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我游古镇之 四川建昌古城

慕蓉依涵

<p class="ql-block">  几次到西昌都没有机会去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的建昌古城,既已起念,不留遗憾,趁尚未北归,今日遂了心愿。</p> <p class="ql-block">  下了京昆高速沿新修的北环路一路畅行无阻,刚闪过了西昌一中、二中的校门,出辅路右转,新修的仿古城墙一段段被甩在了车后。被修旧如旧的城墙包裹着的就是曾经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建昌古城。</p> <p class="ql-block">  作为大凉山的首府,现代化的月城西昌包裹着一座千年底蕴的建昌古镇,这是岁月雕琢的历史瑰宝,至今依然保留着明代的布局,以钟鼓楼呈十字向四方辐射,城墙周长约2.5公里,大通门、安定门、建平门三座城门仍巍然矗立,融合了汉、彝、白等14个民族的多元文化,成为一座“活着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过了布满各种川味小吃、彝族服饰、银器小店的商业街区,沿城墙下漫行先来到了大通门。看介绍距今已经600多年的大通门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年,西昌市政府多年前重建城楼,恢复了城墙和箭垛,再现了瓮城风貌。没有办法拍到全貌,网上搜索到照片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  (下图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大通门竖立在春日的阳光里,青灰色仿古砖层层叠加,幽深的门洞摩托和行人穿梭构成剪影,坑洼不平的石砖泛着幽光,仰头望门洞弧月形的穹顶,砖棱如肋骨般向两侧收拢,几百年前守城将领带着士卒银盔银甲数次穿过,瓮城里也许有被关进来的敌族苦苦挣扎过。</p> <p class="ql-block">  从大通门的高度、面积,城墙的长度可以推断当年整个建昌城的规模,在安宁河畔邛海附近能有这面积的古城已经证明了建昌的历史地位。古城墙缝隙中生长的古树,根系与砖石纠缠共生,走过很多古镇,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奇景,生命不息,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  大通门正对的四牌楼看上去像个商业街,不感兴趣的我躲开了,沿弧形的涌泉街走走停停。六百余年的风雨沧桑刻在了青石板路上,两边的商铺是修旧如故的容颜,门前的花花草草缺失水的滋养有点打蔫,几家老院子差不多是清代晚期四合院,土木结构,中有天井,照壁墙的画充满少数民族特有的元素。 </p> <p class="ql-block">  豆芽井,这个名字很有趣,看起来也不是很细长的豆芽状呀,岁月刻刀雕过的轱辘架在井口,清澈的水面小红鱼在畅游,打磨过的原石垒起的井壁间生出一株绿植,和城墙中扎根的古树一样是生命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  远远的被一株粗壮高大的霸王鞭吸引,看起来有五六米高,老宅的墙头也许因它才不断层层加高加厚,树龄近百年的它肯定被带走很多枝干去扦插,繁殖了无数子孙。我在京城家中那颗六年来也就一米的高度,在这颗高祖面前不值一提。</p> <p class="ql-block">  偶尔拐进小巷子别有一番天地,见山茶酒铺,开放的六角木楼,多边形的房子,树根缠绕的门,石头墙基,和着泥巴和麦秆的土墙。这些才是古镇应该有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无意中找到古城中央的大戏台,两棵只想向上生长的大树给大戏台做了哼哈二将,戏台明显是与北方风格迥异,双层挑高的飞檐指向远方,飞檐上蹲守的造型不太像鸱吻的模样。这是连接古今的舞台吗?舞台边堆满现代的大音箱。据说白日里彝族花灯与建昌鼓舞在此上演,夜幕降临时沉浸式剧目《明梦风华·建昌》以声光电技术复活明代市井。</p> <p class="ql-block">  问了当地人蜀绣博物馆的位置,一路找寻到安定门附近的禹王宫。旧日禹王宫被重新装修成了今天的蜀绣博物馆,馆内保留了大殿石柱基和原木柱。馆内珍藏数幅绣品,《千里江山图》的恢宏,桃花的妖艳,山川的秀丽,豹子的栩栩如生,彝族少女服饰的明艳一一呈现,在一幅幅作品前驻足震撼惊叹,哪里是手工绣品,分明是神仙送给凡间的照片。禁止拍照都记在心间,网上找来一副蜀绣作品请欣赏。</p> <p class="ql-block">  古城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宅院中,“大夫第”尤为引人注目。近邻安定门,紧挨城墙的这座典型川西合院式建筑,木雕花窗、青瓦飞檐,天井中的古井泛着清冽水光。未进门就被雕花绊住脚步,想细细探究雕花中讲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迈进院门展陈的明清家具与文人墨宝,瓷器、银具无一不是我所好,正细细品味欣赏,被小姑娘一句“这是喝茶的地方”打断。被驱逐的感觉不好,很扫兴的出来,难道只有消费才配欣赏吗?此时让我再留下消费也没了兴致,识趣的离开吧。</p> <p class="ql-block">  涌泉街的老民居群烟火气十足,斑驳的土墙上被抹去的标语痕迹依然能读出那个时代的特色,走在路上的爷爷墨镜白发,坐在门前做针线的奶奶残留着年轻时的美貌,临街画肖像的大叔屏蔽了嘈杂的声音,门前的躺椅悠然自得,伴着摔碗酒的招牌,这一切都交织成了最质朴的生活画卷。</p> <p class="ql-block"> 沿途经过不同风格的茶馆,青砖黛瓦的明代老宅,各式纹窗棂将光线裁剪后烙在青苔斑驳的砖地上,或是小院里天然一斛清光照在包浆老榆木桌面上,粗陶茶壶嘴呵着白气,茶香与烟气缠成一缕清气,被微风带在身边,也许这里的慢生活能让瞬间即是永恒。 </p> <p class="ql-block">  建昌古城的肌理中流淌着明代的血液,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每一处都诉说着商贸繁荣与民族交融的往事。建昌古城是历史与当下的共生,是明代砖石上的裂缝,是绣娘手中的丝线,是古戏台上的光影,是被萌化的关二爷,是哪吒和敖丙的动漫之光,更是市井烟火里的人间。如若不来古城,不触摸一下这大凉山的文化脉搏,哪里能体会到这一砖一瓦、一树一井,一屋一院皆是美好。</p> <p class="ql-block">古城人间烟火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