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 光耀中华

曾建明

<p class="ql-block">虎门的名称源自虎门所在的地理位置。珠江口江心矗立两座形如虎伏的岛屿,民间称为大、小虎头山,岛屿周围的地域由此被称为虎头门,虎门便是虎头门的简称。</p><p class="ql-block">有了虎门,便有了虎头镇。它位于东莞市西南部、珠江口东岸,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多万。</p><p class="ql-block">在中国近代史上,虎门镇知名度很高,有着“天下第一镇”之称。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如今海战博物馆依然回响着民族觉醒的呐喊。这里不仅是历史课本的封面,更是揭开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p><p class="ql-block">历史从不遥远,也未远去。我们要牢记这段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反帝斗争史,面对世界大变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我们一行10位年龄相近的老同学、老朋友从家乡福州上午9时多乘D3315次列车于下午3时许抵达东莞站。</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顺利入住东莞市中心南洋铂斯酒店。</p> <p class="ql-block">翌日一早,从市区乘地铁换公交,风尘仆仆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林则徐销烟池旧址。</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虎门销烟池位于东莞虎门镇口村,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遗迹,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仨位老同学触摸了林则徐销烟池旧址,目睹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从这里开篇,几十年的夙愿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会同广东文武官员,率领虎门军民,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总重量约237万斤。这一壮举,被称为“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1973年,经考古发掘,将因泥沙淤塞的1839年的销烟池复原。1982年,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839年,林则徐率民众在海滩高处开挖了两个销烟池,池底平铺石板,四周置桩栏板,池前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时,采用盐卤水加石灰浸化的方法,使鸦片分解销蚀,然后引水入池冲走。</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1785一1850),字少穆,福建福州人。</p><p class="ql-block">林则徐一生永垂史册的功绩是他在虎门禁烟抗英中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道路。</p><p class="ql-block">虎门销烟是福州人的光荣、中华民族的光荣。仨位来自福州的林姓姐妹,为林公壮举感到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博物馆,又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始建于1957年。1958年1月1日建成“林则徐公园”和“林则徐纪念馆”一起对外开放。2020年12月,被评为国家一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受命于危难之际,高擎禁毒大旗,将英美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揭开了近代中国侵略斗争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亲往虎门督缴鸦片,两广总督邓廷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粤海关监督豫堃等协助缴烟。收烟工作开始在龙穴岛进行,为加快进度,从14日起移至沙角码头。从4月11日至5月18日共收缴英美鸦片19187箱又2119袋。</p> <p class="ql-block">央视《百家讲坛》第一讲就是林则徐。著名学者纪连海主讲《林则徐禁烟》,他总结了林则徐三个特点: </p><p class="ql-block">一是禁烟运动之前,他是道光朝最有见地的大臣;二是禁烟运动之中,林公是中国古代史最后一位民族英雄;三是禁烟运动之后,林公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既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又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写过成千首诗词,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高深的艺术造诣。例如他身处逆境时仍不忘爱国,写下了广为传颂的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馆收藏的林公条幅。</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第42届大会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p> <p class="ql-block">下午二时,我们在虎门镇中心午餐后乘公交车来到海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东莞虎门海战博物馆位于虎门威远炮台附近,是一座专题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199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东莞虎门海战博物馆是以鸦片战争古战场一一虎门炮台旧址为依托,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纪念群体。</p><p class="ql-block">海战博物馆是历史的印记,是中国近代海防建设的一个缩影和见证。</p> <p class="ql-block">威远炮台旧址,位于珠江海口东岸威远岛南山左脉山腰,由26个石砌暗炮台、3个露天炮位、20间清兵营房、1间火药房、4间暗室、2条三合土通道及围墙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威海炮台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广东水兵提督关天培将康熙年间建造的南山炮台扩建而成的。1841年被毁,1843年修复。1856年被英军破坏,1878年修复。</p> <p class="ql-block">虎门威远炮台露天炮位位于威远月台东侧,改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炮池平面当扇形,扇面最大半径为10.2米,高1.4米,现存18个左右弹坑等遗迹。炮池内原安装一门铁炮,现已损毁。</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漫步在虎门观海长堤上,回想一天来参观接触虎门销烟遗址和虎门炮台古战场遗迹,浮想联翩: 历史长河沉淀的精神力量,不单是为了诉说过去,更是为了迎接未来。</p><p class="ql-block">透过遗迹,历史可以被触碰,透过书本,历史可以被读懂;而透过那些鲜活的人与事,我们能与古人心脉相通,与历史同感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