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的风掠过泮池,将千丝万缕的柳绦拂向青瓦白墙。我总在这样的时刻想起那间爬满紫藤的教室,想起讲台上飘动的蓝布衫——那些被杨柳春风浸润的时光,早已在生命的年轮里刻下最温柔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诗经里的杨柳总与离别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惆怅穿越三千年时光,在岳麓书院的古树下化作另一种模样。朱熹与弟子们论道时,总爱漫步于柳影婆娑的曲径,春风掀起他的衣袂,也扬起学子们手中的经卷。某日弟子问起"格物致知",他忽然驻足,指着随风轻颤的柳叶:"诸君看这柳叶,春日抽芽时不知秋落,却在每个时令里舒展该有的姿态。"千年后的我们早已明白,真正的教育从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如春风拂柳般,让每个生命在应有的节奏里生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高中的时候,有位教语文的王老师。他总在早读时带着学生们到柳树下,让大家闭着眼感受风穿过叶隙的声音。"听,这是文字在呼吸。"他让学生们用柳枝在沙土上写字,看墨痕如何被春风吹干,又如何在雨后重新显影。当别的班级在死记硬背《说文解字》时,我们班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柳条的姿态:新绿初绽时的鹅黄,盛夏浓荫里的墨绿,深秋飘零时的金黄。王老师说,文字不该是冻在字典里的标本,而是像杨柳那样,在春风中舒展自己的灵魂。他教会我们的,是对知识最本真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去年初夏,我在医院住院的时候。消毒水的气味里,听到一位同病房说起上学时候的事。忽然又想起我的高中生活"记得王老师带我们去看柳树抽芽。"他握着我的手,指尖有些凉,"你看窗外那棵垂柳,去年被台风折了枝,今年却发出更多新芽。"阳光穿过他鬓角的白发,在床单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极了当年她在黑板上画下的柳絮纷飞。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所谓教育者,便是将自己化作春风,哪怕有一天青丝成雪,也要让生命的绿意沿着年轮生长。</p> <p class="ql-block"> 此刻站在毕业的路口,回望校园里的棵棵杨柳,忽然想起敦煌壁画里的"散花飞天"。那些穿越千年的衣袂飘飘,何尝不是文明的春风?从杏坛讲学的孔子到播火西南的大师,从乡村小学的烛火到实验室的微光,教育从来都是一场漫长的接力。我们曾在杨柳的阴影里聆听,终将在春风的吹拂下启程,带着那些被温柔对待的时光,去成为别人生命里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泮池的水纹依旧荡漾,柳丝轻扫过石栏上的苔痕。或许真正的成长,就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忽然发现那些曾以为远去的春风,早已融入血脉,成为支撑生命拔节的力量。就像此刻飘落肩头的柳绵,看似轻盈无着,却在时光深处,写下最厚重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