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上的酸枣熟了[十五](原创乡土小说连载)

任永生

<p class="ql-block">(图片原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四十三)农家院、街道上、广场中渐渐热闹起来,人们在清理自家路边、院旁的杂物垃圾。大街两边的墙上喷上银灰色的涂料,焕然一新。几个工人正在喷写新型农村建设的标语。鸿业、清明在陪同镇领导,检查村内逢会前的工作落实情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村子中央,有条南北长约三四百米的大街,是村内逢集时物资交流的主要场所,这种传统延续了不知多少代人,人们俗称“官道”,这里也是鼓车比赛的主要通道。官道的正北尽头处,有个不大的庙宇叫三真庙。庙前有块不大的场地,供人们娱乐,这里是鼓车院划分之一的西北院。人群围聚中,几位正在敲鼓,其中一位就是大爷。他技法娴熟,铿锵的鼓点声,把人们带入欢快的鼓乐氛围中。几位中年人在搭拴鼓车,有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示意大爷过来手把手指导。大爷放下鼓锤,缓缓站起身,走了过去。鸿业和镇领导、村干部们也都围了上来。大爷传授着民间艺人传统且不能遗失的拴系搭法,老贾、赵老四等几个院分的负责人也凑上去帮忙。可别小瞧这个拴系方法,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部分。鸿业向镇领导介绍,自己虽然会,但远没有大爷他们娴熟。鼓协成员同鸿业及镇领导相继落实各院工作情况后,来到了离村委会不远的大戏台。说起大戏台,其建筑年代不详。据考古者介绍,戏台始建于元代,坐南面北,北面原为后土庙,与之相对。相传每年阴历三月十六唱大戏,祭祀后土娘娘护佑子民,这一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同时拉鼓车活动也融入其中,流传广泛,影响到西边宁夏、青海、甘肃一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看着如今破旧不堪、断壁残垣的古戏台,人们心中顿生难以言表的滋味。十年前,鼓车申遗的动员大会及申遗成功后的庆典都在这里召开。如今,戏台一圈围上了警戒线,成了亟待拯救的危房。鸿业带大家来这里,自有目的,大爷完全明白他的心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鸿业书记,”赵老四指着戏台问道,“这些年来,村内一直在考虑舞台修复的事,是上级不给批示,还是有其他原因?这戏台要是再不修,就毁了。以前我们几个家族意见不合,你同意的事,我们就反对。如今咱们关系都好了,只要大伙心齐,修这戏台应该不是问题!”“是啊,大家都这么想就好了。只是要先得到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审批,才能进行。这不,咱们镇书记今天也和大家在一起,让书记帮咱们出出主意。”机灵的鸿业把镇书记推向了前台。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向书记反映情况。书记听着大家的诉求,望着鸿业和一起来的众人说道:“乡亲们,关于这个事情,前两年我就向上级提及过,鸿业书记是知道的,我还亲自和他一起去过。其中一个难题就是资金问题。现在看来,大家积极性很高,我建议再写申请,选几个代表,我愿意同大家一起去办理这件事。”大家高兴地拍手,感谢领导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起修舞台的资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鸿业知道,村民们正在投资自己的工程,如今又要维修舞台,确实有些不合时宜。但看到村委干部及村民骨干们的积极性,他内心热血沸腾,这又是一件多年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大事。鸿业说道:“既然大家修戏台心切,我也没二话。还是书记那句话,我们不能指望上面拨款救济,咱们先做个预算,自筹资金,然后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这样就容易多了。”“资金没问题。”赵老四凑上前说,“村里修舞台是积德的事,咱村民不是没钱,只是看钱用在什么地方。只要合理、为大家办实事,每家捐个万儿八千的没问题,这不是难事。”“钱不是问题,关键看用途,像修建舞台,大家都乐意。”大家又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俗话说,千锤敲锣,一锤定音,这就考验定音人的领导智慧。看着大家的热情,望着镇书记,以及和自己一同拼搏的村委干部、农民代表,鸿业当即决定来个现场办公,安排修建舞台的筹备工作组。这次由赵老四、老贾牵头,号召村民募捐修建村内舞台。大爷退居顾问身份,参与其中。赵老四、老贾交谈商量着,不时和大爷交流。只要赵、贾两个家族带头参与,村内很多事就更好办了。这就是用对人,才能办好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十四)在戏台前面,重新搭建了临时舞台,人们在台下来回走动。今年是市蒲剧团来演出,邻村的消息都传开了。戏迷们早早占据视线好的中央位置,放上橙子(应为“凳子”)、板橙(应为“板凳”),这些大多是年纪较大的人。年轻人似乎不太关心唱戏,唱戏时只是在台下转转,这里为年少的男女提供了相识、相交的恋爱场所。村子内外的大道两旁贴上了标语,诸如“弘扬鼓车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大发展!牢记使命,传承文化惠民心!”等等。大街上,各院分红灯高挂,彩旗飘扬,锣鼓阵阵,比春节还热闹。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舞台西方百米外的地方,也是其中一个院分,大槐树下,小孩们在鼓车旁上上下下玩耍,人们聚集在一起,望着墙上张贴的村内关于修复戏台的募捐倡议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娃,你计划捐多少?”旁边一位中年人问道。“我看我叔他们的。总不能超过他们吧?”二娃看着正在人群中交谈的老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贾家在这里是个大家族,有几十户。老贾算是这个族内的领头人,虽然有比他年长的,但论能力、办事靠谱程度,他都是可靠人选。要不合作社、建冷鲜库也不会都由他牵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贾大哥,你们号召大伙捐款修戏台,你捐多少呢?”这位中年人问老贾。“捐个五千。”老贾很干脆,“这不是强制大家,只要有这份心就行。你们知道,今年修建冷库投入较大,要不我捐的不止这些。村内对捐款多少没要求,这几天村内逢会,提前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庙会过后,估计村内就要行动,大伙该为村内的事考虑考虑了吧?村委让我和老四负责,具体什么时候收款,到时候村委会会用广播通知大家。鸿业书记已经和上边沟通好了,古建队随后就来。修好后,要把每个人的捐款名字刻碑铭记。这可是荣耀祖宗的好事,大家都想想。”老贾一口气说了这么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是啊,这是积德行善的事情。”“到时候村内收钱,别问了,直接告诉我们。”</p><p class="ql-block">“修路修庙,在老人言中就是行善积德。”……人们反复议论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叔捐五千,那我也捐五千,要不把我叔比下去了,这可不好。”二娃看着老贾表了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官道的东南方,鼓车跑道旁边,有座关帝庙,这里是赵老四的院分,人们也在看着募捐倡议书。与别处不同的是,赵老四站在人群中央给大伙讲解着。他带着点结巴的口音:“大家听着,咱这戏台子,是历史文物古迹。前几天,鸿业书记同镇领导一起去找了主管部门,人家同意咱们修了,还派了专门的古建队,据说还有些补贴资金。贾老二他们已经在动员大家了,咱们也不能落后。”他指着关帝庙接着说道:“咱们的关帝庙从老祖宗延续到现在,维修了不知多少次,每次都是咱们赵家的先人们组织发起的。去年咱们大家维修时,又把以前的碑记重新整理了,上面都有咱赵家门祖宗的记载。这次村内组织修舞台,咱们绝对不能给老祖先们丢人。村内到时候要把捐款的人刻在石碑上,流传万世。我们赵家的子孙们要争取都上榜,千万别让贾家人笑话咱们,听到了吗,大家!”人们都点头应和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是啊,去年赵家人就集资不少,把原先破旧的关帝庙重新修葺了一番。如今看上去焕然一新。主要参与者是赵老四的家族,当然还有其他姓氏的群众,这是大伙共同筹办的,而且办得相当漂亮,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如今村内要修舞台,鸿业让老四主要负责,自然有他的道理。贾老二心细,办事地道,老四有股冲劲,又有以前搞过类似事情的经验,二人能在工作中相互弥补不足。再者,还有其他负责人,如大爷、村委干部们等。大家的事情一起办,人多主意广,自然而然就能办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快让开,鼓车跑过来了。”只听见有人吆喝。只见一辆鼓车在壮小伙的拉扯下,飞快地从人群中穿过,接着又是一辆、两辆、三辆快速而过,彼此紧紧追逐。人们吹着口哨,叫喊着,街道上顿时热闹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是阴历三月十四,距十六还有一天。在村委的组织下,村内的农副产品抓紧张贴海报、摆好摊位,各项工作有序筹备。人们以热情饱满的姿态,迎接四村八邻及远道而来的客人。你看,醒目的横幅“鄂公堡人民欢迎你”在春风吹拂下,一闪一闪地召唤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十五)通往村内的公路两旁停满了车,村内大小街道挤满了摩托车、自行车。十里八乡赶会的人们早早蜂拥而来。这次的庙会规模不逊色于十年前鼓车申遗成功的庆典,可谓人山人海。据说当年在村内,由于人太多,手机信号都屏蔽了,打不出去,大小饭店、街边小吃都被抢购一空,不够前来观看者消费,让许多慕名而来的学者、专家十分感叹。这是真实的事实,而非虚构,可想庙会场面之大。你看,公安交警人员、医院应急救护车及医生、护士都已安置就位,驻守在村内各个主要位置。这是县级每年其中一项文化活动节,难怪规模如此之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村委干部们、鼓协的负责人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按照约定时间,各院的鼓车、节目都汇聚到大会场。人们敲锣打鼓,扭秧歌,展示着自己院分的节目,互不相让,迎来会场上一阵阵掌声。节目有小品、社火、歌声、鼓乐。大会背景墙上“鄂公堡第十届‘千年跑鼓车’文化庙会艺术节”十分引人注目。鸿业代表村两委做了隆重发言,内容如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热衷于民俗文化研究、宣传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摄影协会的记者朋友,各位乡邻的父老乡亲,尉村的全体父老乡亲,大家中午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正值我村国家非遗“千年跑鼓车”盛大节日之时,我谨代表村党总支、村委会、尉村的乡村父老向你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并致以诚挚的谢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擂鼓呐喊方显民风淳朴,你追我赶尽露儿女豪情!这是我村跑鼓车的真实写照。千百年来,“跑鼓车”文化在一辈辈先贤手中接续传承,发扬光大。责任与担当,筹谋与发展,无不是我们每个村民、每位在外游子、每位有远见的人所牵挂的。合理发展,兴村富民,以“千年跑鼓车”文化为依托,谋求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在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举办“第十届千年跑鼓车”文化庙会艺术节。努力办好这次民俗“跑鼓车”盛会,宣传“千年跑鼓车”民俗历史文化名片,促进经济文化领域大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来宾、父老乡亲,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再一次见证“千年跑鼓车”民俗风情,在此,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与宣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鸿业的发言语言干练,内容完美,真正体现了新时代农村干部的素质。新时代的村官,要有文化、有魄力、敢担当、敢作为,为民生着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天很热闹,从早到晚,村干部、鼓协的大伙忙得不可开交。人们的激情在每年的今天尽情释放,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延续,祈望着夏日粮仓金黄饱满的麦粒丰收,盼望着暑秋日硕果累累的喜悦,希望与祈祷并存。除了这个节日,大家都在忙碌着自己的生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人们在节日氛围中如痴如醉时,此刻的鸿业书记却倍感肩上的压力。面对各院分、村委在这次庙会中的开支,他内心十分沉重。他知道,这么多年来,村委一直是欠账大户,没有固定收入,每年都要筹备鼓车庙会文化节。自当选村内一把手以来,大大小小的开支都要面对,除了自己掏腰包,仍然存在亏空。好不容易有了集体经济,却只能等待效益回馈,见效实在有点慢。面对这次庙会要支出的十几万元,他心里犯起了愁。这已是他担任村委干部的第四个年头了,如果这样下去,陷入恶性循环可怎么办?村内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村当干部容易,当个让人民满意、恪尽职守的干部实在不易!好在自己这一班人素质还基本不错,还有上级、大爷、王局等众乡亲的支持,他内心稍感安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王局长,王局”鸿业嘴里不由兴奋起来。想当年,鼓车申遗后,王局在北京的一位老乡就商量着同村内合作经营鼓车文化,还列入了村内的会议议程,却被当时的几位村干部和鼓协的人否定,就此搁置。如今可以重提此事,就像村内以往土地承包之事一样,现在人们思想有了新认识,不也付诸实现了吗?“对,就找王局,看看王局的建议,是否还能联系上那位有想法的老乡?”鸿业反复思考着。又是一个多半夜,他打了个哈欠,进入了梦乡……在当今的农村,如果没有相当的魄力,当好村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