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泉州台商投资区琅山村,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岁月长河中的悠悠故事。而郑和广场,无疑是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的一颗夺目明珠,熠熠生辉,吸引着无数心怀探索欲望的人们前来,揭开它神秘而迷人的历史面纱。 </p><p class="ql-block"> 郑和广场位于泉州湾北岸墌山,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肆意吹拂。一尊雄伟的郑和石雕像拔地而起,稳稳地矗立在广场之上。郑和身着华服,衣袂在风中微微飘动,那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滔滔海浪,眺望着远方那片未知的茫茫航路。凝视着这尊雕像,每一位到访者的思绪都会不由自主地被牵引,穿越时空的重重屏障,回到那个波澜壮阔、千帆竞发的大航海时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代,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劈波斩浪,驶向远方。他的身影,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如此高大,成为中华民族航海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传奇故事,在郑和三宝宫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三宝宫,这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宛如一位忠实的历史记录者,承载着厚重而深沉的历史记忆。它静静伫立在广场一隅,以一种无声却有力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渴望了解郑和精神的游客。 </p><p class="ql-block"> 踏入三宝宫,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每一块历经岁月打磨的石碑,上面镌刻的文字仿佛都在低声呢喃,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艰辛;每一幅色彩斑驳的画像,都栩栩如生地描绘着郑和下西洋途中的种种场景,或波涛汹涌的大海,或异域风情的国度,或热闹非凡的贸易集市。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无不彰显着古人卓越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深深折服于那个时代的伟大壮举。 郑和广场的魅力,远不止于庄严的石雕像和充满历史底蕴的三宝宫。这里,还有一系列精心打造、贴心周到的旅游设施,如同点点繁星,为广场增添了别样的光彩。石桌石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广场各处,它们是游客们旅途中的温暖港湾。当人们漫步在广场,感到些许疲惫时,便可在这些石桌石椅上安然落座。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悠闲地吹着海风,品尝着当地的特色小吃,与同行的亲朋好友谈天说地,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享受这惬意的休憩时光。</p> <p class="ql-block"> 石雕诗句巧妙地融入广场的自然景观之中,宛如灵动的音符跳跃在这片土地上。它们或是古人对海洋的深情赞美,或是对郑和航海壮举的由衷歌颂,又或是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智慧箴言。当人们在广场上信步而行,不经意间便能与这些石雕诗句相遇。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人们的心灵被这些优美的文字所触动,在欣赏广场美丽景色的同时,也能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着文化的熏陶与洗礼。 </p><p class="ql-block"> 绿化草栏如同一条条绿色的丝带,轻柔地环绕着广场。它们为整个广场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让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嫩绿的青草在风中摇曳生姿,五彩斑斓的花朵点缀其间,散发出阵阵芬芳。这些花草不仅美化了广场的环境,还为游客们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让人们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方心灵的净土。 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一切都变得如此宁静与美好。你可以独自一人,沿着广场的小径缓缓踱步,让海风轻抚脸颊,感受着大海的磅礴与温柔,细细品味这份来自历史与自然的双重馈赠;也可以与亲朋好友携手同行,在广场上嬉笑玩耍,共同分享这欢乐的时光,一同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角落里的动人故事。 </p><p class="ql-block"> 回首历史,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总兵第五次下西洋途中,浩浩荡荡的船队抵达泉州,在此寄泊候风。泉州,这座古老而繁华的港口城市,以其包容开放的胸怀,接纳了这支来自远方的庞大舰队。郑和怀着虔诚之心,亲自前往灵山圣墓行香,祈求航海平安。他的船队驻扎于秀涂港沿岸时,还曾前往百崎访问。当地至今仍流传着郭仲远及百官在接官亭迎接郑和的传说,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为那段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而后,郑和统率着他的船队,从秀涂与下埭之间的神山出发,沿着晋江南下,向着南洋诸岛的方向奋勇前行。那是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程,波涛汹涌的大海、变幻莫测的天气、神秘陌生的异域,无一不是对船队的巨大考验。然而,郑和和他的船员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航海技术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战胜了困难,开辟出了一条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 </p><p class="ql-block"> 沿岸的村民们目睹了郑和船队的壮观景象,也深深感受到了郑和的伟大与仁慈。为了纪念郑和的功德,他们怀着崇敬与感激之情,建造了三宝宫,并将郑和奉为航海安全的保护神。从此,三宝宫成为了当地村民心灵的寄托,每当出海远行,他们都会来到这里,虔诚地祈求平安;每当节日来临,思念远在海外的亲人时,村民们也会来到三宝宫住晚运梦,祈祷海外亲人一切安好。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将郑和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也让郑和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本土作家陈祥江先生诗作《游墌山三宝宫感赋》“西洋七下喜空前,曾与泉州结善缘。展国威青史载,永留本色世人虔。神光普照安三界,碧海长航佑万船。胜迹难寻何处有?墌山宝地誉千年。”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墌山三宝宫的壮丽与神秘,更让我们从中汲取了关于历史、文化、信念与希望的深刻启示。 如今,郑和广场已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不仅是对郑和伟大航海事业的纪念与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勇于探索、开放包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被这里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都会在心中留下一段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郑和广场上,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郑和的足迹虽然已经远去,但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踏上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一起追寻那段属于航海家的辉煌故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深沉,汲取前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陈祥达,男,60后,福建泉州人,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曾在中学任教,高级教师,现系泉州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副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