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害人的人”,——《说说不害人的人》续篇

杨家老兵

<p class="ql-block">前些天,写的短文《说说“不害人的人”》发表以后,一周内有上万人阅读。我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这里接着说说与“不害人的人”密切相关的“害人的人”。</p><p class="ql-block">害人的人,相对于不害人的人,也有个很通行且精准的概念:小人,恶人。类似的别称还有宵小,歹人,奸人,坏人,“人不人”“人面兽”等,害邦误国的奸贼和卖国贼,也在其列。凡此种种,民间统称其为同妖魔鬼怪齐名的“害人精”。</p> <p class="ql-block"><b>恶如虎狼,毒如蛇蝎。</b>这八个字揭示了害人者的本质特征:恶毒,凶狠,残忍,惨无人道,酷无人性。这类人渣比冷血动物的血更冷,不仅“杀生”,更爱“杀熟”,更爱吃“窝边草”,算计老熟人。为了个人私利,不讲人情、友情,更有甚者,竟然六亲不认,害及手足亲情以至生身父母或身生子女。史书记载的典型事例有,庞涓和李斯,为了得势得宠,分别残害了自己的同窗学友孙膑和韩非;曹丕为了抢占皇位,竟屡屡陷害同胞兄弟曹植。更令人惊奇的还有,刘邦为了使自己尽快摆脱危境,在乘车逃亡中多次将自己的子女推下马车;武则天为实现女皇梦,竟亲手掐死了亲生女儿。在现实社会中,对同事、好友和亲属下黑手的害人者不乏个例,至于在经济交往中对亲友实施坑蒙拐騙的小人,更是时有所闻。</p> <p class="ql-block"><b>口蜜腹剑,笑里藏刀,</b>是害人者的惯用伎俩。这类人不同于明火执仗的强盗,善于伪装,假象示人,狡猾,诡诈,阴险,是佛面兽心的“两面人”“笑面虎”。元代著名政治家许衡,这样品评“口蜜腹剑”的唐代奸相李林甫:“奸邪之人,其心险,其术巧。惟险,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其陷似恭,其奸似直,其欺似可信,其佞似可近。”许衡的这段妙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害人者之流丑恶的“阴阳脸”。大凡害人的人,可谓是:“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伪装巧矣;有如“王莽谦恭未篡时”,机谋深矣。害人者,大都是玩虚弄假的高手,险恶莫测,令人防不胜防!</p><p class="ql-block">然而,因果从不爽,善恶终有报。害人者的阴招往往会在某个时刻反噬到自身,终究难逃自害和恶报的霉运。上面提到的李林甫、李斯和庞涓的悲惨结局,就是明证。</p> <p class="ql-block">害人者之所以会做出伤天害理的恶行,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主因是私欲炽盛,利令智昏。</b>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加上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一些人的价值观念错位,贪欲心膨胀,被权力、地位和金钱迷蒙住了心窍,昧没了人性良心,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他们或为了抢夺权位,或为了独霸鳌头,或为了窃人钱财,以至为了蝇头小利,造谣言,告黑状,设陷阱,使绊子,歪招邪术无所不用其极。</p><p class="ql-block"><b>心理扭曲,也是驱使害人者加害于人的成因。</b>有些人因嫉妒、自卑等心理作怪,通过伤害他人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的人因受到创伤或挫折而失去仁爱心和共情心,长期处于负面情绪,故意滥伤无辜,嫁祸于人,借以宣泄心中郁气。还有极个别害人虫,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转化为恶意报复社会的攻击性心理和行动,疯狂地制造“轰动效应”。</p><p class="ql-block"><b>所谓“无名之恨”“无意之恶”,是潜藏的祸因。</b>作者在两年前写过《从“无名之火”到“无意之恶”》的杂文,获得全国“第十届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和“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特等奖。文中对这种潜藏的危险情绪作了剖析。小说《恶意》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在网络生活中,好似有“无意之恶意”“无仇胜世仇”的怪象。一些网暴者,明明与欺凌对象素不相识,更无冤无仇,但是,霸凌用语之秽污脏不忍读,欺辱手段之凶狠惨不忍睹,暴隐私,查三代,恣意推测,造谣污蔑,用对付仇敌的手段对付网友。乍看好像是无意之恶举,实际上均为潜意识中突发的恶意作祟。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和心学家王守仁,早就明确提出“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突发的恶举,都由头脑深处不同的恶念引发的。有的为迁怒,有的为取乐,有的为出名,有的为捞金,有的因羡妒生恨,有的故意制造混乱。种种恶意生发的恶举,曾一度在网络界掀起一股浊浪。幸喜后来经过几次全民性的“净网行动”,较快遏制住了网暴猖獗的势头,有力净化了网络文化环境。</p> <p class="ql-block">害人者的存在,犹如社会肌体上的毒瘤,不仅会对受害人个体的生命、财产与精神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也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构成一种严重威胁。我们要认清害人者的特征和手法,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成为受害者。同时,大家要同心勠力,利用法律武器同个别“害人精”的恶行展开斗争。</p><p class="ql-block">古人说得好:“阳进升君子,阴消退小人。”只要我们大力加强道德和法治建设,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平,升华友善之心,树立正义感和责任感,扬正驱邪,倡善除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就能促使助人的好人快速增进,害人的小人日渐败退,从而使大家共同生活在文明、和谐与安全的美好环境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