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故里随拍

乐陶陶

<p class="ql-block">  4月4日正值清明时节,我们姐弟一行六人早已约定,自驾前往绍兴与表兄妹们相聚,共祭先祖。这一天,来自深圳的表兄与杭州的表弟如期而至,与住在绍兴城的表弟表妹会合后,兄弟姐妹们带着鲜花、祭品及焚香一同前往会稽山香炉峰扫墓,祭奠我的舅舅、舅妈,寄托哀思,悼念先辈🥤🥤🙏🙏🙏</p><p class="ql-block">此时此景,不禁让大家回忆起前辈们在一起时的种种温馨情景,仿佛历历在目,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午间聚餐后,我们要回到妈妈的老家喝茶聊天。才走到八字桥,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从前那片古朴宁静的街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原本以为要拆迁的八字桥老屋,如今这里竟成了绍兴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看到这一切巨大的变化真是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老宅坐落于广宁桥直街,也就是八字桥与广宁桥的中间(八字桥东河沿)是一幢有着百年历史的砖瓦木结构的二层建筑。</p> <p class="ql-block">  亲人们的盛情款待,令我们深感温暖及亲源流长。亲人团聚,大家有说不完的话,互道珍重、平安快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字桥</b></p> <p class="ql-block">  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八字桥是我国最早的“立交桥”之一,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佑四年(1256)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八字桥的结构为石梁桥,建在三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四组台阶,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设计。桥东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桥西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桥两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八字桥是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  每次回老家,总要站在八字桥上拍照。从小到大,不知拍了多少回,却总是拍不够。桥上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处雕纹,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也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与回忆。</p> <p class="ql-block">  坐在老屋前,看着川流不息的游人、小桥流水,白墙黑瓦一派江南风韵,倍感亲切。老屋虽旧,却承载着家族的记忆,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家门口的河埠头已成为游客乘坐乌篷船的码头,乘船的游客排起了长队,等待着体验这一独特的水上之旅。</p> <p class="ql-block">  河边还设有桌椅,游客走累了可以坐下来着休息、吃喝、观景,尽享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  乌篷船慢悠悠地行驶过来,古树郁郁葱葱,时光不紧不慢,像流水~</p> <p class="ql-block">  在家门口品美味打卡留影。美食与美景相得益彰,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对美好瞬间的珍藏。</p> <p class="ql-block">  噢,再加一张十分珍贵的大团聚,4月5日摄于"绍兴饭店",愿我们的一大家子永远健康!快乐、幸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宁桥</b></p> <p class="ql-block">  位于越城区蕺山街道长桥直街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这座桥始建于宋朝嘉泰年前,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是绍兴古城内体量规格较大的石桥之一。广宁桥南北向,呈单孔七折边形,桥下设有纤道,供行人通行。它不仅是“绍兴古桥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游玩绍兴的小众景点,冢斜古村和舜天庙。古村幽静,庙宇庄严,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肃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冢斜古村</b></p><p class="ql-block"> 冢斜古村人文景观丰富。这里是大禹后裔集聚村,是禹妃墓葬地,是早期越国初都。冢斜名人荟萃,冢斜余氏先祖大禹、本支37世始祖由余、本支69世唐朝国子监博士余钦、本支100世明朝天启年间乙丑科状元余煌、本支108世河南布政司余炳焘、本支112世北平市市长余晋龢,还有许多官宦、乡贤等等,都是冢斜古村人文历史的精英。</p> <p class="ql-block">八老爷台门</p><p class="ql-block"> 八老爷台门位于古村东侧,建于清嘉庆五年,是清代布政使余炳焘建造的。台门前后三进,各进之间通过廊屋连接,内有多个单体庭院,每个单体通过廊屋过道相互贯通。八老爷台门整体砖木结构青瓦屋面,立柱、横梁等各部件以榫卯连接,展现了精湛的建筑工艺。`</p> <p class="ql-block">  “八老爷”,余炳焘,学名黨,乡举名廷珍,字吟香,号仙圆,乡人称其为“八老爷”。</p><p class="ql-block"> 余炳焘出生于1791年农历十月初三,卒于1857年农历四月初二,享年六十七岁。1821年九月十七日,道光皇帝因初登大宝,增开恩科,余炳焘就考取了此次恩科乡试的举人。现冢斜村尚存刻有“恩科”二字的石碑。中举时,余炳焘是以山阴县的名额录取,因此一些史料称其为山阴举人。</p> <p class="ql-block">余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余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間,坐北朝南,由前后兩進和東西看樓組成,天進置戲台,總面積560平方米。第一、二兩進面關五間,檐口装飾華麗,木構件上精雕珍禽瑞獸,奇花異草,第一進后檐爲戲台,單檐歇山項,内頂置藻進。2009年7月,公布為紹興縣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舜王庙</b></p> <p class="ql-block">  又名大舜庙,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双江溪村舜王山,地处小舜江北岸,始建于南宋以前,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舜王庙由山门、戏台、大殿、后殿组成,两旁为东西看楼,后为配殿。东西看楼外侧有夹弄,其外依据地形各置楼屋六间,作为庙内辅助用房。舜王庙汇集木雕、石雕、砖雕与建筑技艺于一体,具有典型的清代中晚期风格,对研究当地民俗学、建筑学以及雕刻艺术都有重要价值。2013年3月5日,舜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庙宇巍峨,雕刻精美,仿佛将历史与艺术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树灵</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棵有500余年树龄的古樟树,树冠盈亩,绿意盆然。其颇然耸立在舜王庙山门东南角的山坡上。据当地年长的老人说,这是一棵死而复活的古树,曾有直径达60-70厘米的大洞,小孩子在里面可以玩耍,后来竟然慢慢长合了,舜王庙的灵气感染了古树,使其用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自然,枯木逢春,一段神奇的佳话自此传诵。</p> <p class="ql-block">  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次清明故里之行又一次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清明祭祖归故乡,广宁桥边忆乡愁,</p><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齐欢聚,古桥老街永绵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