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亲大人刘月香,于1932年农历8月15日,在湖北阳新县白沙镇株林村的一户普通农户家中出生。株林村在当地是一个有名的大村,人才辈出,田野广袤,邻里质朴。在她的小家庭里,共有兄妹三人,母亲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虽备受疼爱,却也早早经历了生活的磨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一生,堪称一部满是艰辛与坚韧的奋斗史。她在困苦中摸爬滚打,饱经磨难,命运似乎对她格外严苛。青年时她遭遇了人生三大不幸中的一个不幸。中年时期,身为临时工的她遭遇工伤,在生死边缘保住了性命。彼时,她躺在三医院走廊的病床上,左臂被钢针穿刺拉伸,钻心的疼痛时刻啃噬着她;右手打着吊针,冰凉的药水顺着血管缓缓流入。而她怀中,年幼的弟弟还趴在那儿吸奶,我只能眼巴巴地望着母亲。那一幕残酷又令人心碎,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了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痛画面。在缺衣少食的艰难岁月里,母亲咬着牙,忍饥挨饿度过,每一个日夜,都是她与生活的顽强抗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养育子女这件事上,母亲更是倾尽了全部心血。她一生孕育六个子女,然而命运弄人,最小的小妹不幸夭折。俗话说“儿多母苦”,可母亲从未有过丝毫抱怨。她与寡言少语、老实本分、勤劳慈祥的父亲携手,含辛茹苦地将我们五弟妹抚养成人,看着我们一个个成家立业。那些年,家中条件艰苦,母亲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为了让我们吃饱穿暖,她日夜操劳,从上班到操持家务琐事,每一件都处理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母亲性格刚烈,爱憎分明,对待是非曲直有着自己坚定的判断。教育子女和亲属晚辈时,她始终秉持严格的态度,常说:“严是爱,宽是害。”我小时候挨她的打最多,成为她的出气筒,心里记恨过她,但也明白,她是想用这种方式警告弟妹们。可对待穷困的亲戚,母亲却展现出大气与厚爱,总是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哪家亲戚有困难,她总会伸出援手。记得姨妈家困难得吃不起盐,母亲就让我送去,十二三岁的我独自从40多公里外走回家。</p><p class="ql-block">她一生朂怕欠别人的人情,特别是在她行动不便时,凡是去看望过她的人,她都铭记在心,在我们回去时,她会喋喋不休的叮嘱我们去回礼还情,直到我们回复她人情已还,她才安心。</p><p class="ql-block">我们在送她最后一程时,我们也做到了不欠人情。</p><p class="ql-block">母亲到了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的时候,却选择了清规戒律的生活方式。她与孤灯相伴,在暮鼓晨钟中度过每一天。她的内心世界,有着自己坚守的信仰和宁静。即便生活压力如影随形,母亲也从未向我们抱怨过,只是默默承受一切,将爱与关怀毫无保留地给予家人和周围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增长,母亲身体每况愈下,生活渐渐不能自理。但她骨子里的要强,让她不愿给别人添麻烦,哪怕是自己的子女。她没有选择去任何一个子女家中养老,而是凭借独到的识人之术,精心挑选了一位保姆。令人感动的是,这位保姆对母亲不离不弃,五年如一日,24小时贴身相伴,从未离开过母亲半步,直至陪着母亲走到生命的尽头。在那五年里,保姆见证了母亲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每一个瞬间,也感受到了母亲身上坚韧不拔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4日下午三时三十分,这个日子我将永远铭记,母亲在这一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这一天,恰好是清明节。母亲出生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不禁想,她的出生日和去世日,为什么这么准确地与中国的这两个重大节日相逢?难道是上苍刻意的安排?我愿意相信,这是上天对母亲的眷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母亲的一生,虽然充满苦难,但她始终保持乐观、坚强的心态,用自己的爱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在送她最后一程时,让她走的十分地安静,我们也没有为她欠下人情。</span>她的离去,让我悲痛万分,但她的音容笑貌、言传身教,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成为我暮年养老生活道路上最宝贵的指引 。</p><p class="ql-block">写于2025.4.9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