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白鹳候鸟群汕头湿地越冬

殷商

<h5>汕头内海湾湿地红树林有许多白鹭栖息——张益群拍摄</h5> <h5><p></p></h5><h3><b>2025汕头东方白鹳候鸟群</b></h3><h5> 东方白鹳是一种大型涉禽,因其稀有性和生态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全球濒危物种,全球东方白鹳的总数量约为9000多只。<br> 汕头爱鸟摄影者在2024年尾至2025年初的冬季期间,追踪到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东方白鹳候鸟群,记录了在汕头苏埃湾、牛田洋湿地、澄海湿地区域栖息越冬的整个过程。<br> 记者郑康华介绍说,东方白鹳候鸟群在汕头海湾湿地安全度过了整个冬天,最初大概有十几只,后又有几群东方白鹳陆续飞来,曾经达到73只、128只之多。<br> 接着介绍说“让人惊喜的是,一只东方白鹳的腿上还戴着红底白字的脚环,另一条腿则佩戴有卫星跟踪器!仔细辨认,可见“7A9”的字样……”一只戴有脚环跟踪器的东方白鹳,于2024-11-28抵达汕头,2025-02-15就先离汕北迁了。<br> 2025-03-18,礐石区域上空出现十几只;2025-03-022苏埃湾区域出现2只;2025-03-23牛田洋区域出现1只,后面没有再观察到,应该是度过冬天,气候变暖开始陆续北迁飞走了。</h5><div><b>张益群 2025-04-01</b></div> <h5>  车子在牛田洋海堤道路上行驶,来到汕头内海湾,礐石大桥近在眼前。——张益群拍摄</h5> <b>追踪东方白鹳候鸟群汕头越冬初期过程</b><br><h5> 2024-12-23下午,一行四位摄影人结伴而行,来到汕头大学不远处的莲塘,欣赏一处规模宏大的光伏基地风貌。东侧就是广域的牛田洋农场,车子经过一处养殖鱼塘,清塘已经抽干了水,塘底完全露了出来,吸引众多池鹭前来寻觅食物,车子经过稍有惊扰,池鹭便围绕鱼塘飞翔起来,却不轻易离去。</h5> <h5>  车子经过牛田洋农场一处养殖鱼塘,清塘已经抽干了水,塘底完全露了出来,吸引众多池鹭前来寻觅食物。——张益群拍摄</h5> <h5></h5><h3><br></h3><h5> 车子在牛田洋海堤道路上行驶,来到汕头内海湾,礐石大桥近在眼前,海水荡漾,与岸边停泊小渔船、湿地滩涂红树林、成片养殖排阵、滩涂湿地红树林树梢上歇息的白鹭交汇融合在一起,呈现一幅冬日美丽景象。</h5> <h5>——张益群拍摄</h5> <h5>——张益群拍摄</h5> <h5>  从牛田洋往东行驶,朝北经过榕江口大港河泥土砂石路,车子颠簸前行,惊飞了一群河畔芦苇丛中栖息的飞鸟,与平时见到的白鹭有所不同,尾羽与翅膀边缘羽毛呈黑色,搞不清楚什么乌类?</h5><h5> 同车的陈海平迅速拿起口袋相机进行拍摄录制,回去后,马上将视频转发给郑康华老师,收到答复才知道是珍稀的鸟禽东方白鹳。<br> 偶然的一次机会,就有了后来追踪拍摄东方白鹳候鸟在汕头越冬的故事情节。</h5> <h5>  2024-12-23 车子经过牛田洋东边大港河,视频末尾48秒中,拍摄到一群东方白鹳飞翔的画面。——陈海平拍摄视频</h5> <h5>2024-12-23 牛田洋东边大港河迁徙候鸟东方白鹳-陈海平视频截屏</h5> <h5>2024-12-23 牛田洋东边大港河迁徙候鸟东方白鹳-陈海平视频截屏</h5> <h5></h5><h3><b>破纪录!128只“国宝”东方白鹳在汕越冬</b></h3><h5> 2025年3月20-26日是广东省第44届“鸟节”和“爱鸟周”,今年的主题为“爱鸟护鸟万物和谐”。紧接着的4月1日,又恰逢“国际爱鸟日”。为此,本报分两期推出一个“迟到的新闻”——一段持续3个月追踪东方白鹳在汕头越冬的观察历程,一个众多鸟友自发蹲守、接力监测的护鸟故事——</h5> <h5></h5><h3><b>发现“国宝”东方白鹳</b></h3><h5> 2024年12月23日晚上,汕头鸟友(指观鸟、拍鸟爱好者)张益群给记者发来当天拍摄的视频,询问视频里身带黑色的大白鸟是啥鸟种。记者打开一看,视频中翩翩飞过的,竟是二十多只东方白鹳!东方白鹳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全球性濒危物种,是妥妥的“国宝”!<br> 这是一笔重要的记录!张益群先生告诉记者,视频是与他同车的摄影师陈海平所摄。为让这些东方白鹳能不受惊扰地在汕头过冬,记者与张益群先生约定,暂不公开东方白鹳在榕江口栖息的具体位置。<br> 机不可失,记者决定第二天到榕江口调查。出发前,记者先在自家小区楼上天台远距离观察,发现之前视频所拍摄的位置并无东方白鹳。经过一番艰难搜索,记者还是幸运地发现了那群东方白鹳的身影,原来它们此刻正分散在更远的两片湿地觅食。</h5> <h5>在汕头越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濒危物种东方白鹳。</h5> <h5>在市区远距离拍摄到的牛田洋东方白鹳</h5> <h5>2024年12月24日,大群东方白鹳出现在牛田洋湿地。</h5> <h5>  没想到到了目的地,记者却扑了个空。就在这短短35分钟车程的时间里,它们已转移到别处了。记者没灰心,鸟儿跟观鸟人玩捉迷藏是常有的事。记者耐心寻觅,终于在中午前找到它们。这群东方白鹳正在一处水塘里大快朵颐,与苍鹭争吃水里的罗非鱼。让人惊喜的是,一只东方白鹳的腿上还戴着红底白字的脚环,另一条腿则佩戴有卫星跟踪器!仔细辨认,可见“7A9”的字样……</h5> <h5>觅食中的东方白鹳(中为佩戴卫星跟踪器的7A9)</h5> <h5>  就在记者拍摄正酣之际,一辆摩托车路过这里,惊动了这群东方白鹳,轰的一声,十几只飞了起来,剩下的也应声而起,一只接一只飞走了。不过还好,它们并没有飞远,而是在隔壁一个水塘降落,并再度聚集在一起。这下倒是可以好好给它们计数了。数一数,好家伙,有73只呢!不过,后面又来了一辆货车,这下子把东方白鹳全惊跑了,它们飞到高空,反复盘旋,似乎是在寻找下一个落脚点……</h5> <h5>在空中盘旋的东方白鹳</h5> <b>“7A9”的汕头之旅</b><br><h5> 记录到东方白鹳“7A9”(下称“7A9”)后,记者把这一信息上报给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该中心主任钱法文老师告诉记者,“7A9”是2024年6月20日在吉林省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的。随后,记者联系了保护区的李连山老师和为“7A9”环志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陈丽霞老师,向他们了解相关情况。</h5> <h5>7A9左腿的红底白字脚环</h5> <h5>7A9右腿佩戴的太阳能卫星跟踪器</h5> <h5>  李连山老师告诉记者,“7A9”是当年在向海繁殖的幼鸟。而根据陈丽霞老师提供的信息,“7A9”秋天离开向海,在北方游荡一段日子后向南迁徙,在走走停停之后,于2024年11月27日进入广东,在揭阳呆一天后,于28日抵达汕头,开始了它在汕头的越冬之旅。</h5><h5> 有意思的是,除了记者在榕江口多次记录到“7A9”,汕头鸟友柯华雄也于2月6日在苏埃湾红树林拍摄到它。2月15日早上八点半,他又一次拍摄到“7A9”,而据陈丽霞老师提供的卫星跟踪信息,这一天正是“7A9”离开汕头向北迁徙的日子!就“7A9”这一卫星跟踪个体的越冬期来看,它在汕头足足呆了81天!</h5> <b>“遍地开花”打破纪录</b> <h5> 2024年-2025年的这个越冬季,汕头的东方白鹳记录可谓“遍地开花”——</h5> <h5>在汕头牛田洋湿地越冬的东方白鹳</h5> <h5>  在牛田洋发现东方白鹳之前的半个多月里,王阳鸣等汕头鸟友已三度在练江边记录到成群的东方白鹳。同期,濠江区南滨路、澄海区辛围也有多笔记录。<br>  2025年1月4日,记者在牛田洋发现了多达128只的东方白鹳。这是历年在汕头记录到东方白鹳越冬数量最多的一次,打破了2023年12月23日102只的历史纪录。<br>  1月31日,汕头鸟友陈东文在苏埃湾红树林也发现了一群东方白鹳。此后,越来越多的鸟友在那里记录到这些美丽的“国宝”,那里也成了观察它们的最佳地点。</h5> <h5>成群的东方白鹳从礐石大桥边起飞,前往苏埃湾红树林过夜。</h5> <h5>  这些记录与“7A9”的卫星定位信息十分吻合——前述汕头出现东方白鹳记录的地点,“7A9”都涉足过,甚至中途它还跑到惠来、陆丰、饶平和福建的诏安,只是在短暂停留之后,它还是选择回到汕头过冬。<br>  连续两年均有超过100只的东方白鹳越冬,说明汕头优越的生态环境对它们很有吸引力。东方白鹳身躯高大,“白+黑”的羽色与粗喙红腿等特征明显,在鸟群中犹如“鹤立鸡群”,老远就能看到,也容易被盗猎分子盯上。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把苏埃湾红树林等地划为湿地保护区的重点区域进行保护。</h5> <b>接力监测 默默守护</b><br><h5> 自从在榕江口记录到东方白鹳,记者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窗前远距离观察牛田洋的东方白鹳。那段日子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它们。1月8日晚,记者还通过夜间拍摄,首次确认有50多只东方白鹳在牛田洋过夜!</h5> <h5>夕照下在歇息的东方白鹳</h5> <h5>黄昏时分离开牛田洋的东方白鹳</h5> <h5>  在苏埃湾,根据鸟友们的持续观察,每天黄昏降落在红树林的东方白鹳有上百只。这与记者此前在牛田洋记录到的128只大致吻合,而“7A9”的卫星定位信息也表明,它大部分时间就在这两地活动,据此可判断两地的东方白鹳大概率是同一群,苏埃湾就是它们最主要的夜栖地!</h5> <h5>叼着食物回到苏埃湾红树林的东方白鹳(右上)</h5> <h5>一只东方白鹳正在苏埃湾红树林降落。</h5> <h5>  “7A9”于2月15日离开汕头后,在苏埃湾等地,仍有成群的东方白鹳出现。到了三月,东方白鹳出现的数量逐渐减少。3月18日下午,金山中学学生、小鸟友黄梓博在操场上空发现了10多只东方白鹳。在他和同学们的“目送”下,它们盘旋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往北飞去。这是汕头这个越冬期最后一次记录到成群的东方白鹳。3月22日和23日,记者分别在苏埃湾、牛田洋记录到2只、1只东方白鹳,此后再无它们的记录。这意味着在汕头越冬的东方白鹳已全部离开,踏上漫漫的迁徙之路。</h5> <h5>晨光中在苏埃湾红树林翱翔的东方白鹳</h5> <h5>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多月来,众多汕头鸟友自发接力蹲守拍摄、记录和监测,为这群东方白鹳的安全越冬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无论是在牛田洋,还是在苏埃湾,鸟友们都坚持文明观鸟、文明拍摄的原则,互相约束,不喧哗、不驱赶、不惊吓东方白鹳。王阳鸣、柯华雄、陈东文等鸟友还分别在牛田洋、苏埃湾制止了个别人使用无人机低空航拍鸟类的不当行为。<br>  大家在倾情拍摄、记录这些美丽的大鸟的同时,也在默默守护这些“国宝”,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它们的惊扰,使它们得以在汕头安全渡过一个完整的越冬期……<br><b>汕头少年报 2025-04-02 </b></h5><h5><b>图文、视频作者 汕头融媒《汕头少年报》记者郑康华 <br></b></h5><h5><b>视频剪辑曾泽超 编辑周晓云 审核张仲毅 郑康华</b></h5> <b>汕头鸟友的追逐拍摄作品</b><h5><b> </b>几位鸟友,坚持不懈追逐拍摄了东方白鹳在汕头湿地越冬的画面。</h5> <h5>2025-01-15早晨,牛田洋湿地的东方白鹳栖息鸟群。——陈捷拍摄</h5> <h5>2025-01-21,牛田洋湿地拍摄的东方白鹳栖息鸟群。——陈捷拍摄</h5> <h5>2025-01-21,牛田洋湿地拍摄的东方白鹳栖息鸟群。——陈捷拍摄</h5> <h5>2025-01-15晨,牛田洋湿地的一只东方白鹳飞翔形态。陈虹敏拍摄</h5> <h5>2025-01-21,牛田洋湿地的一群东方白鹳。——陈虹敏拍摄</h5> <h5>  2025-01-21——陈虹敏拍摄</h5> <h5>  2025-02-07——陈虹敏拍摄</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汕头内海湾湿地环境及水质的改善,每年都吸引许多珍稀候鸟迁徙来到这里栖息越冬,这一年是全球濒危物种东方白鹳来到汕头海域湿地最多数量的鸟群。也十分感谢这些爱鸟摄影师们的追踪记录。 </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笔者不是摄影师,只是一位老年摄影爱好者,热衷记录老百姓普通生活千姿百态、旅游途中的大自然风光,属于平面纪实记录的摄影人。因为摄影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认准这条道路一直继续走下去,直至永远。</span></h5><h5><b style="font-size:15px;">张益群整理 2025-04-08完稿</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