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文友写留言(394)

马踏清秋

<p class="ql-block">读韩云娥老师近作《走亲戚》,给人一种既熟识又亲切,既大气又细致的感觉,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开篇从走亲戚的传统文化说起,5000年文化看山西,原来走亲戚的传统习俗竞然和明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人口迁徙扯上了关系。想想也是,家族有开枝散叶的流动,才会有了走亲戚一说。大槐树带给人们多少的悲欢离合?又有多少人焚香寻祖。</p><p class="ql-block">作者的《走亲戚》,是从走开始描写的,一个走字,内涵了多少相亲相爱,骨肉亲情。地下走、坐着驴车、坐着汽车,这走的辛苦,带给儿时的人们是无尽的快乐和难忘的回忆。在那生活窘境的年代,走亲戚的仪式感是那么的令人神往,而倾其所有也要把亲戚们招待好,把亲人们的善良描写到了极致,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亲戚走动,而是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让人感受到亲情的幸福和满足。譬如小孩子受到亲戚们的夸赞或小奖励,小确幸滿满。弟弟从千里之外心急火燎的往家赶的急迫心情,父亲看到长大的儿女们聚到一起打扑克的那眼睛迷成一条缝的瞬间,无不透出亲人聚会的幸福。</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走亲戚的传统和红火渐行渐远,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和悲哀。</p><p class="ql-block">作者最后用大槐树是亲情树结尾,首尾呼应,别有一番心意在里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