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礼仪之邦的美誉名扬四海。从《周礼》的庄重肃穆,到“八礼四仪”的细致入微,礼仪不仅是一套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心修养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瑰宝。我校秉承“传统文化巧传承”的德育主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德育课程,旨在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在本次德育课程之升旗仪式课程中,三年四班独具匠心将传统礼仪巧妙地融入。通过对礼仪的细致解说,我们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仁、义、礼、智、信”这些传统美德的种子,悄悄播撒在葵娃们的心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文化之根深深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让礼仪之花在他们的行为中绚丽绽放。让传统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精神沃土,滋养着孩子们成长,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葵娃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以礼待人,以德服人,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p> 晨光启礼·国旗礼赞 <p class="ql-block"> 朝阳初升,国歌激昂。全校师生整齐列队,目光炯炯,凝视着五星红旗在晨曦中冉冉升起。这一刻,不仅是爱国情怀的热烈礼赞,更是对礼仪之美的深深敬畏——肃立挺身,郑重脱帽,行以庄严的注目礼,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蕴含着对祖国的深情热爱。</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周礼,中华礼仪之始,“八礼.四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中,葵娃化身“文化使者”,以“八礼四仪”为脉络,讲解传统礼仪文化。“八礼”包括了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则是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这些仪式标志着我们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这些礼仪涵盖了我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都体现了我们的修养和素质。</p> 礼行天下·周礼重现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学生们身着汉服,在小讲解员的指导下,学习周朝的“作揖礼”,在古代周朝中行礼称之为作揖礼。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关系不同,地位不同,行礼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分为天揖礼、时揖礼、土揖礼。天揖礼是指对长辈行礼,行礼方式:男生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女生相反,双手交叠,拇指内扣,行礼时起手至眉心处,双臂如抱鼓,躬身行礼约45-90度。时揖礼是对同辈行礼,行礼方式:男生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女生相反,双手交叠,拇指内扣,行礼时起手于胸线平齐,躬身行礼约30-45度。土揖礼是指长辈还礼,行礼方式:男生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女生相反,双手交叠,拇指内扣,行礼时起手与小腹齐平,躬身行礼约45度。</p><p class="ql-block"> 指尖轻触,掌心相对,一俯一仰间,传递着谦逊与尊重;一颦一笑中,流淌着文化与自信。这一刻,礼仪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指尖的温度、心中的敬畏。</p> 礼宴四方·食礼雅韵 <p class="ql-block"> “食不言,寝不语。”餐桌之上,亦是礼仪之场。学生们手持竹筷,学习“席位之序”“餐具之用”,在模拟宴饮中体会“礼”的严谨与温度。一汤一饭,皆是文化的传承;一举一动,尽显礼仪的风范。</p> 礼动心弦·手语传情 <p class="ql-block">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千古流传的信条,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华夏儿女的心灵方向。当《礼仪之邦》的悠扬旋律缓缓响起,葵娃们身着整齐的服饰,共舞起手语操,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在校园中徐徐展开。他们的指尖轻舞,如同春风拂面,温柔而细腻,带着对礼仪的敬畏与热爱;手势流转,似山川绵延,起伏跌宕,展现出礼仪的博大与深邃。整齐划一的动作,凝聚着葵娃们心的力量,他们用心去感受礼仪的魅力,用身体去诠释礼仪的精髓。在这一刻,礼仪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跳动的音符,在校园上空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这乐章中,有对传统的传承,有对未来的期许,更有对礼仪之邦美好愿景的无限向往。</p> <p class="ql-block"> 礼仪之道,深植心髓,诚挚为本。我校特以升旗仪式这一庄严载体,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巧妙融入德育课程之中,让古老智慧与现代教育的火花在校园里绚丽碰撞。学生们在仪式中,深切感受到礼之庄严,仿佛穿越千年,与先贤对话,领略礼仪之邦的辉煌与深邃。</p><p class="ql-block"> 在升旗仪式课程中,他们将礼仪之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礼待人,以诚相交,举手投足间尽显文雅风范。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文明素养的提升。更愿这礼仪之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炬火,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接力棒。在他们手中,这火焰将代代传递,永不熄灭。愿他们成为中华礼仪的传承者、弘扬者,让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他们的努力下,永续人间,熠熠生辉。学校展望未来,期待诸学子以礼为基,以德为魂,共同书写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编辑:董晓庆</p><p class="ql-block">图片及视频:于东</p><p class="ql-block">初审:张晓丽</p><p class="ql-block">复审:王金颖</p><p class="ql-block">终审:陈 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