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教给我们很多

不老林

<p class="ql-block">惊蛰后的清晨,微凉依旧,春的暖意尚在途中徘徊。</p> <p class="ql-block">清晨七点,推门而出,不经意间抬头,一轮清白的薄月静挂西南天际。这轮月,不仅属于春天的早晨,若留心,它在每个季节的清晨都会以极淡的姿态映入眼帘。日升月落,昼夜交替,这变化的痕迹悄然留存在我们的视线之中。原来,所有的离开都带着不舍,所有的存在都留下痕迹。冬与春的交替,亦交织着无尽的眷恋与不舍。</p> <p class="ql-block">尽管立春已过,那原本不起眼的褐色枝条上渐次绽放出黄色的花蕊,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真正的春天并非立春那天降临,而是在惊蛰之后。只因“万物出乎震”,此后,生机勃勃的春天才真正到来。它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常中,不断邂逅惊喜,即便在灰蒙蒙、光秃秃的冬季,只要坚持前行,就一定能踏上那条身心相宜的道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见识了太多的身不由己和无可奈何,更懂得生活中诸多执念需要放下,比如对过往的遗憾,对未来的焦虑以及内心无可遏制的期待。万物有灵,花开有序,一味的困在执念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会让我们的每一个今日更加荒芜。</span>春天教给我们,四季有轮回,人生亦有季节。</p> <p class="ql-block">春天是慷慨的,一场风,一日暖阳过后,各色花朵便次第绽放,仿佛赶趟一般。几日不见,杏花已几近繁盛,桃花、梨花和丁香也已吐蕊或半开,而那些早开的白玉兰则显现出凋败的迹象。若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春天的许多花都省略了绿叶的铺垫。每一个枝条上的花苞,都蕴藏着整个冬季窖藏的光热,深褐色的芽苞在南风拂过时突然炸裂,这种孤注一掷的美令人震撼。春天教给我们,绽放无需等待他人的参与,更不必等万事俱备,唯有勇敢地碎裂,方能抵达真正的完整,因为春天容得下所有的义无反顾的盛开。</p> <p class="ql-block">河岸的垂柳最先参透春的密语,旧岁的枯叶无需完全凋落,整个枝条便开始泛起嫩黄的绿意,远远望去,如烟似雾,此刻河岸的边缘也隐约萌发出鲜绿的青苔。每当看到角落里的青苔,总会想起迟子建在《漫卷烟火》中所写,“无论冬夏,为哈尔滨这座城市破晓的,不是日头,而是大地卑微的生灵”。这里所说的卑微的生灵,是指每一个平凡的我们,而最先感知到春天的,又何尝不是我们从更卑微的生灵身上所感知到的?废弃砖墙下的野草用它们最柔软的坚持磨开柏油路的裂缝,用淡黄的花盘顶起压着的瓦砾,欣欣然展示着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紫花地丁在雨水中舒展花瓣,微风吹过,仍有瑟瑟发抖的痕迹,但花瓣中的每个褶皱都蓄满了昨夜的星光。静下心来,我们就能听见土壤深处传来的细碎的爆裂声,那是种子在撕开胞衣,根系在穿透黑暗的生长的声音。站在满目更新的空旷中,我终于明白,萧索并非终点,也许是生命伏案的草稿,所有枯萎都在为绽放让渡空间。春天教给我们,卑微生命的自然律动昭示着希望不在云端,而在低处攀援的倔强里,向下扎根与向上生长,本是同一种力量的两面。</p> <p class="ql-block">“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老友薛谷香的《在倒影中打捞文明的碎片——读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中。所谓的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不正是对这句话的最佳诠释吗?谁的人生都会经历至暗时刻,也会拥有高光瞬间,就像那片在冰雪消融时,从去岁冰层中重新浮出水面的枯叶一样,虽整个叶片失去了叶肉,仅剩叶脉,但那清晰而坚韧的脉络展示着新旧更替中的握手言和,是腐烂与重塑微妙和解的象征。春天教给我们,经得起磨砺的,终将显露出本质的光芒,凝视腐朽便会自然而然迎来繁花。</p> <p class="ql-block">当柳絮即将开启流浪之旅,我站在三月的尾梢,回望这个充满裂变与萌发的季节,宛如一把精致的黄铜钥匙,正在转动时光的锁芯。这个春天教给了我们许多,人间烟火的更迭,远比月历牌上的数字更加具体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