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背景:为什么选择这节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例行听课中,发现新教师小徐组织《我爱洗澡》音乐课时存在三个典型问题: </p><p class="ql-block">1. 准备不充分:教师只是单一的一个视频跟唱,没有别的辅助,如 :钢琴、歌词分段准备等。</p><p class="ql-block">2. 忽视个体差异未学习难度(5名幼儿全程没唱) </p><p class="ql-block">3. 音乐使用单一:仅播放完整歌曲,缺乏分段、变速等教学策略。 </p><p class="ql-block"> 作为园长,我决定亲自示范这节课,用"做给她们看"代替"说给她们听"。</p> <p class="ql-block">二、考虑是临时上场教学,没有太多时间准备(只有孩子休息的10分钟),我决定利用歌曲欢快、有趣的特点上一节音乐律动。</p><p class="ql-block">1、下载好《我爱洗澡》欢快音乐,利用移动音响播放音乐。</p><p class="ql-block">2、用符合歌曲特点和孩子年龄特点的动作去表现这首歌曲。</p><p class="ql-block">3、请孩子上台表演。 </p> <p class="ql-block">三、关键转折点:新教师的顿悟时刻 </p><p class="ql-block"> 当看到以下场景时,新教师感悟。 </p><p class="ql-block"> 场景1:我叫两个幼儿的“握握手的动作”,引发全班喜欢模仿,此应用加深了孩子之间的合作,提高了表演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场景2:播放第二遍音乐时,个别幼儿自发创编新动作 </p><p class="ql-block"> 教师感言:"原来律动课不是舞蹈训练,而是给孩子一把表达自我的钥匙。" </p> <p class="ql-block">四、新教师培养的三重启示 </p><p class="ql-block">1. 破解"示范困境" </p><p class="ql-block">问题:新教师把"示范"等同于"要求复制" </p><p class="ql-block">对策: - 开展"1+1示范法"培训:教师示范1个标准动作→邀请幼儿生成1个变式 </p><p class="ql-block">2.唤醒音乐敏感性</p><p class="ql-block">典型误区:将音乐单纯当作背景 </p><p class="ql-block">改进工具: "音乐要素拆解表"(节奏/速度/音色如何服务教学目标) </p><p class="ql-block">3.建立"以学定教"思维</p><p class="ql-block">现场诊断: </p><p class="ql-block"> 原提问:"洗澡要先洗哪里?"(封闭式) </p><p class="ql-block">优化后:"你洗澡时最开心的是哪个环节?能用动作告诉我们吗?"(开放式) </p><p class="ql-block">结语:教育是共同成长的旅程 。</p> <p class="ql-block"> 当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跳时,看到小徐老师情不自禁跟着舞动时,突然明白:园长的示范课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展示完美,而在于用行动传递这样的信念—— “优秀的幼儿教师不是天生的表演家,而是永远保持学习姿态的成长者。”</p><p class="ql-block"> 最后还召开了班级两位老师,一起研讨今天的课一个自评与他评,总结亮点与不足,同时表示通过园长示范,让新教师小徐自己,从两节课中对比,孩子的兴趣点,参与度,气氛完全的不一样,被调动起来。也反思了以后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幼儿保教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