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 初入醋园:朱门灯笼映古韵<br></br></h3></br><h3> 25年3月下旬的一天中午,我和同行伙伴两人抽空一起踏入太原市东湖醋园,朱漆牌匾上“东湖醋园”四字在正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下方悬挂的红灯笼随风轻摇,与灰砖灰瓦的古建筑群相映成趣。</h3></br><h3> 入口处一块斑驳的石碑镌刻着“美和居”三个鎏金大字,让人瞬间穿越回明清时期的晋商老字号。导游指着墙上的文字介绍:“东湖醋始于明初,明清时随晋商足迹遍布九州,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一旁的展柜里,民国时期的老醋坛静静陈列,深褐色的陶身布满岁月裂纹,无声诉说着“夏伏晒、冬捞冰”的古法智慧。</h3></br><h3> <h3> 二 探秘工艺:五谷精华凝醋香<br></br></h3></br><h3> 穿过月洞门,步入制曲车间,空气中弥漫着谷物发酵的醇厚气息。八座砖砌发酵窖池整齐排列,导游拾起一把混合了高粱、大麦、豌豆、麸皮、谷糠的“五谷粉料”解释:“东湖醋独创‘五粮配比’,不同谷物经手工碾碎后分层填入地缸,利用中性砖墙稳定微生物群落,生成复杂风味物质。”</h3></br><h3> 转角处,一台老式木制石磨正缓缓转动,石槽中残留的粮食碎屑仿佛在讲述“蒸、酵、熏、淋、陈”的古老工序——清代匠人正是用这样的石磨,将粮食化作醋醅的灵魂。</h3></br><h3> <h3> 三 陶缸岁月:时光淬炼的琥珀色</h3></br><h3> 步入露天陶缸矩阵区,数百口红布封口的陶缸列阵如兵,阳光透过木构架的缝隙洒在缸体上,折射出温润的光泽。掀开一缸红布,琥珀色的醋液正与木梁上垂下的藤蔓共生共息。</h3></br><h3> “每缸发酵三年以上,陶缸的微孔让醋与空气缓慢交互,金属离子催化酯化反应,形成独特的绵柔酸香。”导游轻叩缸壁,发出空灵的回响,“您听,这是‘活醋’在呼吸!”</h3></br> <h3> 四 舌尖百味:醋香里的养生哲学<br></br></h3></br><h3> 在原料展示厅,玻璃柜中高粱、大麦与麸皮构成色彩斑斓的谷物拼图。展板详述科学数据:“东湖醋含18种氨基酸与有机酸,能促进消化、调节血脂。”</h3></br><h3> 忽闻一阵清香,原来是老师傅端出刚淋出的“原醋”,浅尝一口,酸中带甘,回味竟有淡淡果香。导游笑道:“古人称醋为‘苦酒’,却不知它可杀菌、解腻、降血糖,李时珍《本草纲目》早有记载呢!”</h3></br> <h3> 五 古今交响: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br></br></h3></br><h3> 离开园区前,我们在文创店每人选购了一盒“八年8度老陈醋”。每盒内有两瓶,每瓶一斤 每斤价格折合80元,瓶的标签上手绘的陶缸与石磨图案,与包装盒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烫金字交相辉映。</h3></br><h3> 回望醋园,白瓷砖厂房与传统木构建筑比邻而立,现代化检测仪器与百年老缸共处一室——这场跨越六百年的醋香之旅,终在“守正创新”的余韵中落下帷幕。</h3></br> <h3> 旅行贴士 <br></br></h3></br><h3> 1最佳时节:3月春光明媚,醋园绿植新芽初绽,与古朴建筑相映成趣。 </h3></br><h3> 2必体验:参与手工制醋体验(需提前预约),亲手翻动醋醅感受微生物的脉动。 </h3></br><h3> 3隐藏彩蛋:在“民国醋窖”区域,用手机扫描陶坛二维码,可聆听匠人口述百年工艺故事。</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seHooDvJuH7aBZxwW0t4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