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遗履11_荆门钟祥明显陵

古井无波

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荆门市代管的钟祥市城东郊,是明朝恭睿献皇帝朱佑元与章圣皇太后蒋氏的合葬墓,始建于1519年,因显陵工程浩大,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早在1988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底,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被录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2023年6月份,我在襄阳工业园的改装厂等合同约定,交车了还没装妥的两个主要设备。微波炉等货,说预订来的尺寸大装不进。生活电池,我明知属售车公司偷工减料,用成本扛不住了,而以小代大,已经无奈加价更换到合同规定的600AH电池,也是告诉货没到。 <p class="ql-block">  闲极无聊,便上网搜索离襄阳不太远,还感兴趣的景点。首先发现了125公里外的明显陵,于是决定一看。车出改装厂,在近2公里外的刘集街道寻得一家牛肉面馆,将对我而言又“寡”又“辣”的当地特色小吃牛肉面下肚,就按导航直奔明显陵。</p> 途中还算顺利,就在将出襄阳辖区的宜城市流水镇前后路段,让两处相隔不远的西瓜集散市场堵过好一阵。沿路见不少未售出,大概是要坏的西瓜随意丢弃在路两边,我心痛得很。别的忙我帮不上,找个方便停车的公路边瓜摊前,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个西瓜。我特意挑选西瓜堆里最小的一个,还是太大,车上小冰箱根本装不下,直到第二天,吃了一部分,并把瓜皮削丢了瓜瓤切成块才塞进冰箱。 到明显陵景区时,发现游客极少,当地正是最酷热的6月底,景区里除建筑外,两边还是有林带能遮荫,可我要拍照,只能顶着大太阳踏着石板道行进。明显陵占地面积达183.15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 整个陵园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外罗城全长3600米,蜿蜒起伏于山峦叠嶂之中。陵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依山间台地渐次布列有碑、亭、坊、石像生群、殿宇、方城明楼及宝城等,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是中国古代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在历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秘莫测,更为世人好奇。 进入景区,看到的湖塘称为外明塘。明显陵的规划布局中,可能与睿宗和世宗笃信道教有关,按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明塘”取“明堂”谐音,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墓前的所谓地气聚合的地方,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的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堂,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堂,要宽阔而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内、外明塘的建置为天寿山各陵所无,同时也是已知明代陵寝中的孤例。 明显陵里碑亭众多。明代帝陵中的皇陵和孝陵原本都只建有一座碑亭,即皇陵的重建皇陵碑亭、孝陵的神功圣德碑楼。直到嘉靖帝即位,分别封皇陵、孝陵、祖陵的所在地为“翔圣山”、“神烈山”和“基运山”并加建碑亭(祖陵另建祭告碑亭)之后,三陵才各有两座碑亭。显陵的碑亭数量远远多于上述各陵。从敕封纯德山碑算起,已经发现或有文献记载的还有山曲碑、睿功圣德碑、纪瑞文碑、纯德山祭告碑、加上尊谥记文碑、御赐祭文碑和御赐谥册志文碑、明楼碑等九通之多,除建于棱恩殿内的加上尊谥记文碑外,率皆建有碑亭(楼),远非明代其它各帝陵可比。 明显陵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山就水建造的歇山顶红门红墙黄瓦的新红门。新红门并不是现代建筑,是明代因扩建陵园就有。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有券门三洞。 新红门前有下马碑两座,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为外罗城的门户,是显陵陵区入口的标志,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外罗城前端因池塘和东南砂山影响,依山就水建造歇山顶宫门一座,平面呈“金瓶”形状,有高6米,厚1.6米,长达4730米的围墙。 与新红门相对应是旧红门,旧红门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最为独特的是,新旧两重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是很少见的。 在新老红门间是一条长达290米的神道,该神道一反左右对称和通直的原则,作弯曲龙行状,是为龙形明显陵神道。接龙形神道是最后三座御桥。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神路龙鳞具体做法的陵寝。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外边再以牙子石收束,总称为“龙鳞道”。这种做法既能满足陵寝建筑的功能需求,又经济可行,充分显示了古人的智慧。 有御桥必然有御河,明显陵里的九曲御河全长2000米,是条人工开凿的河流,为陵区的主要排水系统,其设计非常巧妙,弯曲的河流以神路为中轴,左右贯穿五座石拱桥至外明塘,把陵区划分为几个不同区域。 九曲御河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河道为砖石结构,河中根据高差建有九道拦水坝。过九曲河最后一道御桥为内明塘,内明塘为圆形,直径33米,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塘两边各设有碑亭一座,分别为纯德山祭告文碑亭和瑞文碑亭。 过御桥为旧红门,也有人称为正红门。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 碑亭后有御桥三座,过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 石像生群后为棂星门,也称龙凤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棂星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棂星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内明塘后,为祾恩门与祾恩殿,据载,棱恩殿是仿皇宫金銮宝殿修建,是供奉帝后神牌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场所,是陵内最大的主体建筑。祾恩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建有月台,前后三出云龙丹陛,门两边有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绿色琉璃的蟠枝图案,背面为双龙腾跃,喻意藏龙护生。祾恩门外东侧,建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等。西侧建有神宫监,礼生乐户直房等。 祾恩门后,左右为配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出廊。再后为棱恩殿,歇山后抱厦宫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出月台,石雕须弥座台基,雕栏龙风望柱。祾恩殿后为陵寝门,面阔三间、砖石琉璃结构。 内明塘后的棱恩殿是仿皇宫金銮宝殿修建,是供奉帝后神牌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场所。是陵内最大的主体建筑,随着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把火,化为了一片废墟,仅有残墙和基座留存,由后人去想像当年的辉煌。裬恩门两侧的墙壁并未坍塌,尽管红漆连同墙皮一起剥落,精美的琉璃砖雕还是幸存了下来透露出当年的芳华。 陵寝门后为二柱门,现仅存石柱,蹲龙战鼓,木构无存。二柱门后为石五供,现存供案和部分石雕供器。供案两侧各有碑亭一座,分别为御赐祭文碑亭和御赐谥册志文碑亭。 供案后是方城明楼,上悬直额“显陵”匾。明楼木体结构同样毁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战火,仅存残垣断壁,现在的明楼是1990年修复的。方城面阔、进深皆为22.2米,设券门一道,门前有御道踏跺。门后左右设有御道台阶以供上下。方城上建有明楼,面阔、进深均为17米,重檐歇山顶,石须弥座基础,四道券门。内供“大明睿宗献皇帝之陵”圣号碑,通高4.69米。 方城后左右连接着前后宝城,前宝城呈椭圆形,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宝城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19年(正德十五年)所建玄宫。宝城与方城之间建有月牙城,内有琉璃影壁一座。<br> 前后宝城由瑶台相连。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后宝城为圆形,直径110米。内为宝顶,宝顶下为1539年(嘉靖十八年)所建地下玄宫,玄宫内停放着恭喜献皇帝和皇后棺停。 后宝城与瑶台之间建有月牙城,也叫哑巴院。相传营建陵寝核心建筑地宫时,为了保守地宫入口的秘密,凡建月牙城内地宫的工匠都是哑巴,他们在上工下工的路上都被蒙着眼睛,不识路途、不知道施工地点,工程完工后,便被遣送到边远地区,通常便把这种由哑巴修建的院子叫“哑巴院”。 在明代帝陵中,前后两个宝城的建置可谓绝无仅有。显陵前后两个宝城的形成与其主人身份的变化紧密相关。前宝城建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是朱佑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其母病故,围绕是迁葬北京还是合葬显陵,嘉靖帝派人调查并打开了显陵地宫,发现地宫出水。嘉靖十八年(1539年),世宗亲临钟祥,并亲自策马登上宝城,在显陵后部立表,选定新址,出示新的地宫宝城图纸,按图修建,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所以在明代陵寝中,独显陵有两个宝城,中间有一瑶台的特殊格局,且每个宝城都建有一套月牙城、哑巴院和琉璃影壁,并有独立的排水系统,这是显陵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