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的观照能量破五蕴

童莲

<p class="ql-block">《以观的观照能量破五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个见道位去来观想、观照,去向内观这个一人一念的时候,比方刚刚跟妙*说这个问题,我们会比较快的打开我们的心结。目前大家第一步是打开心结,怎么样打开心结呢?就是从那个执念上,慢慢减轻执念,对情感也好,对身体也好,因为身体也好,情感也好,都是什么?有个“我”嘛,就是减轻我执,我们通过这个“一人一念”减轻我执,首先把我们的身体,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个五蕴之身嘛,五蘊之身就是色、受、想、行、识,我们把这个东西慢慢减少、减轻、减淡,然后我们整个身体慢慢会趋近比较清净的状态。我们经常这样观照,用这个法理法义在这个事上去磨,因为我们知道“万法一人一念”只是理嘛,慢慢在事上去磨去透,就是理事去圆融,一次次圆融、一次次圆融的时候,我们这个色身慢慢就会发生改变,但这个改变的过程是比较慢的,而且他根据我们大家每个人各自那个我执、各自的业障,会因轻重不同而有不同的展现。有的人可能观照得比较到位比较深,有的人就是蜻蜓点水。所以每个人所能观照出来的感觉,所能进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它属于一个慢慢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执念,你理上都懂,“啊,一切的烦恼都是因为有个我所展现出来的,我放下。”我们知道理上放下,但是我们遇到事的时候放不下,你看大家依然是烦恼,依然是生病,依然是痛苦。因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身就是色蕴之身呐,我们在欲界吗,这个身就是色蕴之身了,这个色蕴之身怎么来的?我们累生累世的习气呀!他看着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其实血和肉全部都是我们累生累世的习气和业力所编织成的一个肉身,这个肉身随着我们的习气展现出我们这一生的爱情情仇,展现出来各种东西。所以说我们这个身体呢,他就是这样的执念产生的东西。那我们现在要返回我们那个清净的本源。</p><p class="ql-block"> 返回我们那个清净的本源呢,我们没办法一步到位,你说一人一念,那现在我就看不到,我只能听佛说“我也是佛,好,我也是佛。我是个只会吃饭、只会喝水的佛,我不能腾空,我也不能变化来变化去,我也不能见到一个你说的那个本源”。那怎么才能见到呢?你看为什么诸佛出世,他来干什么?讲经说法呀!讲经说法干什么?解惑你的心的呀,你这个人到底怎么来的呀?你和身边一切众生,这个依报世界器世间到底是怎么来的呀?都是什么关系呀?我们为什么会这种碰撞啊?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缘分啊?为什么我投胎为人,他投胎到畜生道呢?佛就一点点帮我们剖析了,帮我们剖析的时候,佛把这个东西剖析给我们,第一是我们达不到佛证悟的这个境界,那我们听到佛的理论,佛把他所能见到的那个境界告诉我们,我们在那个境界是什么?去观、去照,就是观自在,反过来去观,我们观的时候就是:我们这个身体就是束缚之身嘛,那我们观的时候就一点一点解这个结了。</p><p class="ql-block"> 解这个结就根据我们每个人平常你们各种根器,各种观照的程度,解析的程度他会有一个渐渐的过程,有的人可能解着解着,有一天“哎!见到本相了”!什么见到本相了?比如有的禅宗打坐,刹那间证悟到那个东西,见到本相,就是说“万法一个本源”那种状况。那像我们目前从禅宗这块修很难呐,我们从观照位来观的时候有个什么状况呢?我们慢慢会感觉身心喜悦、对人世间那些东西、爱情情仇慢慢减淡,他需要一个量变,需要一个积累过程。为什么呢?打比方说我们这个天平,这边每天听着世尊的法,世尊这个法要让我放下所有的执念,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一人一念,我们这个右手是这样;我们另一边呢,还在这个红尘里边了。我们像个天平一样,虽然这边听着世尊的理念,但我另一边依然在红尘里边翻滚呐,每天依然是爱恨情仇啊,吃喝拉撒睡呀。所以现在我们一边是世尊,一边是红尘,你想见到世尊怎么办呢?你要把红尘的东西一点一点放下放下,诶,你这边天平的东西一点点减少变轻了,佛法这边就重了,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一天“啪”,佛法这个清净法这块达到一个重点这个质变的时候,好了,那会儿你就像见到那个光一样,你都很明白地透出来了!等透出来之后,当你人这边剥离完,什么叫剥离?其实就是转,因为你这个人本身就是佛,转完之后你这边全部都是佛了,就类似观世音菩萨那个“一心称名”,你这时候就一颗心了,就称名什么?“南无观世音菩萨”或“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或“南无阿弥陀佛”,只有这一颗心了,你只有那一颗心的时候,那颗“心”就是我们的本体,那个时候在证道位就证道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现在我们在见道位,在理论上去透,我们通过理论在事上圆融,其实在事上圆融的时候就是【照】,就是【修】!就是理事圆融啊!理事圆融就是我们从凡夫往圣人的地方,一点点去印的地方。等到一定质变的时候那个东西才会显露出来,所以它需要过程,从见道到证道需要过程,这个过程长短跟你的根机是有关系的,那可能需要很多大劫。真正见道的时候,真正的证到一人一念的时候是什么特点呢?慧*问的哈,比如说慧*,你说:“妙音,这个梨子什么味道?”打比方我已经吃到这个梨子的味道了,我说“慧*啊,这个梨脆脆的,汁水非常饱满,这个汁水属于淡淡的甜,好像还有一点微微的酸,而且非常的脆”,我就把我吃到这个梨的味道告诉你,你知道吗?就这种感觉。所以你现在所能理解的梨这个概念呢,就是我告诉你“它是什么样的味道,汁水非常非常多,非常非常脆”。这是你见道位的东西。所以这个见道位有什么特点呢?比如我把这个吃梨的感觉和味道,大家同时来听,你们同时来听的人呢,你看我一个人来描述这个味道是吧,但是你们同时来听的人呢,在见道位所能见到那个理的东西各不相同。就是一个人说,你们这一百个人一百个悟到这个东西又各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所以证道位和见道位是什么感觉呢?证道位就是我亲自吃到这个梨了,这种感觉。见道位是“啊,我知道吃梨是什么味道,是什么感觉了”,他是这种状况。所以当有一天你证道这个东西的时候,你还说我亲眼看到吗?你都不会再说这样的话了,因为吃到了嘛!吃到了,你还说“妙音呐,我吃到梨了吗?”你都吃到梨,咯吱咯吱嚼开了,你还问:“妙音啊,你看我有没有吃到这个梨啊?”就这个意思。所以现在好多人问师父:“老师呀,你看我的理论,我开悟了没有?”他一旦这样开口问的话,下边就不用再看了,你没有开悟。你说等你都吃到梨了,你还问“妙音,我吃到梨了吗?”,同样你都开悟了,你还问开悟了吗?等你还在问的时候,一般你还没有到大悟,但你可能有小悟,小悟它不叫那个彻底的悟,但已经到那个大悟的时候呢,他已经吃到梨了,就是已经醒过来了,你就不会再问:“妙音,你看我醒了没有?”就像今天晚上睡觉,明天早上醒了,你还会问我:“妙音,你看我醒了没有?”就不会再问了呀,因为你已经知道你醒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证道位和见道位呢,你想从证道位,但是有的人他观照比较到位的话,什么人观照得很到位呢?心很清净、很柔软利根的人,他的心非常的清净,他那个瓶子里边没有那些污染,没有那些污浊的东西,比如我把这个吃梨的味道告诉他,他就像吃到一样,因为他心里面没有其他东西了,我告诉他什么他就是什么。所以这种人见道位和证道位他就会差的很少。为什么佛法里边说有的人看着很愚痴,看着很笨,像个傻子一样,他却“啪”能开悟。为什么呀?他那个傻是因为他那个瓶子没有东西,没有其他污浊,没有什么执著,你告诉他什么,他的瓶子里边就装什么,所以他一下就能开悟,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为什么妙音一再跟大家说,对这个法你悟到的深和浅,就在于你有多少分清净,多少分执著。一定要放下所有的执著,第一个最大的执著就是放下我,我、我、我,我执的这个执著,要把这个东西放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