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大西北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吸引着我,那里集苍茫、野性、深沉、温婉、柔情于一身。有孤独、浩瀚、野蛮、荒凉,一片沉寂却又生机勃勃。那里有延绵的山脉、浩瀚的沙漠和灿烂的星空,更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多人对那里情有独钟,想要一探极致的美景。</span>带着无限遐想2024年10月9日,大西北我来也!</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文化圣地【塔尔寺】手推转经筒,感受浓重的藏传佛教文化,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每年举行的佛事活动“四大法会”,更是热闹非凡。塔尔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远近闻名。</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内收藏有塔尔寺绝美酥油佛像,大量鎏金铜佛像、铜佛像、金银灯、金书藏经、木刻板藏经、法器、灵首塔、御赐匾额、壁画、堆绣等文物。壁画多以矿物颜料画在布幔上,内容主要为经变、时轮、佛等。堆绣是用各色绸缎、羊皮、棉花等在布幔上堆绣成佛、菩萨、天王、罗汉、尊者、花卉、鸟兽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应拼写为Koke nuur,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古称西海,面积4952平方公里,青海湖湖面海拔为3260米,水平均深约21米,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属于高原半干旱气候区。</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p> <p class="ql-block">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蒙古语“达布逊淖尔”,也就是青盐的海。</p> <p class="ql-block">由于板块运动,原被海水所覆盖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逐渐隆起为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还可以领略到涨潮后湖面上 留下的滚滚盐涛奇观,被誉为中国版“天空之镜”,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天空之镜,穿越历史的遥远与沧桑,感受茶卡盐湖盐湖的静美。并与《千与千寻》的某个场景简直是一模一样呢</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的时候运气不好,遇到了大阴天,美丽宜人的景色没看见,好遗憾。但人生不都是在遗憾中慢慢流过吗?</p><p class="ql-block"> 不过,在我心里,这里依然美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一尊尊雕像被万能的盐粒塑造的栩栩如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雕像在我们的印象中并不稀奇,而且随处可见,它们大多都是用石头或者金属雕刻而成的。但这座雕像既不是用石头,也不是用金属雕刻的,而是用盐,而且其规模有4800吨之巨,这就是青海湖茶卡盐湖景区的成吉思汗盐雕。</p> <p class="ql-block">盐雕晶莹剔透、雪白纯洁,能给人一种心灵的神往。但与此同时,盐雕也同时具有一项致命的弱点,就是不易保存。正因如此,盐雕也被艺术家们戏称为“短命雕塑”,与沙雕、冰雕同属一类短暂性艺术。</p> <p class="ql-block"> 翡翠湖位于伊克柴达木湖东北侧、大柴旦镇区西北十公里处,属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原是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采矿区。因湖水在阳光下清澈湛蓝,色如翡翠,故得名“翡翠湖”。</p> <p class="ql-block">翡翠湖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湖水宛若镜面般的散布在四处,水里倒影着蓝天白云和柴达木山的皑皑雪峰,景色赛过茶卡盐湖,美得令人窒息,只有身在其间才能深刻感受。</p> <p class="ql-block">翡翠湖的湖水的颜色也会因为天气不同,时间不同呈现不一样的色彩。凌晨天气不好的时候,湖水的翡翠色就比较淡,阳光偶尔被云层挡住的时候,湖水颜色就会变深,一天中夕阳西下的时候,翡翠湖在夕阳的光照下和正午十分太阳直射下的颜色也会不同。所以一天之中,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天气,翡翠湖呈现的色彩都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在绿蓝交替的湖面上,坐着水晶船🚢漂向理想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的湛蓝和云彩的洁白,宁静而深邃</p> <p class="ql-block">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同无数个翡翠在闪耀🪩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欣赏“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的奇妙景观。</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汉代时称为沙井唐代时称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其水质甘洌,清澄如镜,宛如沙海中一颗晶莹闪光的翡翠,镶嵌在沙山群峰之中,波微沙荡,水色悠悠,“月泉晓澈”也被誉为敦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数千年来沙山环泉,泉映沙山,在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甚为壮观。沙粉红、黄、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故“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15年前为了参与滑沙,鼓足勇气爬上100米高的沙山,没成想15年后为了拍月牙泉又爬了一次,佩服自己,点赞👍咯🤣</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p> <p class="ql-block">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p> <p class="ql-block">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西起点“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嘉峪关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险要关隘,也是长城保存完整的一座雄关。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古时出了嘉峪关,就是茫茫戈壁,告别了中原故土,进入蛮荒之地,雄关漫道是沧桑。</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它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古称“襟垣”,是中国长城的一部分,也是明长城的西起点,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p> <p class="ql-block">关城内,庙宇、楼阁、古街等建筑错落有致,充满了历史的气息。庙宇中供奉着历代名将,楼阁则展示了古代战争与文化的交融。漫步在古街上,仿佛可以听到马蹄声声、战鼓阵阵,感受到那曾经的硝烟与战火</p> <p class="ql-block">走进嘉峪关关城,仿佛穿越回了古代。古老的城墙依旧坚固,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城墙上,烽火台高耸入云,曾是古代传递军情的重要设施。站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关城,感受那份庄重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弱水金沙湾的胡杨林是中国最原始的胡杨林,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自然美景,将沙漠、神水、野胡杨三者天然美景完美结合。被赋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爱情主题,被赐予“胡杨百媚生,陷于弱水情”的千古柔情。</p> <p class="ql-block">黑城弱水胡杨林的【怪树林】,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南20公里,这里几十年前是一片原始森林,由于水源不足等自然因素,大面积的胡杨树木枯死。如今枯木东倒西歪,神态各异,当地人称之为怪树林。</p> <p class="ql-block">弱水泱泱,流淌着悠远永久的居延古韵。大漠苍苍,熔铸着坚毅顽强的额旗精神。如幸运看到成群骆驼,那是何种霸气与雄壮。</p> <p class="ql-block">“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胡杨林,怪树林的胡杨它为“不死的灵魂”,那一大片枯死或垂危的胡杨林,在大漠中以诡异的造型塑造了生命的另一种姿态。</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成语:“火树银花”,而它的出现正是来源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打铁花是我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喧嚣而又充满童话故事的大西北,凌晨伴星月,冒严寒,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不远万里来到梦寐以求的沙漠深处一个叫居延海的地方只为看一场神交已久相约有期的壮观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为额济纳河的泄水区,原为一湖泊,位于汉居延城东北,狭长弯曲,形如初月。随着额济纳河下游的改道,居延海湖面随之移动,清代以来分为二湖,即东为东居延海(又称索果诺尔,蒙古语意为母鹿湖),西为西居延海(又称嘎顺诺尔,蒙古语意为苦湖),两湖相距30千米,西居延海海拔低,面积大于东居延海,1960年测得西居延海水域面积为213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p> <p class="ql-block">居延海是一个奇特的游移湖。它的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湖面时大时小,时时变化着。是汉朝出击匈奴的前沿阵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p> <p class="ql-block">说到西居延海,由于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国哲学家老子曾在这里得道成仙,从而使居延海的地位更为凸现。传说老子出关前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让后人品味不已。最后化身入海,踪迹不见。</p><p class="ql-block">老子出函谷关以后,去了哪?就在此处羽化成仙。</p> <p class="ql-block">有许许多多的传说,但是在居延海得道成仙的传说确是有史可查的。那就是居延海,后人就称这个地方是“流沙仙踪”</p> <p class="ql-block">额济纳胡杨林。到了额济纳河岸,便到了胡杨的王国。这里绿树浓荫,掩映牧舍羊群,曲折绵延数十万亩,生机横发,成为大漠里的桃源盛境。</p> <p class="ql-block">一道桥:陶来林 祈福树</p><p class="ql-block">陶来林的胡杨,它的美让您终身难忘。耀眼的霓虹、璀璨的繁星在她面前都暗淡了。湛蓝的天虹下、荒芜的大漠中、浪漫在自然的美景中绽放,沉浸其中,只有幸福知晓您的行踪。</p> <p class="ql-block">二道桥:倒影林</p><p class="ql-block">湖水静静的流淌着,两岸的胡杨似乎在沉沉的睡梦中。日出时分的秋水胡杨在晨光中等待日出。这一刻的等待是值得的,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事轮回。</p> <p class="ql-block">三道桥:红柳海</p><p class="ql-block">红柳摇风锦绣文,叶飘纷落杏花村。醉吟诗骨词魂瘦,秋水无痕空照人。红柳,沙丘中的粉红之花。在大漠中看到这些盛世红柳,别丘之下将根扎的很深,把触须伸得很长, 远眺之下别有一番风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道桥:英雄林</p><p class="ql-block">张艺谋的《英雄》让这片胡杨林名扬世界,这儿的胡杨树干粗壮巨大,形态鬼斧神工,宛如无数土尔扈特东归英雄化身而成。</p> <p class="ql-block">金塔胡杨林,占地面积达8万余亩,金波湖碧波荡漾、胡杨林金碧耀眼、沙枣花清香扑鼻、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红柳红研秋醉、芦荻白花寒吹、沙滩柔绵、阳光迷人。</p> <p class="ql-block">密密匝匝的树叶,也是风采独具。幼小的胡杨,叶片狭长而细小,宛如少女的柳叶眉,人们常常把它误认为柳树;壮龄的胡杨,叶片又变成卵形或三角形,犹如兴安岭的白桦;进入老年期的胡杨,叶片才定型为椭圆形,更有甚者,在同一棵胡杨树冠的上、下层次,还生长着几种不同形状的叶片,可谓奇妙绝伦。</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胡杨林中,就仿佛进入神话中的仙境。茂密的胡杨千奇百怪,神态万般。粗壮的胡杨几个人难以合抱,挺拔的有七八丈之高,怪异的似苍龙腾越、虬蟠狂舞,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胡杨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又称灰杨,属落叶乔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树种,是一种沙漠化后而特 化的植物,大多是野生,被人们誉为“沙漠勇士”。</p> <p class="ql-block">胡杨林是一种神奇的群体,它们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干旱。胡杨生长期漫长,由于风沙和干旱的影响,很多胡杨树造型奇特、诡异,是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堪称大漠中的一颗绿色明珠,所以胡杨树有“活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之称。</p> <p class="ql-block">胡杨是中亚地区唯一适合生长的乔木,它是大自然漫长进化过程中幸存下来的宝贵物种。它妩媚的风姿、倔强的性格、多舛的命运激发人类太多的诗情与哲思。古往今来,胡杨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而被人们所膜拜。</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张掖丹霞地貌奇观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丹霞地貌-五彩山。</p> <p class="ql-block">丹霞充满了张扬和奔放的阳刚之美,将西北旷野上最美丽的色彩渲染到了极致。正如当地人常说的“色若渥丹,灿如明霞”,在这里,万紫千红裹彩裙,层峦绽新颜,山水如画,令人心魄荡漾</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主要发育在距今1.35亿年至6500万年的白垩纪红层之中。这些红垫状地层经过了长时间的构造运动、水流和风力的侵蚀,形成了这一独特的地貌景观。数以千计的悬崖和山峦都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奇妙风采。当地少数民族称这种景观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祥瑞的丹霞</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地形非常丰富多样。高高低低的山体因长期经受风和水的侵蚀而呈现出绵延起伏或险峰峭壁的景观。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的景象,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奇异造型,如人、物、景物,栩栩如生,美不胜收。色彩与造型的巧妙组合,展现了大自然无限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张掖七彩丹霞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全球最美外景地之一,足以彰显其独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白塔山下,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兰州黄河铁桥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白塔山,山上的白塔和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登上山顶,俯瞰整个兰州市区的美景,绝对让你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手抓羊肉</p> <p class="ql-block">沙葱鸡蛋🥚</p> <p class="ql-block">牛肉面片</p> <p class="ql-block">椒麻鸡🐔</p> <p class="ql-block">爆炒牛犊肉</p> <p class="ql-block">酸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