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跟着蜀道山人-陈老师脚步👣,在清明小长假期间“亲近自然”户外俱乐部的9名驴友徒步古蜀道(金牛道),穿越时光,了解古秦人的奉献和智慧。四月的古蜀道是美丽的;是春分拂面、山花烂漫的;这是一场让人难忘的徒步旅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金牛道源自于战国时期的传说,秦惠文王为了征服蜀国,谎称有一种石牛</span>能“粪金”,并将石牛赠送给蜀王。蜀王贪图财富,派遣五丁力士开山辟路,以迎接石牛。这条道路因此被称为“金牛道”或“石牛道”。连接蜀国的道路修通了,蜀国也在秦王的万千铁骑下灭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入住昭化古城,昭化古城,古称葭萌,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白龙江、嘉陵江和清江交汇处,是国内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三国古城。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三国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四川广元市将古蜀道进行了维修保护,这是金牛道徒步入口。</p> <p class="ql-block">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品一品“葭萌驿”客栈的咖啡☕️!</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古渡口</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正式开始徒步之旅,从昭化古城一大朝驿,18公里。今天的天气很给力。</p> <p class="ql-block"> 蜀道,传统意义上是指周秦汉唐时期从长安翻越秦岭、大巴山,经过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古道交通网络。整个古蜀道分为北段和南段两部分,也因此号称 “北五南三”(北段为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与阴平道;南段为金牛道、米仓道与荔枝道)。</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远眺昭化古城,呈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p> <p class="ql-block"> 四月正是人间最美天,一路油菜花,桃花,梨花,黛尾花开的绚烂多彩!</p> <p class="ql-block"> 古人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现代人总是无法理解,这次走在古道上终于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古蜀道饱含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灿烂,更是千百年来前人的奉献、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大朝驿:坐落于云台山下的白卫岭,古名达摩戌驿”。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大朝驿就已经是古人经蜀道出川入蜀的必经之站。古代为了信息传递、官差休息、运送物资等,一般在交通要道上每20里设立一个驿站,驿站生活设施齐备,尤其是马匹备用充足,需要传递紧急公文时,使者飞马奔驰,到达驿站或换马不换人,或换马又换人,一天最快可以800里加急快递。</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大朝驿一剑门关,徒步13公里。这段古道沿路古树遮荫蔽日。剑昭古蜀道最大的特色是石板路和7座古桥。</p> <p class="ql-block">铁闩子桥。</p><p class="ql-block"> 修建于明代,石桥静静地横卧在小溪之上,厚实的长条石板竖着铺成桥面,桥面用铁栓子铆合勾连,桥面石板上坑坑点点,记录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望夫桥</p> <p class="ql-block"> 松宁桥又名松树桥,为双孔石板桥,是剑门蜀道上保存最完整的古桥之一。桥西头有两株铁甲松树,景色秀美。</p> <p class="ql-block"> 剑溪桥位于剑门关外,距剑门关隘口约两公里,横跨大剑溪,是古蜀道由成都去昭化的必经之桥。明弘治中利州指挥彭山建,以青石构筑,三拱相连。</p> <p class="ql-block"> 现如今这里存活着 2 万多株古柏,他们的平均树龄 1200 岁,并且每一棵古树都有属于自己的 “身份证”。</p><p class="ql-block"> 现在有1037 名护林员穿梭在翠云廊剑阁段,保护着这段古路上 7803 株古树。</p> <p class="ql-block"> 剑阁有三古:“古关、古道、古柏”。</p> <p class="ql-block">古蜀道上的錾痕线:</p><p class="ql-block"> 是为了增加石面摩擦,防止滑行和减速而开凿的。这些錾痕线在石面上形成密集的痕迹,起到了防滑和减速的作用1。</p> <p class="ql-block">拦马墙,</p><p class="ql-block"> 为防止马匹跌落悬崖而砌成的墙,类似于现代高速公路的防护栏。这种设施被称为“拦马墙”或“护险碥”,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行人和马匹在行走过程中不会跌落山崖。</p> <p class="ql-block">饮马槽</p> <p class="ql-block">凝视古柏,与古人来一次心灵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汉阳镇--普安镇一拦马墙,徒步约18公里。</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禁早婚碑”,</p><p class="ql-block"> 该碑立于明万历年前,刻于石壁,内有双线阴刻楷体字:“都察院示谕军民人等知悉,今后男婚须年至十五六岁以上方许迎娶,违者父兄重责枷号,地方不呈,官者一同枷责。万历九年十一月吉,分巡道刻石,守御所奉镌。”</p> <p class="ql-block">瑕镆石,位于汉阳镇七里村汉阳桥北</p> <p class="ql-block">拦马墙</p><p class="ql-block">古蜀道保存最完好的路段,与古树古迹零距离接触,穿越千年风雨,与古人心灵对话</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道,一眼千年,古蜀道不仅是一条绿色之道,还是一条文化之道,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蜿蜒的林间古道,环境清幽,满目苍翠,高达云际的千年古柏屹立在两旁,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又名“牵肠挂肚”的古柏</p> <p class="ql-block"> 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古蜀道即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p><p class="ql-block"> 我期待更多的人来感受古道,去了解它,脚底是秦朝的青石路,两旁是千年的古柏树,想象古人牵马走过的情景,这一切都被古柏树看在眼里,见证历史的变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