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湖底的资兴江

林(蒋振林)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称:林(蒋振林)</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77783874</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曾有两个老家。一个是如今的新老家,她是1986年从国家重点工程东江水电站淹没区搬迁后靠,座落在东江湖西畔的东面山瘠上。新老家村前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5A级风景名胜区——东江湖白廊景区。这个景区以其众多的岛屿和半岛而闻名,这些岛屿和半岛宛若镶嵌在碧波荡漾湖面上的翡翠,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光。</p> <p class="ql-block">  东江湖,这个巨大的人工湖,拥有81亿立方的惊人容积,被誉为湘南“半洞庭”。清澈的湖水,宽广的湖面,仿佛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每当晨曦初露或夕阳西下,湖面上泛起层层金光,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个“半洞庭”的湖底,却沉没着3万多人口赖以生存的数万亩肥田沃土和成百上千的古老村庄,这当中就有生我养我的第一个老家——故居石角头村。除此,还有一条长达数十里的大江——资兴江,在千百年的流淌中渐渐地消失在湖水深处。印记中的这条江,由东向西穿流而过,最终汇入湘江支流耒水而流入洞庭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资兴江发源于东部的湖南省最高的山——八面山南麓。八面山的南麓,有峰拔天通地,有岭绵延不绝,有沟烟斜雾横,有谷彩石密布。在峰岭沟谷之间,有水生成,或喷金漱玉,或流蕊吐珠,或清流石上,或潜行草底。千涓成溪,百溪成河,就这样汇成了资兴江。</p><p class="ql-block"> 资兴江穿越亘古蛮荒,静静流淌在生我养我的故居石角头村的村前。多少个晨霞映碧的早上和月华如炼的初夜,故乡的这条大江最大限度地融入了我的生活。资兴江的四季,似不同风格的精美诗文,在时光恢宏的背景里,书写着不同体裁的华章。</p><p class="ql-block"> 春日的资兴江,如同唐代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自然优美,温润明畅;夏日的资兴江,仿佛元朝白朴、关汉卿的曲词杂剧,纵情豪壮,率直奔放;秋日的资兴江,高华别致,浪漫唯美,显然一首集豪放和婉约于一体的宋词。 冬日的资兴江,宛然先秦老子孔丘的大道散文,厚重深刻,文约义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家村前的这条江从小至今总奔流在我的心里。这是因为,这条江像一位来自远方的采风者,记录着两岸秀美的青山和阡陌交错的原野;这条江是故乡这片土地的动脉,它沸腾的血液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不息地循环;这条江是联系人们的纽带,上下游的两岸人们共享一江之水,构建了千百年的和谐。还因为,这条江是我儿时嬉戏、游泳、捉鱼的地方,是曾经激起过我最初诗意般想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资兴江的名称来源与资兴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资兴江作为资兴的主要河流,其名称的由来和相关的历史传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丰富的文化色彩。</p><p class="ql-block"> 资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永和元年,当时称为汉宁县,隶属于桂阳郡,这条江名为汉宁江。三国时期,资兴江流域属于吴国,并在会籍王建兴元年改县名为阳安,江名为阳安江。西晋时期,阳安县又更名为晋宁县,这条江称为晋宁江。南北朝时期,晋宁撤县并入郴县,这条江又称为郴江。直到唐高宗咸亨三年,将原晋宁县域从郴县划出,根据县域资源丰富,是未来必兴之地,取县名为资兴,这条江改称资兴江。1986年,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东江水电站关闸蓄水后,资兴江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一条江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资兴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也是众多传说故事的润育之地。</p><p class="ql-block">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只是一片普通的山谷盆地,一次的天崩地裂形成湖泊。湖水汇聚了四周山林的灵气,滋养了当地的水土,孕育了张天师与水具星下凡迷恋资兴江岸南庭岭的故事,年轻樵夫江岸巧遇居住“十龙谭”的南海龙王蔡子良的故事,其中县城背倚的凤凰山的“龙塘”和旧市墟场街上的“龙泉井”故事流传最广。</p><p class="ql-block"> 据民间从古至今的相传,亘古时期,南海龙王蔡子良有三子一女。 </p><p class="ql-block"> 龙女聪明伶俐,倍受宠爱,自幼刁蛮成性,常偷偷下凡玩耍。一日,龙女又要下凡,龙母无奈,只得悄悄送女出宫,临别赐给女儿装满金豆锦囊一个, 并嘱非危勿用。 </p><p class="ql-block"> 龙女下凡恰逢凡间大旱,地裂苗枯。她从天而降之时,见一年轻男子正满头大汗挑水灌田,引龙女近身,同情难抑。于是,便暗使法力,助男子水满田间,枯苗返青。 </p><p class="ql-block"> 男子见状,忙跪地叩头,祈求龙女施救黎民大众。 </p><p class="ql-block"> 男子之善举,令龙女顿生爱慕之情。此时,龙女想起了龙母给她的锦囊,急忙从锦囊抓出金豆抛上天,咒语念过,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百姓禾苗得救。此后一对善男信女相亲相爱,喜结连理。 </p><p class="ql-block"> 时过几年,龙王得知,十分恼怒,召女回宫。龙女不从,被贬庶民。龙母心疼,善心大发,暗助造水塘水井各一口,水井用作生活,水塘用作生产,并直通南海。从此,井塘之水用之不竭,随之得“龙塘”和“龙泉”之称。这一塘一井,一直沿用至东江水电站蓄水被淹。有关资兴江的这些传说,为景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和浪漫情调,使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洗涤。</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每当站在东江湖畔,凝视着这一片碧波荡漾的湖水,我不禁会回想起那些关于这条江的故事。仿佛它也在诉说着那段悠久的历史。古时那县衙门前的车马喧嚣、墟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学堂书声琅琅等情景就会出现在眼前。如今这一切已成为过去,但那些历史遗迹和传说,仍在人们相传中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的资兴江畔变成了东江湖白廊景区。但是,沉入湖底我的第一老家和资兴江,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并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探索未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