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月27号,行程第十二天,建水。</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始建于唐元和年间(约810年),古称步头(彝语“惠历”,意为大海)。</p><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p><p class="ql-block">元、明、清三代为临安府治所,文教兴盛,科举中榜人数占云南半数,享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美誉。</p> <p class="ql-block">酒店餐厅7点开始提供早餐,我去餐厅喝了一碗豆浆,拿了二个白煮蛋就匆匆出门。</p><p class="ql-block">清晨,天色微亮,刚刚苏醒的古城,还未开始喧闹,偶尔有赶早的车辆驶过。作为一名游客,我喜欢、也很享受这份安静。</p> <p class="ql-block">这家包子铺,锅里的水还未烧开,包子刚刚放进笼屉。</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是建水古城的东城门楼,又名迎晖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距今已有636年历史,比北京天安门早28年。明末,西、南、北三座城楼毁于战火,仅存东城楼,历经战乱与地震仍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朝阳楼静静矗立,朝晖洒向朱红色的城门。六百余年的光阴,此刻,无声流淌。</p> <p class="ql-block">朝阳初升,月亮依旧挂在天空。</p> <p class="ql-block">晨曦初照中,藏着生活最真实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8:30分,回到酒店,和伙伴们一起去朱家花园、蚁工坊。</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p><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是清末临安府城(今建水城)富商大贾朱成藻、朱朝瑛等两代人,历时近30年精心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它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滇南规模最大的私家园林式民居。</p><p class="ql-block">后因朱朝瑛参加辛亥革命有功,获中将衔,也称“中将第”。</p> <p class="ql-block">花园内的怀远厅设有《朱氏家族百年兴衰资料展》,生动再现了家族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滇越铁路通车后,48名绅商联名上书,倡议修建个碧铁路。</p><p class="ql-block">朱朝瑛任个碧铁路公司协理。</p> <p class="ql-block">蚁工坊</p><p class="ql-block">蚁工坊是一个人造景点,设计师是云南艺术家罗旭,设计灵感来源于蚂蚁筑巢,用五孔空心砖作为建筑材料,外表涂以不同色彩。里面有一个陶艺展示馆,或者说是一个卖陶艺的馆更为准确。</p> <p class="ql-block">大板井</p><p class="ql-block">蚂工坊出来后,离下午坐小火车的时间还早,谢师傅开车送我们去看大板井。</p><p class="ql-block">大板井始建于明洪武初年(约1368-1398年),民间有“先圈大板井,后建临安城”的说法。其名“溥博泉”源自《中庸》“溥博渊,而时出之”。</p><p class="ql-block">该井是建水古城128口古井中最负盛名的一口,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从未干涸。</p><p class="ql-block">井口直径约3米,由六块弧形石板与六根石柱嵌合而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板井边上的一家豆腐店。</p> <p class="ql-block">临安火车站</p><p class="ql-block">这栋黄色的法式建筑,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临安站的站房。</p><p class="ql-block">该铁路最初规划时称为“个碧铁路”(个旧—碧色寨)。</p><p class="ql-block">后因地方绅商要求将线路延伸至建水(临安)、石屏,名称调整为“个碧临屏铁路”(个旧—碧色寨—临安—石屏)。</p><p class="ql-block">最终全线通车后,名称确定为“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车站1985年停止客运。1991年停止货运。</p><p class="ql-block">2015年改建为旅游观光小火车的起点站,每日两班(9:00、14:30)。</p><p class="ql-block">火车票需要网上提前预购,我们是昨天到建水后在临安站内买的,现场买票,第二天的票基本能买到,实在不行可以买站票,火车的最后一节车厢是站票车厢。</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下午2:30分的米轨小火车。</p><p class="ql-block">从建水县城的临安镇站到终点站团山站,线路全程13公里,一共设4个站点: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团山站。每站停靠30分钟。</p><p class="ql-block">建水18怪,其中1怪就是火车没有汽车快。中国铁路的轨道标准距离为1.435米,米轨的轨道距离为1米。</p><p class="ql-block">在回乘不停靠的情况下,需要40分钟,时速算下来只有19.5公里/小时,就按当年的速度,也没有汽车快。</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站</p><p class="ql-block">双龙桥位于建水县西庄镇白家营村,因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处而得名,寓意“镇锁双龙”,象征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仅有三孔,后因泸江与塌冲河泛滥,河床加宽,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形成现今的17孔石拱桥。桥全长148米,宽3.5米。桥上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中间一座高约20米,尤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站</p><p class="ql-block">乡会桥车站位于建水县西庄镇,建于1936年,因毗邻著名的风雨廊桥乡会桥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车站主体建筑采用中式木结构,布局对称,部分装饰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斗、升等构件,而侧面则融入法式建筑风格,是滇越铁路线上唯一一座中西合璧的车站。</p> <p class="ql-block">那只小黑猫,悠然的趴在窗台上,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旅客。</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乡会桥车站与乡会桥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1公里,因火车停靠时间只有30分钟,步行来回是来不及的。</p><p class="ql-block">乡会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面高7米,桥身长32米,宽7米,加上两端引桥,全长102米。桥上建有楼阁,上层有三屋,中间为文星阁,下层是人马通道。</p><p class="ql-block">在清朝科举盛行的年代,这座桥是建水州考生参加乡试、会试的必经之地,故而得名“乡会桥”。</p> <p class="ql-block">团山站</p><p class="ql-block">团山火车站是建水古城小火车的终点站,位于建水县团山村,是连接建水古城与团山村的重要交通节点。</p><p class="ql-block">1936年,当时个碧临屏铁路公司为方便团山张氏族人出行,在团山村设立了乘降所(非正式车站)。</p> <p class="ql-block">团山村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600多年,张氏族人自江西移居至此,与当地彝族和睦相处,形成了以张姓为主的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这个村落里留存的少量古屋,基本也就只剩下一个门脸,除了张氏宗祠,其它门都是锁着的,也不像有人居住在里面。门前摆放的一些物品,感觉是装装样子,供游人摆拍的。</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回到酒店。</p><p class="ql-block">建水,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古韵盎然。静下心来,用脚步慢慢丈量,你会感受到它历史的厚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