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灿若繁星的唐诗中有一类边塞诗,在描写了中华大地壮丽的边疆风光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或豪情万丈、或忧思感伤的复杂心情。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壮阔雄奇的景象,让人心生向往;王翰的《凉州诗二首.其一》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描述了戍边将士壮怀激烈的报国情怀,使人感佩之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细说了边塞杳无人烟的荒凉,读后顿感苍凉!正是在这一类边塞诗潜移默化的的影响下,总觉得甘肃是一个贫瘠、荒凉之所!而面积约占甘肃四分之三的沙漠、戈壁、高山的地形地貌,又契合了这一先入为主的概念!于是乎,甘肃就成为偏远和荒凉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 然而,省域面积排名全国第七、面积近43万平方公里的甘肃却有着一处山清水秀的神秘之所——甘南!于是乎就有了仲夏之际的甘南之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考虑到甘南平均海拔较高,人体恐一下子难以适应旅行生活。所以从兰州出发向西南方向首先来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这里海拔处于兰州和高原中间,算是一个过渡吧😀。</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临夏市的八坊十三巷是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中回族的砖雕线条流畅、表层光洁,主题明确,堪称艺术精品!</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做为甘南高原上草甸草原的代表,桑科草原更吸引人的是藏传佛教,拉卜楞寺声名远播,可惜其著名的晒佛节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三,仲夏时节当然与其失之交臂了。</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薄云遮蔽下的郭莽湿地辽阔仍旧,只是没有阳光照射的溪流失去了神采,平静的流淌在空旷的草原上。一片静寂中冲入视线的马群伴着耳畔的骏马的嘶鸣让人的情绪突然亢奋,</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恨不得立刻跨上骏马飞驰在草原上,无奈与骑术一窍不通,只好用</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力踩下油门,汽车疾驶算是与马儿赛跑了了😀😀😀</span></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花湖,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川北草原——热尔大坝草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平坦的湿地草原,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至于四川的景点却与甘南旅游捆绑在一起,却不甚了了。大概是川北草原山高路险,又毗邻甘肃,相对路途平坦故而与甘南旅游捆绑在一起了!</p><p class="ql-block"> 前往若尔盖花湖的路上,想象着花湖这一富有诗意的名字,觉得应该是绿草如茵,簇簇野花,五彩斑斓。忽觉路标指示有前去松潘草原的岔路,而且路标显示距花湖和松潘均不远了,那么此两地应该是连在一起的!松潘草原,直接的联想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地方!若尔盖花湖,一个放飞心情的旅行目的地;松潘草原,一个险象丛生的生命之路,这样两个地名尽然是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地区!</p><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若尔盖花湖,如茵的草地与宛如明镜、清澈透亮的湖水交织到天边、山脚!多云的天气下忽而露出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湖水中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此时的水天彼此映衬,置身其间仿佛融入天地而无我!沿着景区内铺设的木头栈道曲折前行,脚下的清亮的湖水一眼见底,水中的鱼儿游弋、水草婀娜,水面游动和掠起的鸥鸟鸣叫声声,栈道旁碧绿的草地上时有一片片黄花盛开,虽然与想象的五颜六色的花朵盛开在草原上的美景不符,但也不失为一抹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望着近在咫尺的湖中游弋的鱼群,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跳入水中捕捉似乎唾手可得的鱼儿,但神秘莫测的湖底让人望而生畏,终究未敢越雷池一步!是啊,当人们悠哉的领略大好河山的美景时,为了平安而选择坦途。但当你面临生死抉择时,为了生存却要选择生死难料之路,向死而生!这就是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花湖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耽搁了前往九曲黄河第一弯行程的我们只好夜宿迭部县城。雄鸡的叫声唤醒了微醺的双眼,凉爽的空气让昨夜的酒精瞬间无影,漫步清晨的迭部县城,街道上追逐打闹的是身着校服的学生在赶往学校,相貌肤声尽显藏族特点。广场上同样有晨练的大妈在跳广场舞,只是广场一端高大的雕像令人瞩目,基座上“毛主席在迭部”的金色大字诉说着不久的历史,也提醒我们正走在红军长征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腊子口是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周围是崇山峻岭,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一条大道与河水结伴而行。在道路的S形处,一座碉堡紧挨山体建在一侧的山脚,隔着腊子河面对南来的道路,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于军事一窍不通的我们,也能体会到当碉堡中架起机枪对着大道时,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面对险关,英勇的红军将士不畏艰难险阻,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终于胜利攻破了腊子口,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宁边区,实现北上抗日打开了通道。</p><p class="ql-block"> 今天硝烟散去,漫步在杨成武将军题名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前,欣赏着奇险的风景、品味着岁月静好,湍急的河水激起的涛声中仿佛依旧夹杂着枪炮声和嘹亮的冲锋号声,讲述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曾有一个说法,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往往是起于东南、成于西北!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燃起于湘赣,走俄国的路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不二之选。按照俄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是以城市暴动夺取政权,但毛主席根据中国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并经长征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武装斗争二十二年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也似乎映证了这一说法😀</p><p class="ql-block"> 细究中国的东南和西北的环境、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似乎确有道理😬</p> <p class="ql-block"> 甘南之旅景色最美的当属扎尕那和官鹅沟。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据说盛夏时,扎尕那先有杜鹃花盛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将山谷装点得如诗如画;之后草原上的格桑花绽放,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此行大概时间不对,并没有见到各种花朵开放,但扎尕那植被茂盛,山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曾经担心的海拔高度三千四百米会发生的高原反应也没有到来,让人心旷神怡!名副其实的是扎尕那村落周边的高山,山顶几乎全是裸露的石头,石匣子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官鹅沟号称甘南的小九寨,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她的水。倒映着清晰山势的绿色湖面,翻起白色浪花的激流,飞流直下的银色瀑布,似一幅珠帘挂满山壁的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甘南的美景彻底颠覆了对甘肃最初的映像。甘肃不仅有雄浑的边塞大漠,更有山清水秀的旖旎风光!孕育了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天水,伏羲庙成为了圣地,麦积山石窟是灿烂文化的代表,厚重的人文历史宣示着天水乃中华文明的源头,又怎能说是偏远之地。道听途说误人不浅啊!😀😀😀</p><p class="ql-block"> 甘南的七日之行,既游览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又感悟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其实,旅行的意义和目的不仅是眼前的风景,更应该有历史的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