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西麓的行走

横眉

那一日,桃花欲开未开之时。早春的晋中,壁立而沧桑。我出并州、走榆社、绕左权、经和顺,沿太行山西麓行走。有灵魂深处的召唤,也有乐山乐水的期许。因为那里有我崇尚的历史、仰慕的英雄。太行巍巍,漳水滔滔。 一、榆社 云簇湖的冷像把刀子,扎得人生疼。太阳躲在棉絮般厚重的云层里。云是灰的,水是灰的,山也是灰的。遒劲而苍茫。朝向不同的三块异形石傲然孑立,“圪坨惨案”不忘国耻的嘶鸣在山谷间回荡。 在烈士陵园里,我轻抚民族伤痕,唤醒尘封记忆,仰望胜利旗帜,追寻光辉足迹;在云岚阁上,我眺望太行之巍,俯瞰浊漳之美,叩问榆罔之社,考究枌榆之说。在榆社化石博物馆,我聆听馆内珍藏的史前秘密,探看地球生物的演变密码。在龙骨前驻足,在三叠纪徜徉。 我没有去探访那些大大小小的寺庙。因为与曾经栖息在这里鱼类、陆龟、各种象类以及剑齿虎、三趾马、大唇犀、长颈鹿、巨驼、羚羊等相比,创建于唐的崇圣寺,始建于后晋开运三年的福祥寺,晚得几乎不成样子;那些端坐寺庙里的金身罗汉,远没有三块石中凝聚的灵魂震撼,更没有民族危亡之时牺牲的生命鲜活。 二、左权 去左权,不为看刀削斧砍一般的手踪崖、被当地人称为“没底海眼”的黑龙潭,不为看灵泉千亩、箕山积雪,也不为听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左权开花调的悠远。只为走进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走进那个热血沸腾的抗战年代,只为体验“十字岭突围战”的惊心动魄,回看“太行抗战”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只为凭吊在“十字岭突围战”中,为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壮烈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将军。学习他钢铁般坚强的意志、狮虎般勇猛的精神,学习他立于危难时的机智,趣味教学中的幽默;学习“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的大将风范,与妻书中涌动在字里行间的无限深情。警醒后来者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三、和顺 和顺,语出《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又出《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深奥了些。赵世芳老师在《和顺赋》中说:河之东,山之巅,漳河出,有和顺。和顺者,天地以和顺为命,万物以和顺为性。浅显易懂。由此可见,和顺所以取名和顺,期盼万事和顺者也。 和顺之地,必有图腾。耸立在太行之巅的九龙柱,无疑就是和顺的图腾。马逸老师在《九龙坛赋》中这样说:“……云龙山邑之胜地也,籍登于梁余子养,名著于石勒赵王,无五岳之尊而千古传唱,无三山之奇而百世其昌。……九龙坛胜中之胜也,居云龙之极顶,镇县城之西陲,一柱擎天,九龙蟠绕,八柱分列,祥云氤氲,云起龙骧,奋进雄飞,九龙九柱九九归一。寓阴阳之交合,象山河之一统。……龙也者,形合水陆动物之肢体,神备雷电自然之伟力,中华之图腾,灵中之特异,御六合之风云,掌八方之霖雨,福被众生,泽润万物……云山苍茫,龙首昂扬,上穷碧落,下临汪洋,横空出世,仪态万方,挟风雷以威猛,洒甘露以安详,襟太行而带清漳,出云表而聚瑞祥,地灵兮人杰,源远兮流长,厚德载物兮日月同光,既和既顺兮万寿无疆。” 一首《九龙坛赋》,写尽了云龙山之美,道尽了九龙坛之奇,颂尽了九龙柱之威。 于是我直入云龙山,径上摩天垴。柱下仰望,九龙冲天。山在转,峰在转,柱在转,龙在转,我在转。我感受到无尽的威压从天际间向我袭来,穿透我的神魂。我仿佛看到了三块石,石拐,十字岭,看到了“圪坨惨案”中被屠的村民,太行山抗战中死难的英雄,看到了左权,看到了榆罔,看到了龙骨,看到了三叠纪……整个的都在旋转中集聚,集聚成九条巨龙,牵引我向上飞升…… 在晋中,在太行山西麓,行走中,我找见了精神图腾、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