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京都,顾名思义,就是京城的意思。自公元794年日本桓武天皇由奈良迁都到此,到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又迁去东京,其间一千多年的时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样的原因,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也是日本文化的起源地。</p><p class="ql-block"> 京都建都时,正是我国历史上的盛唐时期,因仰慕中华文化,日本派大量的“遣唐使”来华学习,因此京都就是模仿唐朝都城长安以及洛阳来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大阪的第二天,就去了京都。从大阪到京都,距离大约50公里,有JR快铁和新干线前往,由于想把体验新干线留到几天后去东京的旅途,因此去京都时,我们叫了一辆丰田商务车前往。</p><p class="ql-block"> 由于是千年古都,京都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而一天的时间有限,只能选择游玩,第一个景点去的是伏见稻荷大社。</p> <p class="ql-block"> 伏见是京都的一个区,位于京都南面,平安时代这里多为贵族居住,16世纪末丰臣秀吉在此修建伏见城,因此出现大量的武士住宅。稻荷神是日本神话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丰收,传说以多种形态出现。稻荷神的使者是狐狸,因此从进入神社山门开始,到神社里面多处牌坊,两侧都对称的各蹲着一只狐狸,其中左边狐狸嘴上还衔着书卷样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 日本工商业发达,而主管丰产的稻荷神,自然就成为财富的象征,被工商业界在全国各地敬奉。而京都的伏见稻荷大社是日本所有稻荷神社的总本部。</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那天,不知是什么特殊日子,在空旷的大殿内,有七八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正襟危坐,一看就是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大殿前面,身着白色宽袖大袍的祭司,口中念念有词,正领着祭祀稻荷神。此时大殿不让游客进入,但通过四周的窗孔能看清楚祭祀活动。我没注意到“禁止拍照”的标牌提示,不经意的拍到一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 绕过大殿右侧开始爬山,去往千本鸟居。鸟居是日本神社的建筑物,用以区分神与人所居住的世俗界,代表神域的入口,类似牌坊一样的“门”。鸟居一般有两根支柱,上面有横梁或题字的匾,用木材做成,外面刷上红色的生漆。这些鸟居由公司或个人出钱修建供奉,两侧柱子是公司或供奉人的名字,鸟居越大,自然供奉出钱也越多。</p><p class="ql-block"> 伏见稻荷大社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绵延山头达数里的千本鸟居,长长的红色廊道,一直延伸到稻荷山顶。我们去时,还见到新的供奉鸟居在修建,日本民工在施工过程中,不时会阻挡住密集的观光游客,使大队伍停下来。</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上到稻荷山顶的路程太远,我们爬到半山腰就折回了,没在此耗费太多时间,得赶去下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下一个景点是清水寺,而著名的二年坂三年坂景区紧邻清水寺。驾驶员熟悉京都情况,他把我们送到二年坂入口,说步行游览这几百米的山坡石板路,路的另一头即为清水寺。</p><p class="ql-block"> 二年坂路口对面有块指示牌,标注有坂本龙马墓的指向,我用谷歌地图查了一下,大约距离400米,因是反方向,此次没法去看了。好在两天后去到东京,在赤坂所住的酒店楼下,见到了坂本龙马和师弟的青铜雕像,也算弥补了此行一点小小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二年坂三年坂是一条商业街,始建于9世纪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街景怎么描述呢,大致像我们贵阳青岩的明清商业古街。路的两侧是低矮的日式木质老房子,开有饼屋、纪念品商铺、陶器店等,也有茶屋和咖啡馆,生意都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老街地面铺着石板,但那石板看上去年代却不太久远,感觉有些像我们近些年新建的各类仿古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 时近中午,本想找家面馆之类,简单打尖应付一下,哪知凡遇到餐厅,里面全是排队等候的游客,让人望而生畏,无奈只能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走完二年坂三年坂,转向东而行,经过一条300来米长,名叫松原通的山坡路段,路的尽头就是著名的清水寺。</p><p class="ql-block"> 清水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的本宗,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寺庙顺山势而建,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樱花烂漫。可惜我们去时是三月上旬,樱花还未开放,但大庙山门前,一左一右红色的梅花和白色梨花,映衬着艳丽绽放。春和景明,艳阳高照,令人爽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顺石阶而下便是音羽清泉。清泉分三股流出,分别代表长寿、健康和智慧。由于清泉名列日本十大名泉之首,自然得喝上一口。</p> <p class="ql-block"> 站在清水寺高处的观景台上,春风习习,半个京都城一览无遗。</p> <p class="ql-block"> 从清水寺出来,肚子开始提意见了,得赶紧找家餐厅安抚安抚。驾驶员告诉我们,景区附近餐馆人多价格还高,他建议我们去市区游人不多的地方。看来就餐不方便是世界旅游景区的通病。</p><p class="ql-block"> 很快,儿子用手机谷歌地图就搜到一家乌冬面馆,开车过去也就十来分钟。</p><p class="ql-block"> 面馆位于一条老街上,取了个奇怪的名字,叫“一身悬命”。这是栋三层的日式建筑,一层开面馆,楼上住人。</p> <p class="ql-block"> 面馆外面的老街很安静,几乎没啥人和车,道路两旁都是低矮的房子,让人想起日本老电影中那些小城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面馆餐台前面是餐桌,左侧靠墙是一排日式榻榻米,脱了鞋上去,不用盘腿,脚可伸到地面。这对非日本人来说很友好,否则盘腿坐着,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可能还没开吃就会喊吃不消。</p> <p class="ql-block"> 乌冬面是三大日式面条之一,其它两种是拉面和荞麦面。此次到日本旅游,中餐几乎是简单的吃面解决,三种面条都品尝过了。客观的讲,日式面从面条本身没得说,讲究现吃现做。面条筋道,大碗宽汤,清清爽爽,卖相和吃味兼有。</p> <p class="ql-block"> 吃完面,跨出榻榻米伸伸腰,赶往下一个景点鹿苑寺金阁。</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我来京都旅游,当时去的景点印象最深的就是鹿苑寺,我们一行被阁楼的金碧辉煌所震撼。这次再去,算是旧地重游。</p><p class="ql-block"> 鹿苑寺建于600年前,由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所建。寺院内最著名的建筑,就是位于镜湖池岸的金阁。阁楼三层,内外贴满了金箔,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闪闪金光。我们到达时,大约下午2点左右,阳光明媚,隔湖看过去金光闪闪,充分展示了禅院佛阁的风韵。</p> <p class="ql-block"> 京都虽然是千年古都,但和东京、大阪等现代都市相比,生活节奏缓慢,悠闲淡定,但这种悠闲的慢生活是和时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为了体验京都这种时尚慢生活,我随孩子们来到高台寺附近一家叫“菊乃井”的料理餐厅。这是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是“菊乃井”的总店,靠近八坂神社,周边被高台寺的绿植环绕,十分幽静,有种大隐于市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由于正逢下午茶时间,餐厅几乎全是外国人。我没有喝下午茶的洋派,但还是要了一壶红茶和儿子慢啜细品,也正好休息休息。那盛红茶的茶壶茶杯,古朴陈旧,粗瓷有型,让人浮想联翩。夫人和儿媳要了一份草莓芭菲和抹茶芭菲,颜色艳丽,盘式精美,果然是米其林三星餐厅,只是这“下午茶”价格却不菲。</p> <p class="ql-block"> 离开“菊乃井”已是下午五点,由于要赶回大阪,此次京都之行没有去著名的岚山,有些遗憾。</p><p class="ql-block"> 走马观花的一日游,当然会有遗憾,留点想头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