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近,我们黑龙江尾山农场一、二分场的一群农友们,前往广西旅游历时14天,从桂林至南宁依次游览了桂林、阳朔、贺州、金秀、柳州、梧州、玉林、贵港、南宁等广西的多个城市。我们采用了历来的自助模式和旅行社模式相结合的新模式,即旅行社+自助模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受上海大巴800公里范围的限制,我们委托旅行社解决往返大交通、酒店住宿和当地随团大巴。旅行社不安排导游,我们自行安排行程,除早餐(酒店含)外,自行安排中、晚餐,景区门票和景区交通费用自理。这样减少了导游的干扰(游玩抓紧,多余时间购物),根据我们老年人的体能,自主安排和选择景点。经过广西之旅的实践,效果良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景区介绍(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姚古镇景区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东北部,距贺州市区60公里,景区面积3.2平方公里,是一座岭南文化与峰丛山水完美融合的千年古镇。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经历了明代兴建和清代鼎盛,到抗战后期更成为广西革命指挥中心和广西民盟的发源地。古镇以典型的岩溶山水景观、神秘的龙文化崇拜、精巧的明清建筑、地道的广府民俗风情和光辉灿烂的革命史迹闻名于世。小桥流水、参天古榕、青石古街和楹联牌匾被称作“黄姚四绝”,堪称人文和山水的融合典范。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中国楹联文化古镇”等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黄姚古镇是一座岭南文化与峰丛山水完美融合的千年古镇。古镇方圆3.6公里,属喀斯特地貌,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古镇拥有八大自然景观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宝珠观、兴宁庙、郭家祠、带龙桥、天然亭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3年黄姚古镇景区正式成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11月,广西贺州黄姚古镇位列由大数据权威分析机构迈点研究院发布的4A级景区品牌500强榜单第2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夫妻榕(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夫妻榕,位于东门楼前,树龄有300多年,看似一棵大树,实则是两棵榕树生长在一起,如同紧紧相偎的一对夫妻,故称“夫妻榕”。夫妻榕更是罕见的“变色榕”,每当有大旱大涝,树叶会在春季变得枯黄。百姓通过观察树叶颜色的变化,就能判断当年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预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东门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东门楼位于黄姚古镇景区内建于清朝初年,为单座城门楼,平面为正方形,砖瓦结构。清朝时黄姚是湘西、桂北出海通道的名镇,门楼上的对联体现了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姚江水经过桂江、西江直到珠江、南海,是连接外面世界的桥梁通道;把东门楼比喻为京城的五凤楼,还有螺峰、文峡作屏障,是雄镇南关的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瑶族风情》(上图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姚古镇在设立宁化里之前,其境内主要是瑶族人口。从五代至元初,持续的南迁浪潮使得瑶族在贺州所处的萌渚岭山区反复迁移,贺州逐渐成为瑶族从湖南、广东进入广西、贵州、云南这一民族迁徙走廊上的重要路段。随着瑶族人口越来越多地迁入,贺州的各大山谷特别是大桂山山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瑶族重要聚居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于过山瑶保持有过山游耕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到明末清初,原住于黄姚地区的瑶族人口大量外迁。乾隆时期黄姚古镇上的瑶族人口已经很少。按史书记载,那时的瑶族以种山为业,多姓盘。每隔三年举办一次盛大的祭祖大会,祭祀共祖盘王。大会期间,人们会把三年以来所有蓄养的禽畜全部屠宰,用作祭礼。其时,瑶族妇女服饰是头上顶着一块生月形的盖板,帽板前后悬挂五颜六色的珠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瑶族人衣服的袖、福襟、领等地方都用五色城线绣花装饰、男子蓄长发,头裹绒绣花帕,并束红带衣服也如女装加饰有许多五彩图案。每年春节,瑶族会组织歌舞队唱山歌,音韵悠扬动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瑶族只是零星分布于古镇的处围山区,街上居民已经没有瑶族人口。但古镇中仍有部分居民保持过盘王节的习俗,古镇西南外的盘古村也还保留有盘王庙,这些都是对瑶族文化遇产传续的结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黄姚”之名是怎么来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说黄姚古为壮瑶杂居之地,最早的居民是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狄青率部南征侬智高,其部将路经黄姚,派士兵打探路线,得知当地只有黄、姚两户人家,于是就把此地称为黄姚。另一说认为黄、姚是明代初年迁来的,因为人多势众,所以把这个地力称为黄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以姓氏为地名在中国乡土社会中是常见的事,两种说法虽然年代不同,但都认为黄姚是因姓氏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姚古镇里的门楼、古戏台、古街、古井、民居、宗祠、庙宇、桥、亭、匾等有形建筑遗产,特别是作为整体出现的古镇聚落环境。古镇明清古建筑保存有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完整保存8条石板街,全部用青石板砌成,全长10多公里。还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古镇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设计建造匠心独运,从建筑学上说也是一笔宝贵的遗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姚古镇的总体布局为东部姚江两岸是古镇的主要生活和公共娱乐区,姚江以西,兴宁河以北,小珠江以南地区是商业区。古镇由龙畔街、中兴街、商业街区三块自成防御体系的建筑群组成。这三处建筑群又通过桥梁、寨墙、门楼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姚古镇的风水布局,周围酒壶、真武、鸡公、叠螺、隔江、天马、天堂、牛岩、关刀等九座山脉,从四周聚向古镇。三条小河姚江、小珠江、兴宁河交汇于古镇。黄姚古镇的居民主要来自中国东南地区,村镇的选址深受东南地区汉族风水文化的影响。黄姚古镇被群山环抱,被绿水绕行,具有东南风水理论所要求的全部要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黄姚古镇的布局特点,同姓民居建筑多以祠堂为中心修建并向外辐射。黄姚古镇现有八大姓氏,九个宗祠,两个家祠,民居建筑多为同一姓氏围绕祠堂周围居住。古镇居民多为明末清初因避战乱或经商等原因迁徒至黄姚的移民,迁至黄姚后多以经商为生,家境普遍富裕。因此在住宅的建筑考虑上,更多的是出于抵御战乱与盗贼抢掠财物的防御与安全需要,无论是单体还是整体的建筑布局都有着较强的防御功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复同意实施贺州市《黄姚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要求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的要求对黄姚历史文化名镇及其文物进行管理。黄姚古镇在有规划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景区内外的景观,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破旧的建筑或景观妥善进行修复,尽量恢复原来的面貌。对古镇风景名胜区内的古建筑、古树名木、古墓葬、摩崖刻、革命遗迹和其他重要的人文景观设立保护标志,落实防护措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6年5月19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其中黄姚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秀美的风景入选。邮票设计以实景为基础,采用了钢笔勾线配以淡彩的手法,细腻的雕刻线条,刻画出了黄姚古镇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充分体现了黄姚古镇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和秀美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圣旨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广西黄姚古镇,有这么一位让人刮目相看的七旬老太,她用十年时间,将一座明清老宅打造成了文艺范十足的“圣旨府”民宿。说到这个“圣旨府”的名字,还真不是这个老板娘心血来潮乱取的。这座老宅可是大有来头,原主人梁都可是个有故事的人物。作为一个七品芝麻官,他愣是靠着一件“买回祖产”的小事,感动了清朝皇帝老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故事是这样的:梁家在黄姚有四房人,共同继承了一份祖产,年年靠着这份田产的收入搞祭祀。谁知道有个不靠谱的侄子把房契偷偷卖了,眼看着祭祀经费没着落了。梁都这个当叔叔的不但没找侄子算账,反而自掏腰包把地赎了回来,还让四房按老规矩轮流收租。这事传到光绪皇帝耳朵里,皇帝直呼666,当即赏了梁都一个“修职左郞”的封号,他妈也沾光混了个“八品孺人”的头衔。从此,这座宅子就被叫做了“郞官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要说这老板娘也真是个人才,找来湖南上甘棠的古建筑设计团队操刀改造,硬是把这个三进三开间的老宅玩出了新花样。你别看她都七十多岁了,管理十来间客房愣是井井有条,把老宅的古朴韵味和现代舒适感完美结合。最牛的是后院那个观景平台,紧挨着黄姚的风水山真武山,站在上面俯瞰古镇,简直就是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画卷 -- 青砖黛瓦藏在绿树丛中,傍晚时分的晚霞更是美得冒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老宅里的两个天井都被保留下来,老板娘在里面种了一大堆花花草草,爬墙虎顺着老墙往上爬,给这个百年老宅增添了不少生机。一楼大堂和后面两进的休闲区都没被改成客房,这样的设计让整个空间显得特别通透。最有看头的是第二进大门上方挂着的那块光绪五年的圣旨匾,虽说原件已经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但复制品做得也是威风凛凛,成了黄姚古镇26块著名牌匾中最拽的一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龙门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龙门街是黄姚古镇的民宿聚集地,拥有多家优质民宿。这里不仅是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圣地。目前,龙门街已有八大品牌民宿开始营业,其余民宿正在陆续装修中。 龙门街的民宿不仅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还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美食享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壮美广西之旅(19)-- 千年古镇 梦境黄姚·上》完成,感谢各位农友、旅友、美友的关注,并分享、转发、点赞。谢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