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抗美援朝纪念馆,来到鸭绿江。</p><p class="ql-block">鸭绿江古称坝水,又称为訾水,唐朝始称鸭绿江,因其水色青绿、恰如鸭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条著名的鸭绿江,发源于长白山南麓,奔流近800公里后流入黄海,全长795公里,流经丹东市约300公里,是中朝两国的界河。</p> <p class="ql-block">江这边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丹东市,离朝鲜最近的距离只有不到两米。</p><p class="ql-block">丹东市原称安东,是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一座沿海城市,它南临黄海,是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p> <p class="ql-block">站在丹东的鸭绿江边,可以看到朝鲜的城市和农村。对面是朝鲜的省会城市,名字叫新义州。</p> <p class="ql-block">安东游三号游船,江里没见有船行驶,也许是因为雾气太重。</p><p class="ql-block">两国共用一江水,以不上岸为准则,两国人可以同时在江里行船打鱼,见面互相问候打招呼。</p><p class="ql-block">国界并不是以主航道来划分,而是以双方的岸边为界,这也是世界上少见的,不以主航线为界的一条界河。</p> <p class="ql-block">鸿雁 作者:杨硕 博士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 铸铜 高3米</p><p class="ql-block">雕塑采用具象写实的艺术手法,铸造出惟妙惟肖生动形象,体现出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p><p class="ql-block">鸿雁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大雁的一种,其后颈与前颈黑白两色分明,反差强烈,易于识别。鸭绿江口是其最关键的迁徙停歇站。百姓家养的鹅,多为古代鸿雁驯化而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鸿”就是鸿雁。</p> <p class="ql-block">断桥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的阶梯上去,围栏上的宣传画上写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八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这里摆放着两门高射炮。</p> <p class="ql-block">单管37毫米高射炮,口径37毫米,全重2100千克,有效射高3000米,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制37高炮担负一线部队的野战防空和后方交通线的保卫工作。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8月,敌机空袭鸭绿江大桥共5391架次,防空部队保卫大桥对空作战219次,击落击伤敌机97架。</p> <p class="ql-block">此炮楼一九二八年夏,日本修建。高十一米(含地下室),直径六米,共五层,现已西斜八度。它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我国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为了和平》大型群雕,是根据1950年10月19日彭总率军过江的真实历史、真实人物雕造的,高5米,长12米,雕塑由26位统帅、领导、英模所组成,代表了首批过江的近26万志愿军将士。</p><p class="ql-block">他们分别为:彭德怀、邓 华、洪学智、韩先楚、解 方、杜 平、蔡正国、毛岸英、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罗盛教、杨春增、杨育才、李家发、许家朋、王 海、雷宝森、贠宝山、尹继发、姚庆祥、刘秀珍。</p> <p class="ql-block">日历定格于“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之日。</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境-辽宁丹东鸭绿江。</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境十大旅游打卡地-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当年彭老总带领志愿军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p> <p class="ql-block">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为断桥题写“鸭绿江断桥”桥名。</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原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铁桥,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由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于1911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桥体被美军飞机炸断,中方一侧仅存四孔残桥。鸭绿江断桥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断桥,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90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开闭梁,在世界诸多桥梁中,大多数为提拉式开闭梁结构,而该桥平行旋转式结构极为罕见,这也是这座大桥最独特的设计之处。</p> <p class="ql-block">走到这里,就禁止入内了</p> <p class="ql-block">对面是朝鲜,这个圆形的建筑可以算是朝鲜新义州的地标。(因雾气太大,看不太清晰),听说,朝鲜这一片高楼建筑是最近五、六年才修建起来的,圆形楼是新义州的太阳楼,也被称之为红太阳。据说居住在这里的是科学家、老师们。</p><p class="ql-block">太阳楼上的“一心团结”字样,让人不禁联想到中朝友谊桥上的同样字样,仿佛在诉说着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在巨大圆形建筑的前方,有一架摩天轮,没有运转,看上去朝鲜的繁华地段,却看不到一个人,说是都去参加集体劳动了。</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畔的辽宁省丹东市,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出征地、志愿军总后方基地的最前沿。清澈的江,红色的城,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赞歌在这里传唱,催人奋进的英雄精神在这里凝聚。</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70多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次从鸭绿江畔的那些故事中,感受意志、信念与生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在旧的鸭绿江断桥旁边有一座完整的鸭绿江跨江大桥,它便是沿用至今的中朝友谊桥,它也是日本人建造,于1937年4月动工兴建,1943年5月竣工,距第一座桥(断桥)上游不足百米。全长940.8米,其中中方桥长569.9米。主要作用,是为了夺取中国东北的战略物资。中朝友谊桥现在是公路铁路桥,在铁路上,每天都有绿色的国际列车,穿梭于中朝之间。在公路上,从每天早上开始,一个个庞大的运输车队穿梭于两国之间。</p> <p class="ql-block">鸭绿江时而激荡,时而迟缓,像一条银带衬托着两座历史尘封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岸边车水马龙,鸭绿江上的游船点点,江风呼啸掠过,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一切的一切,貌似都是为了点缀这两座诉说历史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些桥上,我们都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感-那就是和平与友谊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街边浮雕</p> <p class="ql-block">路过江边花园,一座小亭。</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鸭绿江浮桥遗址,位于丹东市镇安区鸭绿江街道鸭绿江分流水面上,距离鸭绿江断桥约五公里的燕窝<span style="font-size:18px;">碛江面上。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和运送作战物资的重要通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浮桥不仅是战争时期的军事设施,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丹东)出发,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的历史时刻。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缅怀历史、寄托哀思的场所,每当人们来到这里,都会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段历史的刻骨铭心,更希望后人珍爱和平,丹东市政府在遗址的观瞻平台上,建筑了一本硕大的石刻书,该书面开启,上面用金粉文字刻录了浮桥的不凡经历。</p><p class="ql-block">浮桥的设计巧妙,桥身低矮,落潮时稍高出水面,涨潮时则隐没于水中,这样的设计使得它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当年,美军想轰炸它的时候,都找不到目标。</p> <p class="ql-block">燕窝铁路桥是一座木结构列柱式铁路便桥。由当时东北军区工兵部队于1951年5月30日建成。此桥共有19座桥墩,由直径30-50公分粗的圆木集群而成,每个桥墩用圆木111根,横排15根,纵排7根,左右各3根,每个桥墩下面由石块堆积加固,桥长500米,宽15米。</p> <p class="ql-block">战后于1954年7月拆除,当时只将铁轨与桥面板拆除,故遗留木桩墩排列于江中。这是丹东城区今日唯一能看到的一处浮桥遗址。由于拆桥时将木桩基整齐划一地截断于水下,故水面未留下太高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燕窝村“鸭绿江浮桥”遗址旁,有两组铜像雕塑,一组是三个志愿军战士形象,名为“告别祖国”;另一组是一对中年夫妇带着孩子,名为“送别亲人”。雕像凝重而亲和。雕像中的孩子,双手捧着两个鸡蛋,要送给去远方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G228国道丹东线起点,就在虎山长城脚下。</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城东十五公里的鸭绿江畔,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区。它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相望,是绝好的旅游圣地。</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虎山村,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因其建于虎山南麓而得名。虎山明代称马耳山,到了清代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近代称为虎山,这段长城也随之称为“虎山长城”。</p><p class="ql-block">虎山主峰146.3米,整个山体形如虎蹲,而两座形状相似、海拔相近的主峰恰似虎头上的双耳,所以又称“虎耳双峰”,曾列为“安东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虎踞龙盘主题雕塑</p><p class="ql-block">“虎踞龙盘”这座雕塑是2007年9月完成的。雕塑主体高度8.8米,材质为红色花岗岩,底座高度为1.5米,材质为花岗岩。底座正面镶嵌着黑色的大理石,在大理石上写着“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这十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罗哲文先生所题写的,罗哲文先生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长城的研究与恢复的工作当中,更是对虎山长城的修复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塑的主体底部是汹涌的波涛它象征着鸭绿江和叆河。水的上面是山,在山的一侧是一只虎头,这座山便是虎山。在山的右侧站着一个留着长发的东方巨人,他代表着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东方巨人右手托起一条巨龙,龙头在巨人掌中龙尾幻化为长城坐落于虎山之上。巨人左手扶着初升的太阳寓意为,这里是世界的东方,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整个雕塑所塑造出的水、山、人、龙、日等造型浑然一体,突出了虎山长城是万里长城最东端起点这一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听说虎山长城有个“一步跨”的景点,我们就打听着,穿过城门,直接找“一步跨”去。</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真像是个景点,一路上都是村民摆的货滩,各种农作物和小吃零食。</p> <p class="ql-block">这里拉着一溜铁丝网,到边界了。这是“咫尺”石刻。</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界“一步跨”,所谓“一步跨”,就是中朝边境距离最近的地方,不过是条水沟,一步就能跨过,寓意一步之遥就可以跨出国门。</p><p class="ql-block">类似的地方有不少,所以“一步跨”的石碑,在中朝边境有好几处。</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境一步跨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虎山长城景区内的一个特色景观,在此处的鸭绿江比较窄,人们形容跨一步就到对岸朝鲜境内了。</p> <p class="ql-block">中朝边境·温馨提示</p><p class="ql-block">朝鲜严禁中国人在边境投掷任何物品,曾有中国人把钱塞进饮料瓶投掷给朝鲜儿童,引发儿童哄抢等混乱。朝鲜喊话禁止投掷“垃圾”(扔钱=扔垃圾)。在朝鲜给儿童各种食物和玩具都会被拒绝。</p> <p class="ql-block">离开虎山一步跨,司机师傅又带我们前行一段路途,看到又一处的“一步跨”,工人正在修建这个景点。</p><p class="ql-block">眼前的水沟很窄,“一步跨”名副其实。遥看对面的朝鲜,有黄色的田野,绿色的树木,景色秀丽。</p> <p class="ql-block">咫尺风光一步跨的石刻,立在这里就是中朝两国界碑。</p> <p class="ql-block">难得来一次,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在80年代以前,始终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大家都不知道,包括我在内。1990年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公布虎山长城为明长城东端起点。</p><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的考察过程,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一直到1984年9月1日。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题词后,丹东市的文物工作者,开始了虎山长城,对明长城东端起点的考察。有对周围的考古调查,对历史资料的查证。当时有许多遗址、遗迹。</p> <p class="ql-block">过去都说,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可以说妇孺皆知。</p><p class="ql-block">《明史·兵志》上讲:东起鸭绿,西至嘉峪。但鸭绿江一千多里长,东起鸭绿江起点在哪里,这个没有定点,学术界出现了分歧。明长城的起点有很多说法,需逐一否定,如凤城说、浪头说、九连城说、老边墙说、古楼子说,至少有五个地点,调查之后都没有长城。后又经发掘,证明长城确实存在。1991年在虎山进行了考古清理,把整个虎山长城的长城线路给清理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长城从1992年开始,经历了两次修复,第二次修复后,罗哲文老先生来到这里,题了这首诗:“清清绿江水,巍巍虎山头,长城从此始,万里壮神州。”</p><p class="ql-block">诗文石刻下并立着两座文保碑:</p><p class="ql-block">1997年1月28日,虎山遗址被列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虎山长城被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应该说从明代开始,这地方,就有许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甲午战争前夕,在虎山驻防的清军有2000多名。当时日军在虎山脚下的于赤岛渡江,白天攻打了九连城,晚上就攻打了虎山。抗美援朝时期,我们在那地方建了便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也就是公元1469年,当时是为了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而建,彼时,辽宁境内的长城并不叫“长城”,而是写作和叫作“辽东边墙”。是明长城九镇中的辽东镇遗址,在考古发掘后,将明长城九镇连接到了一起,使明长城从山海关向辽东延长了两千多公里,成为明长城最东端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明末,努尔哈赤称王后,为了保住其“龙兴之地”,他颁布了法令严禁山海关以内的人到关外来。关内的人也不许在满人发祥地的范围内耕种、狩猎。因此兴修柳条边,并下令将包括虎山长城在内的大部分辽东长城拆除掉了。</p> <p class="ql-block">从城楼上往下看,城楼前广场,人来人往。</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如卧虎状,现存面积约四平方公里,敌台3个,向北十余里还有6座墙台,主峰高146.3米。南临鸭绿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隔江相望,地势险要,为关隘重地。</p> <p class="ql-block">过街城楼位于虎山的北坡,是虎山长城的标志性建筑。整个楼体以红色为主,给人以雄浑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遗址最初属于土石长城,1992年在明长城遗址上修复起来的,现在我们看到的虎山长城已修复1250延长米。过街城楼、烽火台、敌台、战台、马面等十二景,恢复了当年明长城之首的壮观气势。</p> <p class="ql-block">虎山环境优美,这里有长城、睡佛、虎口崖等二十八个景点,是丹东城郊绝好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九号空心敌楼是骑墙的墩台,高出城墙之上,上下两层(也有三层的)。守城兵卒可住在里面,并可储存武器、弹药等。</p> <p class="ql-block">敌楼里面就是这样的,地方很大,上下两层。</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露天的,利于防守。</p> <p class="ql-block">郁郁葱葱,满眼绿色。</p> <p class="ql-block">八号铺房敌楼共两层。底层空间开阔,四面均有窗口;顶层上筑有一座铺房,古时供戍守长城的兵卒临时遮风避雨。</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虎山长城依山就势,蜿蜒北去,与丹东市区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静静的鸭绿江在我们的脚下,这是一条历史之江、文化之江、友谊之江。</p> <p class="ql-block">铁丝网隔岸的朝鲜,黄绿相间的田野,稀疏的居民楼,这里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朝鲜,有居民站在房顶在修建房子。左面蓝色的一座二层建筑,建在土坡上,像是哨所。</p> <p class="ql-block">朝鲜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长城景区入口,美景一片。</p> <p class="ql-block">山顶敌楼是虎山长城的制高点,海拔146.3米。山顶敌楼是一座空心敌楼,在这里可以尽情饱览虎山长城全景和鸭绿江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敌楼这么多,证明当时大明王朝把这段长城看得非常重要,敌楼越多就是这个地方越重要。敌楼越多,守卫的士兵也多,存放的武器、物资也越多。所以这个地方是大明王朝在东北的一道重要航线。</p> <p class="ql-block">在虎山之巅,环顾四周,整个虎山景区已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天色渐晚,我们开始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一群身着朝鲜服装的学生们在这里玩着投壶游戏。投入的神态太可爱了。</p> <p class="ql-block">长城山川秀丽、江河清碧、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鸭绿江畔,成为鸭绿江风景名胜中一个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虎山长城,回望这条古老的城墙,它不仅仅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登上长城,我们领略了虎山长城独特魅力,更加体会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周末,这里搞“饮食文化促销费活动”,各种食品吸引着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虎山长城也在搞活动,免门票,来得游客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景点-安东老街,位于丹东市振兴区人民路49号。自从1876年清政府设立安东县,“安东”就是丹东从1876年一直到解放后的名字,这是一段跨越百年的项目,汇聚了满清、民国、殖民时期的独特历史以及各种文明,“安东老街”就是这段历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丹东安东老街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存着许多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和文化遗产,这里曾经是一个繁华的贸易港口。是一处非常值得游览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安东正门的门楼是仿古建筑,极具东北特色,气势雄伟,十分壮观。</p><p class="ql-block">老街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民国时期的主要建筑符号做外墙及街景装饰。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p> <p class="ql-block">在安东老街的正门前分别塑立着雕像。左边是安东老街商祖王建极-柞蚕之父,一个贫寒子弟,赤手空拳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p> <p class="ql-block">右边是安东老街商宗孙荣明,曾任安东总商会会长,东三省商会联合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安东老街建筑外形主要参照丹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街号建筑形式,复制了一部分标志建筑、老街名。</p> <p class="ql-block">“安东老街”历经满清、民国、新中国成立的百年历史。安东老街的商埠历史很悠久。</p> <p class="ql-block">是集怀旧观光、经典美食、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商街。</p> <p class="ql-block">在安东老街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特色美食。老商号美食店铺精美广告牌一排排,寻找品尝美的食客在寻猎自己的美食。这里也是文艺打卡地,这里有各老商号传统的手工艺品店,精致的文创店以及很多不错的打卡拍照地和年代感十足的旧时场景和居所。</p> <p class="ql-block">现吃现做的《刚出锅》售货亭</p> <p class="ql-block">北京同仁堂老药铺,建于1669年。</p> <p class="ql-block">街边雕塑《磨剪子,镪菜刀》。</p> <p class="ql-block">老少一家出门逛街去,先生帮忙一起推。</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火车站旁边的“丹铁大酒店”,是司机师傅给联系的,离火车站一步之遥,明天乘动车返津,太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房间很干净,设施齐全,安静。119元/天,现在是淡季,价格便宜。</p> <p class="ql-block">丹东站前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如今并不多见的毛泽东塑像。丹东城区沿江而建,并不是正南北方向。所以塑像的手势与火车站正面方向呈现出一个奇怪的角度,指向北京。</p> <p class="ql-block">转天,乘动车离开丹东,再见!</p><p class="ql-block">祝愿我国的东大门-丹东,越来越坚固,越来越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