> <h1>托勒密王朝时期牛犊卧像。牛是古埃及最早的神圣动物之一。公牛代表强大力量,母牛则象征创造与丰产,并与天空、银河有关。在丧葬信仰中,人们认为牛和其他动物一样,会在来世陪伴死者,并在死者前往神的领域途中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保护。</h1> <h1>萨卡拉是古埃及崇拜猫神巴斯泰特的三大中心之一。在这里发现了埃及最大的动物木乃伊墓地、最完整的木乃伊作坊和现存唯一猫神庙遗址,首次发现了蛇、蜣螂、幼狮的木乃伊。</h1> <h1>猫木乃伊。</h1> <h1>埃赫那吞巨像。阿蒙荷太普四世在其执政的第4年改名埃赫那吞,大力推行以日轮之神阿吞为核心的宗教改革。</h1> <h1>头像的平顶冠及两侧残存的双羽饰标明它来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语中的含义为“隐藏”或“不可见”。从中王国时期开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国时期,阿蒙成为整个国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称为“众神之王”,埃及人为他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神庙。</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