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3.16日夜游凤凰古城,看到有凤凰县田氏宗祠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2006年5月31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正殿、戏台和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祠堂大门前有有六级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阶前,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左中右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祠堂正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面阔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正殿门前砌青石台阶。田家祠堂的戏台为六角飞檐古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间,是演职员演出间歇休息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因为是晚上,所以其中的苗族服饰展览,无缘一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凤凰百年筸(gan,竿)军文化展览</span></p> <p class="ql-block"> 元朝,在渭阳县(今湖南湘西凤凰县)境内设五寨长官司,驻地在竿子营,即今凤凰县竿子坪镇,明正德八年设镇竿守备,明嘉靖三十三年移麻阳县参将驻镇竿城。清顺治三年设镇竿协副将,康熙三十九年升协为镇,镇竿成为清朝全国六十二镇之一。康熙四十三年废土司,移辰沅靖道驻镇竿。镇竿成为全国八十九道之一;雍正七年,于湘西北设永顺府,辰沅靖道改为辰沅永靖兵备道,镇、道员均住凤凰,治辖范围覆盖湘西二十余州县厅,为全国八大兵备道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六十年(1795),在湘黔边境地区的松桃、凤凰及永绥(花垣)三厅交界地,爆发了震惊清王朝的苗民武装起义,史称“乾嘉起义”。起义军围攻三厅厅城及乾州厅城,直捣麻阳、辰溪、泸溪三县,并占据了以乾州城为中心的湘西大片地区。清廷迅速调集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及两广七省兵力,分三路围剿起义军。到了嘉庆元年底,起义才基本上被镇压下去。</p><p class="ql-block"> 为加强对苗疆的控制,防范可能再度发生苗民起义,清政府在已损毁南方长城沿线修建汛堡、屯卡、碉楼、炮台、关门一千几百座,其中凤凰境内修筑了八百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任凤凰厅同知傅鼐苦思苗疆长治久安之计,大力推行“苗防屯政”之策,征</span>得屯田六万亩,养屯丁四千,战丁一千,苗兵二千,共计七千人之多,加上朝廷绿营总镇约四千人的兵额,当时凤凰十万左右的人口有一万人常年兵役在身,比例高得惊人。屯丁分田到户,且耕且守,战丁专事操练,由屯田佃租中拨粮关饷,数以万计的凤凰人就这样被屯田的绳索牵在朝廷的战车上,以致使当兵吃粮成了世代传统。凡有兵役的人家门口,都钉上一块白木小牌,上边用红字记有服役人的姓名、年岁和身份。在街头巷尾一路看过去,几乎家家都有这么一块“光荣牌”,并可按月各自到营上领取一份银子和一份口粮。“地皆屯田,民皆兵籍”的状况,形成了当地的尚武之风,由其民丁兵丁组成的军队称为“筸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筸军在清朝道光以后迎来了高光时刻,尤其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被称为“虎胜军”,</span>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就从“竿军”里拔出20人提督,其中7个为朝延重臣封疆大吏,21个总兵,43个副将,31个参将,73个游击等三品以上军官。有“无竿不成湘”之称,也可以看出竿军在湘军的地位与影响。</p><p class="ql-block"> 进入民国时期,“竿军”又涌现出7个中将,17个少将,230个旅团以上军官。在抗日战争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筸军又做出了巨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 田兴恕(1836年-1877年),字忠普,湖南凤凰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末名将,</span>清朝贵州提督。16岁为镇筸镇标兵。1852年,到长沙,抗击太平军,充哨官。1856年,跟随萧启江援江西,升副将,任虎威营协领。1858年,参与镇压贵州苗民起义,升青州镇总兵。次年奉命回援湖南,堵击太平军石达开部,署贵州提督,督办贵州军务。1860年,石达开部由广西进入贵州,实授贵州提督,任钦差大臣,次年兼署贵州巡抚,一面进攻太平军,一面镇压苗民起义。后因恃功而骄,横征苛索,屡被论劾,被免去巡抚和钦差大臣职务,留任提督,专任军事。时法国主教胡溥理在贵阳勾引奸人,欺压百姓,激起公愤,田兴恕主张随时驱逐。1862年,开州知府杀死法国传教士文乃尔,田兴恕被革职查办。1865年,论罪遣戍新疆。他行至甘肃时,经左宗棠奏留秦州防营效力。1873年,释放归湘。1877年,病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田应诏(1876-1931),字凤丹,苗族,湖南凤凰厅(今凤凰县)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北洋政府湘西镇守使。</span>少时不好读书,至20馀岁,入湖南陆军将弁学堂学习。1904年3月,赴日留学,后参加同盟会。1906年,回国,入四川,任陆军小学堂兼陆军速成学堂总办。三十四年赴江宁(南京),任第九镇统制徐绍祯部第三十四标三营管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江浙联军会攻南京,田应诏请任敢死队长。南京光复后,升任第二十旅旅长。1913年,返回湖南,任镇筸镇台兼湘西镇守使。不久,又被命为辰沅道尹。田应诏掌握了湘西军政大权,初时尚能革新图治,但由于缺乏精密计划,并且主要是从巩固个人权位和凭个人兴趣出发,不久都告废弛。同年七月,“二次革命”发生,他致电北京,表示拥护“中央”。受委为湘西镇守使。</p><p class="ql-block"> 1916年1月,袁世凯复辟帝制,封田应诏为一等轻车都尉。田应诏未接受册封。2月,护国黔军进入湘西,袁令北洋第六师阻击。田应诏决定暂守中立,坐观虎斗。后北洋军败退。同年5月23日,田应诏在凤凰宣布独立。</p><p class="ql-block"> 1917年,护法运动发生,田应诏奉命从湘西出兵响应,并晋升为中将。后段祺瑞下令免去其职务。田应诏退守沅陵,与张学济共组军民两政会议处,田自任军政长。并同滇黔合作,组织靖国联军,自为第一路司令。其余五位司令也驻兵沅陵,从此,“湘西六司令”各划地设防,拥兵自雄,连年混战不休。在此期间,田应诏染上吸食鸦片烟毒的恶习,精神颓废。1928年,回凤凰闲居。1931年1月28日病故。</p><p class="ql-block"> 田应诏逝世后,由陈渠珍料理安葬事宜。陈送挽联云:交情与患难相同,前佐东征,继为西守,以一身当风雨飘摇,耿耿此心公可鉴也。 恩谊无死生之异,大者寄命,私则托孤,有片言惟天日可表,遥遥后事我自任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