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 胡(微小说)

梅雨

<p class="ql-block">文:梅雨</p><p class="ql-block">图:网络</p><p class="ql-block">临近春节,大青沟的两委换届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几个拟参选村委、支委的人,表面平静,却暗流涌动,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悄悄地走访村民,为自己拉票。其实村民心里有杆秤,这次该选谁,心里跟明镜似的。</p><p class="ql-block">大青沟是个只有四百多户一千多人的小村子,因盛产建筑用的大青石而得名。村委会主任兼支部书记赵铁柱,五十多岁,中等个子,人如其名,敦敦实实的,黝黑的脸上,两只小眼睛透着精明和算计,秉承“钱路恒通”的人生哲学,村委、支委一肩挑已经连任三届。任期内,他拉帮结派,飞扬跋扈一手遮天。为巩固自己在支委会的绝对权威,在发展党员上搞“近亲繁殖”,优先把难能可贵的党员发展名额让给自家亲属和家族成员,村里遇事决策,一上支委会,几乎一边倒。早些年的公路占地,上百万的补偿款,也没见给村里做啥事,只是在他家门前盖了座“方便村民”的公厕,就不翼而飞了。倒是赵铁柱盖起了占地一亩多地的大瓦房,开上了崭新的小轿车。更可气的是,每年年底,乡政府救济困难群众和慰问特困户的物资,也鲜有人拿到。村民多次向上级纪委反映,都被他或拉拢腐蚀,或强硬威胁巧妙运作化解了。上一次换届,村民本来想把他拉下来,怎奈,赵铁柱人精鬼大,提前网罗自己一帮人每家每户做工作许以厚愿,村民短视,又违心地将他选了上来,结果赵铁柱目的达成,许愿变成了空头支票。</p> <p class="ql-block">北风卷着雪粒子,像无数钢针打在大青沟村委会仓库的铁皮屋顶上。村支书赵铁柱缩了缩脖子,手电筒的光斑在堆得像小山似的救济物资上晃来晃去。身后几个黑影窸窸窣窣,李二狗搓着冻红的手:"支书,这么多白面大米,够咱们跑遍全村了。"</p><p class="ql-block"> "小声点!"赵铁柱压低声音,用手机照亮名单,"先去张寡妇家,她死了男人,孩子还未成年,最缺这些。再给王老爷子送两桶油,他儿子在城里当官,他在村里有威望,大家听他的。还有杨三儿、二娃、六棍他们,都是基础群众,每家一袋白面,大事小情的没少招呼人帮咱说话。"几人猫着腰往三轮车上搬物资,汽油发动机的轰鸣撕裂了雪夜。</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村头的大槐树下聚了好多人。张寡妇眼眶泛红:"多亏支书惦记,送来白面和大米,不然这年都不知道咋过。"王老爷子拍着胸脯竖起大指:"还是铁柱心里有咱老百姓。"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大青沟的每个角落。</p><p class="ql-block">选举前三天,乡纪委书记王晓突然出现在村委会。她翻看着物资发放记录,指尖停在王老爷子、杨三儿、二娃、六棍的名字上。窗外传来争吵声,几个村民堵着赵铁柱要说法:"凭啥救济物资都给关系户?俺家老母亲瘫了半年,咋没见着一粒米?"“俺家是低保户,咋没俺家?”</p><p class="ql-block">赵铁柱额头沁出冷汗,强装镇定:"都是按规定发的,你们别听人挑唆。"王晓冷笑一声,从包里掏出一叠照片:"这些是前些天村委会门前的监控,送救济物资有啥见不得光的,需要三更半夜偷偷摸摸吗?三轮车运走的物资去哪了?"赵铁柱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选举当天,大青沟村委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唱票结束时,赵铁柱的票数远低于众望所归的候选人陈秀兰。陈秀兰站在主席台上,目光扫过台下:"乡亲们,感谢大家的信任,大青沟是咱们的家,我一定不负众望,把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雪停了,阳光洒在大青沟的土地上。赵铁柱被纪委带走时,望着村委会墙上"公正廉洁"的标语,突然想起五年前自己当选时的誓言。他咧嘴苦笑着,为自己千算万算却一朝失算被截胡而痛悔。在不远处的仓库里,剩余的救济物资正被重新清点,准备发放到每一户需要的人家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