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展风采 诗意课堂润心田一一新河县初中语文公开课在振堂中学举行

<p class="ql-block">  为推动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并有效运用新教材,探索传统文化教学的新路径,新河县教师发展中心于4月2日上午在振堂中学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学课标 研教材 用好新教材”公开课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牛磊、副主任牛丙方精心组织,初中语文教研员冯文月老师总体策划、严格把关,初中语文教科研基地核心人员集体研讨,振堂中学语文教师李秀娟授课。全县初中语文老师共计4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p> 诗韵飘扬启智慧  课堂演绎展风华 <p class="ql-block">  4月2日上午第二节课,振堂中学李秀娟老师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轴心,紧密贴合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精髓,打造了一堂诗意盎然的语文课堂。她巧妙运用“读-演-悟”三维联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们沉浸于古诗的韵味之中,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盛宴。</p> 精心设计    分层朗读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课堂之初,李秀娟老师便以预习检测为引,巧妙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她匠心独运,构建了“三读三评”的朗读教学框架。更为创新的是,李老师引入了朗读量表,开启了生生互评的新模式。这一“技术赋能+多元评价”的朗读训练模式,使得古诗诵读不仅仅是机械重复,而是迈向了深度体验的殿堂。</p> 情境再现    戏剧补白见匠心 <p class="ql-block">  在核心教学环节,教师设置了“补写差役言行”的思辨任务,引领学生们沉浸于剧本的创作中。第6组学生以摔门、拍桌等生动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差役的跋扈之态;第9组则用颤抖的声线,深情演绎了老妇“三男戍,二男死”的泣血控诉。当学生们将“出入无完裙”的贫困生活与“急应河阳役”的悲壮情怀搬上课堂舞台时,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悄然展开,让在场的每一位师生都深受触动。这种“戏剧教育+文本解读”的巧妙融合,生动演绎了“藏问于答”的艺术妙思,展现了教学的独特魅力。</p> 情感升华   家国情怀育新人 <p class="ql-block">  课堂尾声,教师巧设“我从______读出______的开放句式,如投石激浪,引发思维火花四溅。学生深情分享道:“‘独与老翁别’的留白之处,潜藏着诗人对乱世的无言痛诉。”齐诵环节,师生携手并进,共同完成了从“旁观记录”到“情感共鸣”的华丽蜕变,课堂情感氛围达到了高潮。</p> 诗课妙笔绘华章,评课慧眼探珠光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三节课,在冯文月老师的主持下,全体听课老师对授课情况进行了点评。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振堂中学刘静老师认为李秀娟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合理且落实到位。整堂课以学生“学”为主体,既注重教学方法,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补写并演绎差役的神态、语言、动作,深入研读诗句,以写和演的方式展现理解,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后续品味老妇之苦和体会诗人情感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堂阳中学邱瑞敬老师称赞李秀娟老师的课亮点频现。板书设计精妙,以对偶形式精炼概括情感主旨与写法特色,核心要点一目了然,为学生搭建了清晰的结构化学习支架;学生互评量表,以明确标准引领学生自主评价,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与自我反思能力。邱老师建议还需紧扣文本“构思巧”的难点,巧妙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藏问于答”的独特手法,揭示作者隐晦表达的家国矛盾与深切的民生关怀。</p> <p class="ql-block">  滏阳中学焦秀霞老师对李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学习任务单设计层次分明;朗读活动贯穿全程;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紧贴新课标理念;情境教学法巧妙运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挖空填空的方式,为学生捕捉诗人情感搭建了桥梁。焦老师建议作业设计进一步分层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三吏三别”。</p> <p class="ql-block"> 尧头中心校刘香艳老师和实验中学薛佳佳老师均对李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赞誉。刘老师指出,教学环节合理紧凑,学生紧跟老师步伐,积极参与,上台演示更是增添了课堂的乐趣。朗读活动贯穿整堂课,从自由朗读到细读品味,再到听范读模仿,学生朗读的热情不断高涨,最终达到了熟读成诵的佳境。</p><p class="ql-block"> 薛佳佳老师则分享了自己的两大收获:一是李老师对新课标下核心素养的巧妙融入,让她豁然开朗,意识到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实践中,而非仅仅停留在目标表述上;二是李老师的教学梯度化设计得十分明显,学生朗读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声情并茂,展现了从知识吸收到内化处理的完整过程。</p> <p class="ql-block">  教师发展中心兼职教研员樊阿丽结合课堂亮点,从四方面总结了这堂课的精髓:一是深入研读教参教材,确保内容准确无误;二是灵活运用教材,引领学生沉浸文本,提升核心素养;三是问题设计梯度分明,激发深层思考;四是融合知识趣味,激发学习热情,培育创新思维。</p> <p class="ql-block">  教师发展中心马会英校长对这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充分将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引导他们逐步深入探究,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内化和迁移。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巧妙搭建支架,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课堂高度重视展示环节中的学生评价,通过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让他们在相互评价中不断成长进步。此外,本课还将内容、情感与构思融为一体,精心设计板书,使课堂结构更加精巧、生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课充分发挥了语文教科研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展现了教科研基地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县发展中心教研员冯文月老师评价李秀娟老师的课为教师们树立了宝贵的学习典范,特别是在如何巧妙突破教学难点方面,展现了较高的教育智慧和实践创新。她强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权威讲授者身份,而是以“高级学生”的姿态融入课堂讨论,与学生并肩前行,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不仅有效地攻克了教学难点,更在深层次上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与思维碰撞,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的现代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这次活动由振堂中学承办,副校长史伟忠首先感谢县教师发展中心在磨课过程中对授课教师以及本校语文教研组的精心指导,感谢参与活动的所有兄弟学校老师的精彩点评。然后真诚表态,希望继续搭建县域教研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启发,推动全县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与进步。</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各校将在县教师发展中心的精心指导下,进一步加强校际协作,深化教学研究,将任务驱动、支架搭建等先进教学策略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持续探索并实践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落地的有效路径,共同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