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铸课程,拓新致远—2025年海口市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省外研修

海口市金盘实验学校教研室

精品课程 <p class="ql-block">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在这泉暖柳绿时节,2025年海口市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省外研修班迎来了第二天培训之旅。</p> 课前准备 <p class="ql-block">  随着欢快的旋律响起,第六组全体成员率先示范,抬手、转身,动作轻盈、节奏明快。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体学员纷纷起身,跟着节拍认真模仿,现场氛围迅速活跃,一扫培训前的沉闷。</p><p class="ql-block"> 这场独具匠心的课前活动,让学员们在舒展身体的同时,也充满活力的开启新一天培训之旅。</p> 倾情指导 <p class="ql-block">  研训之旅第二天上午,有幸听到了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齐鲁名师导师,首届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郑玲玲老师倾情带来的专题讲座——《课程视域下的名师工作室建设》。</p> <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郑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她对培训课程开发理论的讲解深入浅出,将原本晦涩的概念以生动实例展现,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五个关键维度深度剖析,</span>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名师工作室发展蓝图。</p><p class="ql-block"> </p> 价值取向 <p class="ql-block">  郑老师首先聚焦价值取向,点明名师工作室绝非仅是荣誉象征,而是承载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使命。它是教育理念传播的前沿阵地,更是教育实践创新的试验田,为工作室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根基,明确了其存在意义与责任担当。</p> 目标定位 <p class="ql-block">  关于工作室的目标定位,郑老师强调要依据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工作室成员特点及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精准锚定目标。既要有短期助力成员专业提升的小目标,又要有长期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整体跃升的大方向,确保工作室发展始终有的放矢,每一步行动皆能与教育发展脉搏同频共振。</p> 课程开发 <p class="ql-block">  课程开发作为工作室核心任务,郑老师深入解读。她指出课程开发需紧密围绕教育目标,结合当地教育资源、学生实际需求与时代发展要求。从课程框架搭建、内容筛选整合到教学方法设计,每一步都要精心雕琢,打造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与实效性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p> 训前活动 <p class="ql-block">  一场充满活力的预热活动拉开下午培训旅程的帷幕——大家一同唱跳《我们一起来唱歌》,当轻快的旋律响起,现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这首歌曲的原创王莹莹老师负责领唱与动作示范,抬手、转身、十字花踏步,每一个舞蹈动作都简洁而富有节奏感,充满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整个现场洋溢着欢乐与活力,老师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即将开始的培训做好了准备。</p> 精彩相继 <p class="ql-block">  郑玲玲老师下午带来的培训内容是关于研制工作室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规划方案的主题讲座及实操指导。</p> 建设路径 <p class="ql-block">  谈及建设路径,郑老师分享了诸多宝贵经验。从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保障工作室高效运转,到搭建多元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成员间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从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到组织各类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成员教学能力。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路径,逐步构建起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名师工作室。</p> 辐射引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辐射引领方面,名师工作室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师徒结对、送教下乡、线上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将工作室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先进教育理念辐射至更广泛区域,带动更多教师共同成长,形成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区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span></p> 实操演练 <p class="ql-block">  小组合作环节氛围热烈。各组成员围绕工作室建设六大问题分工协作、头脑风暴,从工作室精神凝练、课程开发路径到教学成果规划,展开深入探讨,每位成员结合实践经验分享观点,思维在碰撞中不断升华。</p> <p class="ql-block">  郑教授深入小组指导,针对“工作室发展目标设定”“课程实施路径优化”等内容,细致点评成员思路,既肯定创新点,又提出“目标分层细化”“课程开发贴合学情”等专业建议。</p><p class="ql-block"> 各小组趁热打铁,就“教学成果名称提炼”等困惑请教,教授以实例启发,促使成果能够更加清晰呈现。</p> <p class="ql-block">  在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以清晰逻辑呈现合作结晶:工作室精神内核凝练而出,近三年发展目标围绕专业引领、团队成长等维度分阶段细化;课程体系部分,既系统梳理现有课程成果,又紧扣需求规划新开发方向,从学情分析到开发步骤形成完整框架;教学成果名称结合实践特色拟定,明确时间规划。</p><p class="ql-block"> 郑老师现场点评,肯定“目标分层设计”的科学性、课程开发“需求导向”的合理性,同时给予优化建议,让成果在专业指引下更贴合实践需求,为工作室后续建设勾勒出清晰且可行的发展图景。</p> 训悟凝光 与您共勉 <p class="ql-block">图片:赵嫱</p><p class="ql-block">文字:黄珊</p><p class="ql-block">初审:梁秋敏</p><p class="ql-block">终审:杨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