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法源寺丁香花最美四月天……

马保英

<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的法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武后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建成,赐名悯忠寺。明正统二年更名为崇福禅寺,清雍正十一年拨资修整,次年竣工后改名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等,共六院七进。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净业堂前立着一个巨大的石钵,双层石座,钵体周围雕刻着形似海浪的花纹以及山龙、海马、八宝等形象,技艺纯熟,极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就不只是北京著名的佛刹,而且以繁茂多资的花草树木名冠京华。乾隆初年以海棠最盛,洪亮吉诗云:“法源寺近称海棠,崇效寺远繁丁香。”待到同治、光绪之后,直至1949年前,法源寺则专以丁香称雄京城,前庭后院所植丁香,被称为“香雪海”,芬芳浓郁。在五月间花事盛时,那庭院中宁静而馥郁的气氛,那淡紫、淡碧的香雾,活现了“禅房花木深”的名句。在寺院中看花,别有一种肃穆的情趣在其中,与公园中的花事区别巨大。法源寺的花木之冠则是天王殿前的一株白皮松,树龄近千年,树干两人也无法合抱,枝叶繁密,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刹。寺内花木幽雅,植有许多苍松翠柏、银杏丁香,其中有元代白皮松、清代文官果,更有乾隆种植的两株西府海棠。因此,法源寺素以丁香、海棠闻名,令许多名人流连吟咏。法源寺丁香诗会起源于明代踏青时节诗人吟诗唱和活动,至清代极盛。每年暮春时节,法源寺备好素斋,邀集文人名士赏花吟诗。</p> <p class="ql-block">游法源寺的最佳时间是春末夏初,那时的丁香号称香雪海,曾与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并称京畿三大花事。</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春日限定的“丁香王国”——满园紫云白雪,暗香浮动,连李敖都为之著书!4月正值盛花期!寺内栽有大量丁香,淡紫、纯白交织如雾,罕见的8瓣、12瓣丁香藏身其中,据说找到就能收获双倍好运,那就赶快速来吸一口“好运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