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所谓徐州“凤冠山碑刻”,并非指某一通碑。而是指以宋岳飞书《送张紫岩先生北伐诗碑》、明刻《疏凿吕梁洪记碑》等为代表的碑刻。自古有多少?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不过这两通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筹备出版《透过碑刻看黄河》及《碑刻中的岳飞书艺》,这两通碑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于是乎,在急匆匆的拍完徐州博物馆乾隆行宫中的苏轼及岳飞碑刻之后,我们便乘车急匆匆的向凤冠山驶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依据互联网描写,这次行程自然是轻松而美好的。网上写道:徐州凤冠山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而凤冠山碑刻无疑又是亮点中的亮点。设定导航地点,我们便依据导航提示出发了。可当我们驶离省道进入乡道时,发现情况有点不妙。因为要见到凤冠山碑刻,必须穿越一条窄的不能错过两辆车的村道。当我们的耐心几乎消耗殆尽时,导航提示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可我们下了车之后,望着村道两边起起伏伏的丘陵时,实在找不到所谓的“凤冠山碑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无奈,我们只好沿着村路退了回去。在问询几位年长的村民均表示不知后,时针已指向中午一点十二分。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我们几乎决定放弃时。一个骑电动车的年轻妇女,听懂了我们的诉求,便指着村道右边的一片高地,说你们要找的东西就在那上边。接着又说:上去的路实在不好走。你们要先走一段土路,然后才能沿着台阶上去。谢天谢地!既然知道了所在,我们自然不会放弃。于是乎,我们一行三人便提着摄像器材,互相鼓励着一股气登上了顶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我们事先没有给碑刻管理人员预约,更不知这两通碑的现状,所看到的情景自然是大为失望。这两通碑不仅被套上了铁龙头,而且被关进一个极为逼仄的平房。几经沟通,得出的结论是最早也得明天才能见到拿钥匙的人。无奈,我们只好放弃了近身拍摄,把信息向读者传播的意念,打道回府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之一,立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由明大书法家文征明书丹《凿疏吕梁洪记碑》。所记管河主事陈洪范(浙江杭州人)疏通河道之事。碑文对他率领军民凿去河中怪石的具体过程做了详细介绍。碑高2.2米,宽0.8米。由吏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徐阶撰文,吏部侍郎、河道总督韩邦奇篆额,著名书法家文征明书写。由于其文字与书法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说这两通碑既是有幸的,又是不幸的。关于前者是互联网上天花乱坠般的胡说,正是这种胡说,诱惑着千千万万碑帖爱好者前往;关于后者,不仅是碑刻本身的悲催的现状。更是读者对徐州凤冠山景区管委会的失望。至于这种令人心痛的现状何时改变?我们真的不敢有半点奢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