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腹自然会喜利》‖苗旭宏

晓霞初阳

<p class="ql-block">贪腹自然会喜利</p><p class="ql-block"> 苗旭宏</p><p class="ql-block"> 说到鸭子,我在故乡生活了三十多年,由于黄土高原相对缺水对鸭子没什么概念。后来,到北京工作经常吃烤鸭,印象中鸭子绝对是又香又嫩的美味,然而再后来移居重庆才真正发现鸭子在成为美食之前,浑身的腥臭味是很令人厌烦的。昨天,随朋友去渝北农村水库钓鱼,恰见有只野鸭被一张不知谁下的鱼网套住,我们兄弟几人费了老鼻子劲才将野鸭解救下来一一想不到,这只体量不大,羽毛油亮,看起挺乖美的野鸭浑身却散发一种令人难以忍耐的腥臭味……赶紧放其归水。那小玩意立刻连飞带奔,迅速在水面上划出一串点点涟漪,如同把一碧硕大的玻璃镜打碎一般,还没来得及划个句号就潜入水下去觅食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野鸭,俗称芦鸭、水鸭,体长5 0厘米,体羽灰白,尾羽黑色,趾爪呈黄。传说是由麻雀进化而来,以小群的形式栖息于水生植物繁盛的淡水湖畔,以小鱼小虾及甲壳类动物为食。羽毛轻柔不沾水,保暖性高,其肉味甘,性凉,具有补中益气,消食散肿等功效。</p><p class="ql-block"> 放归那只野鸭后,见那小家伙即可在水面游的飞快,又能潜入水中半天不露头,觉得很神奇,再加上朋友告诉我这种野鸭是麻雀进化而来的,更刷新了我的认知,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我便乱想,也许是因重庆河多水多湿地多,虾鱼螺儿自然就多,因而便逗引原本天上飞,地上跳的麻雀动了心,与其在土里禾田去刨食、偷食,还不如去水里扎猛子,玩着乐着就淘到可口的食物了吧?一一我这么猜想,也觉得当初野鸭的先祖很可能也是这么想的,难道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麻雀,在记忆里随处可见,虽说品种单一,但族种庞大。一天到晚叽叽喳喳总爱说王家长李家短那点破事。说不清是那个麻雀的先祖突然灵机一动摇身变成了野鸭,开创了革命性的变种,很快身体开始发福,体量虽说大了十几倍,但毛色还是那种毛色,气质也谈不上富贵,可是开创了正儿八经茕茕立于河塘之畔,游戈于渺渺绿水之中,甚至变得有些孤傲,无视于天鹅飞的很高,不屑于苍鹰盘旋于山顶丛林之上……因为天鹅和苍鹰玩的再大,也没它们在水中来的自在潇洒,并且这貌不惊人的小家伙,还变得越来越不要面子了,一旦感觉水下有鱼便尾巴一撅露着屁眼便下潜,根本没想到鱼虾吃多了其体味也变得腥臭能熏死人,假如有几只野鸭游过,那浓腥味儿能把水蚊子薰的直升飞机般飞快逃逸…..唯独死不改悔的是它的贪性,简直就是贪吃无厌。每天一睁开眼就开始在浅水滩淘食,头扎进水里捉鱼虾,从早到晚吃一整天,每天都非要吃的嗉子凸鼓,食管一直鼓到舌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望着那只时而潜水时而滑游的野鸭,我想:但凡戏水的禽鸟,因为熟识于水,水也就牵就它,所以每每看到野鸭屁股一厥便钻进深水,老长时间既不露头也不换气,你连一根鸭毛都看不到,得它再露出水面时嘴里不是叼条小鱼,就是在咽螺,身手好生了得,一天到晚不停歇。由此可见,野鸭与它的祖先麻雀一样都是饿死鬼投胎转生的。不过,这话只说对了一半。</p><p class="ql-block"> 野鸭与它的祖宗一样,亦是卵生之禽,只不过下的蛋要比麻雀大了许多,自然叫声大且哑。它们喜欢群居,早上大家一起床出发,同蹚一条河,可是常常会为一条小鱼一只虾发生窝内斗,争来斗去,搞得落羽乱飞,可见与人没有永恒的和谐,只有至上的利益。那天,解救了那只野鸭后,我曾与朋友交流过这样一个浅见:观察那只野鸭也可以辫人。"欲而不贪"(孔子语),是从政为人的五德之一;"贪腹喜利"(韩非子语)属为官"十过"之一。记得《包拯传》中有"贪者,民之贼也"。北宋时,老百姓将官场上的离职、赴任称为"刚走了一只饱鸭,又来了一只饿鸭。"我想这不仅仅是一句民间闲谈趣话。试问"民之贼"者何以利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贪腹喜利"可谓是地球上所有有生命活物的共同天性。再联想当今反腐之举,尽管高层不惜以猛药重典治乱,但谁能保证他们自己屁股是干净的?无论治人之贪,还是禽鸟之性,利益至上的欲念恐怕是无法根治的,因为那东西是天性,怎能休矣?!假如你让贪官主动放弃权力去离岗,那岂不是要他的小命啊?这样想来,人之贪还真不如鸭之贪,起码鸭子的贪首先不祸害他人利益,何况野鸭进化到了一定程度后主动离开田地,去到更适合生存的河流鱼水之中去,绝不失为一种"有舍有得的进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这几乎是官场心照不宣的共同思维。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往往"贪欲"越强,越会说人话干禽兽不如的事情……想到这里,突然搞不明白:人究竟比禽类高明多少?本质上究竟有什么区别?在中国,自古讲究"失节事大",气节与贞操都是属于高山仰止的,夫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的吗?《礼记》不是也倡导"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吗?这些都是古训,其言谆谆,其义昭昭也! 但是这些谆谆古训应该如何去理解?人的气节与动物的进化永远都是相对的,如若非要从天文数字岁月高度去剖析世间一切的话,那就类似于评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世人像麻雀一般叽叽喳喳几千年,一会说他残暴得没人性,一会儿又说他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弄得几千年后的今天还有不少专家和导演围着这个始皇帝转悠,但又说不出什么真切的道道,令世人云里雾里,黑不黑白不白,还真不如那些登陆可飞,下水会游的野鸭子,它们不用明白什么叫气节,什么叫文明,什么叫狗看人低,它们开心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草地上可觅虫,入水可捉鱼虾。从早到晚,一群一伙,自由自在,管他什么反腐倡廉,什么虚头巴脑的公平正义,不用关心什么俄乌战争互撕互斗,也不用理会它们戏水游戈中无意给两条腿的人类造成了什么风景,更不用考虑什么流芳百世…...暗香浮动月黄昏,人呢?你何不潇潇洒点,有钱咱喝五粮液,没钱就来二锅头,麻将打起茗茶泡起,有个遮风避雨之所.....这日子不正是升斗百姓普通而滋润的小日子吗?什么焦虑不焦虑,有鱼有肉有声有色,你就知足吧!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谎死人不尝命的洗脑鸡汤。记得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说:遇到强盗,你可以先举手示弱,然后找到机会再灭了他。美国佬教导飞行员,如果被俘,可以乞降求饶,因为活着,并且活下去才是硬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