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伤寒论》有多个版本,各版本的特点各不相同。以下是对几个主要版本的介绍:</p><p class="ql-block"> 一、国内版本</p><p class="ql-block">1. 唐本《伤寒论》</p><p class="ql-block">来源:载于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之卷九、卷十。</p><p class="ql-block">特点:为现存唐代最完整的《伤寒论》传本,较之宋本,唐本没有《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其他诸篇或缺少、或增加个别条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宋本《伤寒论》</p><p class="ql-block">来源:指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刊雕本,初刊为大字本,宋元祐三年(1088年)刊刻小字本。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赵开美据小字本翻刻,今称之宋本指赵开美翻刻本。</p><p class="ql-block">特点:相对完整,是中医古籍中的重要版本。后世学者多以其为底本进行研究和注解。但原刻本已佚,现存的赵开美翻刻本逼真宋版,被后世尊称为《宋本伤寒论》。</p><p class="ql-block">3. 成本《注解伤寒论》</p><p class="ql-block">来源:金·成无己以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为蓝本的注释本。</p><p class="ql-block">特点:有详注,逐渐取代白文本《伤寒论》,对后世学者理解《伤寒论》有重要帮助。</p><p class="ql-block">4. 赵本《伤寒论》</p><p class="ql-block">来源: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据北宋国子监小字本《伤寒论》翻刻的版本。</p><p class="ql-block">特点:与宋本相近,是现存重要的《伤寒论》版本之一。</p><p class="ql-block">5.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p><p class="ql-block">来源:清末左盛德藏书、桂林罗哲初手抄本。</p><p class="ql-block">特点:内容中的某些词句与王叔和传本略有不同,被认为是和张仲景原著并列传下来的另一版本。但有人质疑其为伪本。</p><p class="ql-block">6. 《金匮玉函经》</p><p class="ql-block">特点:与《伤寒论》内容大致相同,但编次有异。有观点认为其是《伤寒论》的早期传本。</p><p class="ql-block">7. 敦煌本《伤寒论»</p><p class="ql-block">特点:抄写年代较早,是一部独立的《伤寒论》版本。对研究和校勘《伤寒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但由于其为残卷,所以内容并不完整。</p><p class="ql-block"> 二、日本版本</p><p class="ql-block">1. 康平本《伤寒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源:日·丹波雅忠抄于日本康平三年(1060年)。</p><p class="ql-block">特点:与《宋本伤寒论》相对照,缺少《辨脉法》《平脉法》两篇及“可”与“不可”诸篇等。条文顺序和内容及数目也基本相同。体例是“方证同条”,与《宋本伤寒论》相同。被认为更接近《伤寒论》的原型版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康治本《伤寒论》</p><p class="ql-block">来源:沙门了纯抄于日本康治二年(1143年)。</p><p class="ql-block">特点:与康平本相似,也是重要的《伤寒论》日本传本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伤寒论》的版本众多,各版本在内容、编次、注解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对于学习者来说,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也可以参考多个版本,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伤寒论》的精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