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9日18点乘坐LA2696 SCLLIM航班智利飞往秘鲁,3个半小时抵达秘鲁豪尔赫·查韦斯国际机场,丝滑出关。开启秘鲁之旅,探寻世界的奇迹。</p><p class="ql-block">秘鲁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家,是古代美洲大陆三大印第安文明中心之一,也是美洲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两万多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秘鲁,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蕴藏着无尽的自然奇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雄伟壮观的安第斯山脉到神秘莫测的马丘比丘古城,每一处都散发着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让人心生敬畏,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在古印第安语中,秘鲁意为“玉米之仓”,因此地盛产玉米而得名。关于秘鲁的地名语源,有这样一段传说。在皮萨洛之前,就已经有西班牙人从巴拿马乘船南下。历尽艰辛,他们乘船来到了一块未知的土地上。当他们发现有一条河直通内陆时,便逆流而上,然后登岸向印第安人(印加人)打听该地的地名。印第安人告诉他们这里叫做比鲁(biru,江河),他们错听为秘鲁(Peru),于是就产生了秘鲁这个西班牙地名。19世纪由玻利瓦尔率领革命军在赢得该地区独立时,便将地名变成了国名。</p><p class="ql-block">秘鲁的玉米粒大而饱满,而且非常的软糯。自以为见多识广,第一次品尝时说是用水泡大的,而实际上秘鲁的玉米就是如此大。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p> <p class="ql-block">秘鲁国旗由三个垂直长方形组成,长与高之比为3:2。中间为白色,左右为红色。中间长方形正中绘有国徽图案。1820年,南美洲南部独立战争领袖何塞·圣马丁将军看到天空有一只展翅飞翔的奇鸟,白色胸脯,红色翅膀,便对着奇鸟高兴地喊了起来:“看!自由的旗帜”。此后,秘鲁在制定国旗时便采用了红、白颜色。白色象征自由、民主、和平与幸福;红色象征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表示人民对烈士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秘鲁国徽盾面上绘有美洲驼、金鸡纳树和羊角三个图案。盾徽两旁装饰着四面秘鲁国旗。盾面左上角伫立着一头美洲驼,为秘鲁民族象征之一,寓意国家的动物群。在蔚蓝的天空下,它显得格外优雅矫健,温顺机警。盾面右上角是一棵金鸡纳树,象征着国家的植物群。盾面下半部是一只象征丰饶的羊角,象征国家丰富的矿藏等自然资源。</p> <p class="ql-block">利马,秘鲁首都,位于秘鲁中部靠近太平洋一侧,位于秘鲁西部沿海地区,濒临太平洋,海拔120米,面积2670平方千米。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有豪尔赫·查维斯(Jorge Chavez)国际机场。利马主要工业有纺织、造纸、油漆和食品业等。终年少雨,是世界有名的“无雨城”。全年平均气温在16~23摄氏度之间,冬季潮湿多雾。1535年1月,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来此建城,已有400多年历史。1988年利马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3月10日上午游览利马圣马丁广场。圣马丁广场位于秘鲁首都利马的老城中心,是为庆祝秘鲁独立100周年而建的重要地标。广场于1921年7月27日揭幕,为纪念南美解放之父圣马丁将军以其名字命名。圣马丁将军是南美独立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他在1812年领导阿根廷获得独立,1818年将西班牙人从智利赶走,1820年率军进攻秘鲁,并于1821年7月攻占利马,宣布秘鲁独立。圣马丁广场不仅是利马的精神文化中心,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广场中心矗立着圣马丁骑马雕像,气势磅礴,他是整个拉美人民的民族英雄。雕像基座的正面,一位女神高举着橄榄枝和刻有「圣马丁」名字的圣牌。雕像基座的背面,记录着南美独立战争时「圣马丁」与「玻利瓦尔」胜利会师场景。</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是老式建筑和各博物馆,广场一角是号称百年酒店——建于1923年的《玻利瓦尔大酒店》(Gran Hotel Bolívar)。这家酒店以其独特的殖民主义风格建筑、丰富的历史藏品和优质的服务而闻名。作为秘鲁利马市的一家历史悠久、装饰华丽且地理位置优越的高档酒店,吸引了众多名人和重要宾客的光临。还有一座因烤鸡店失火被烧毁的大楼,多年来一直废弃在那里。此时是早上9点多,游客较少。导游告知这里是游行和抗议示威人群的聚集地,还有很多的乞丐。</p> <p class="ql-block">街拍,烤鸡店、货币兑换处、街头流动的便民早餐车早点摊、人体表演艺术等。</p> <p class="ql-block"> 仁慈圣母圣殿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典华丽天主教教堂,中央部分的壁龛极其精美绝伦。仁慈圣母圣殿,玫瑰色的外观,加上精致的雕刻,那漂亮的雕塑绘制成天堂般的场景,用一扇古制木门加封,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赞美这座教堂了。</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的黄色建筑是重建于1944年的市政厅,呈新古典主义风格,两个巨大木制黑色阳台和气派的拱廊仍保留着西班牙风格;建筑顶部飘着三面旗帜,中间是秘鲁国旗,左右两侧分别是黄色的利马市旗和古印加帝国的国旗。广场南侧有多座商厦,早在殖民地时期,这里就是利马的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宏伟与庄严交融的利马大教堂。利马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从1535年开始修建,1625年初次建成,之后经过多次的修复和重建,但依然保持着当时的建筑结构和外观。目前的建筑物落成于1924年,由波兰建筑师设计,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早期利马新殖民建筑的很好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利马大教堂的木质阳台是拍照的绝佳位置,最佳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有个水花飞舞的喷泉,水池周边有8个见证秘鲁历史进程的滴水兽雕塑,正中竖立着一根碟形桅杆,顶端有个号手雕塑。16-17世纪,此广场原为斗牛场和执行死刑罪犯之地,中央设有焚尸炉,1651年改建为青铜喷泉。1821年,圣马丁将军在此宣布秘鲁独立。现在这里仍是秘鲁重大节庆活动举办地,也是游客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广场北侧总统府,初建于1535年,原为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式建筑,因大火损坏,于1937年重建,现呈新巴洛克风格。它原是西班牙殖民者的总督府,现为秘鲁总统官邸与办公地。总统府朝向广场一面的两端各有一个阳台,每有重要节庆活动,总统会出现在西侧阳台上并向公众发表讲话。门口的警卫会看上去很严肃很一本正经,但邀请他们一起合影时,非常爽快就过来了,和大家一一合影。</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正巧赶上卫队换岗仪式,在间隔的围栏外,在炎炎烈日下饶有兴致地观赏了一场精彩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看这是利马城市标识,快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利马无雨之都,600多年几乎没下过雨。利马的“无雨之都”称号怕是大多数人都知道,全年降水都不超过50毫米,这50毫米的降水大部分都还是湿润的雾气凝结成的水。在当地,但凡有真正的雨天,那将是一场全城狂欢。</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一家中餐馆用餐,感觉每一道菜品都是厨师的匠心与热情制作。在一个陌生遥远的国度用舌尖品尝到家的味道,让美食成为消除旅途疲劳的调味剂,心里感到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乘车前往皮斯科市PISCO,劈开沙漠山丘建造的泛美航空公路宽阔笔直。道路两边一边大海,一边沙漠景色宜人。如今秘鲁的中央铁路和许多公路、矿山、港口等,都有中国劳工的血汗。</p><p class="ql-block">在秘鲁首都利马,逐渐形成了大型的华侨聚集区,许多华侨都住在那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秘鲁三千万人口中,超过三百万人都具有中国血统,</p> <p class="ql-block">正当欣赏路两旁美丽景色时,旅游大巴车突然被一阵紧急警笛声叫停。两名“交警”让司机下车,司机与交警干涉了二十多分钟,交了罚款才放行。继续前行,目的地即将到达,期望观最美日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可刚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又被路边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叫停。司机下车又是一阵交涉,交了罚款才放行。导游说可能是他们口渴了,要点喝饮料的钱。</p> <p class="ql-block">傍晚6点半左右才到达宾馆,已经是日落西山。放下行李即跑到海边,静看天边彩云归。霞光染红了天边,绽放出绚烂晚霞,呈现半江瑟瑟半江红美丽景色。此时此刻不言而喻,仿佛整个世界都温柔了起来,感受到宁静与美好。 </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3月11日清晨酒店周边<span style="font-size:18px;">唯美画卷徐徐展开</span>,海浪轻抚着沙滩, 细语着无尽的温柔。海风轻轻拂过海鸟的翅膀,它们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空中,仿佛在跳跃的波浪上舞蹈。</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前往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海狮岛码头。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利马南部247千米处,在伊卡省境内,距皮斯科城19千米,总面积33万公顷,是秘鲁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 据考古学家考证,帕拉卡斯已有5000年历史。保护区内最引人入胜的去处是鸟岛 (Islas las Ballestas),鸟岛由南岛、北岛和中岛及6个礁石岛组成。其中北岛最大,面积为64公顷,距海岸11千米。从帕拉卡斯海湾乘游艇一小时行程。岛上栖息着许多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和鸟类,主要有海豹、企鹅、火烈鸟、海龟、海豚等,其中尤以为数众多的海豹最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出海了,我们从港口乘坐快艇前往鸟岛。沿鸟岛可以近距离观赏鸟类、海狮和企鹅,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沿途还能看到神秘的“烛台地画”,这是一处古老的导航标志,为游程增添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行驶约半小时左右,快艇在一座小岛前停下,放眼望去一幅神秘的岩画呈现在眼前。在帕拉卡斯国家保护区的小岛上,有一幅巨大的岩画,刻画出一幅左右对称的状似三叉蜡烛台的图案。这幅图案长达270米,宽50多米,每一股都有四米宽,精确地呈南北走向,正正地指向纳斯卡的山谷。人们认为它代表的是指路神灯,但它的雕刻年代和作用至今仍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观赏神秘岩画后,快艇急速前行约45分钟,到达位于秘鲁太平洋沿岸的一组岛屿皮斯科鸟岛(钦查群岛)。这些岛屿由六个礁石岛组成,距离海岸约一小时船程。岛屿以其丰富的鸟类和海洋生物资源而闻名,被誉为“秘鲁的加拉帕戈斯群岛”。</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小岛上生活着600多万只海鸟。有被当地人称为“持枪鸟”的鲣鸟,还有纤巧细弱的北极燕鸥,它们与热爱大自然的秘鲁人民共同生活在一起。这些海鸟每天吃掉的鱼虾多达1000吨。鸟鸣时,伴随着阵阵海涛声,奏出了一首首旋律雄壮的"大自然交响曲"。这些海鸟的羽毛绚丽多彩,遮天蔽日,十分壮观。由于海鸟众多,鸟粪堆积,成了一座天然化肥厂,每年可开采10多万吨。</p> <p class="ql-block">鸟岛上栖息着大量鸟类,包括濒临灭绝的动物。此外,还有海豹、海豚和热带企鹅。鸟岛不仅是一个自然奇观,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吸引了众多自然爱好者前来探索。海狮在礁石上懒洋洋晒着太阳,游客的到来伸伸懒腰扭转着头,丝滑的身躯让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惊喜的是炎炎烈日下,在鸟岛上还能观赏到企鹅。保护区的明星物种是洪堡企鹅,喜欢生活在较温暖的地区。为了适应温暖的气候,它们的羽毛变得特别短小。企鹅体型不大,但游泳速度极快,时速可达60公里。它们的食物丰富,主要生活在这些水域中。导游说运气好可以看到企鹅跳水,遗憾的是只看到它们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上,呆萌的站在那里四处张望。</p> <p class="ql-block">秘鲁皮斯科的鸟岛不仅是一处自然生态的瑰宝,也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鸟类景观和丰富的海洋生物吸引着全球游客,是探索秘鲁自然奇观的绝佳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游览鸟岛后在海边码头餐馆品尝海鲜大餐。午餐后来到附近的一个小型机场,乘坐飞机从高空观赏纳斯卡线条。斯卡线条因尺寸巨大,需乘飞机在空中才能看到全貌。摄影大师准备就绪,不放过任何一个画面。</p> <p class="ql-block">纳斯卡线条是美国人保罗·科索科,在纳斯卡地区研究古印第安人灌溉系统时于1939年发现。位于秘鲁首都利马南300多千米处,是散布在250平方千米干燥沙质地表上的众多深几十厘米、长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的巨大线条。以笔直的直线和箭头型为主,也有其它几何图型和动物图案,蜂鸟、卷尾猴、太空人、蜘蛛等。</p> <p class="ql-block">猜测认为这是创造过纳斯卡文化的古印第安人的作品,是古代人奇特的天文日历;或是印第安人的灌溉系统;或道路,或与印第安人的宗教祭祀活动有关。甚至有人认为可能是外星人修建的飞船着陆标志。但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5世纪纳斯卡文化留下的陶器上的图形看,纳斯卡文化同巨型图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乘小飞机观赏纳斯卡文化巨型图画收获满满,给予颁发证书。随后乘大巴车返回利马,晚上九点多到达酒店。</p> <p class="ql-block">3月12日早餐后离开酒店,前往机场乘坐LA2128 LIMCUZ航班前往库斯科。</p> <p class="ql-block">一个半小时的飞行到达库斯科,大幅民族特色图画欢迎游客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库斯科是秘鲁南部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国首都,现为库斯科省省会。旅游胜地,以印加古迹闻名。“库斯科”在克丘亚语中意为“世界的中心”。位于比尔加诺塔河上游,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海拔3410米。林木葱郁,气候凉爽,秘鲁人称它为“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库斯科城是灿烂的古印加文化的摇篮。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上公司为大家准备了新鲜水果,好大的百香果又甜又香,让我们感到甜蜜温暖。</p> <p class="ql-block">到库斯科城后第一站是去玻利维亚领馆办理赴玻利维亚的签证,非常顺利十几分钟全部人员都办理完毕。</p> <p class="ql-block">办理完签证后即去吃午餐。因当地市民罢工,大巴车绕了好几圈都进不了城市中心,只能停下来步行前往。因海拔高的原因,行走非常困难。午餐安排了传说中的羊驼肉,品尝了一小块,实在难以下咽。午餐后游览库斯科武器广场。海拔高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快涂上防晒霜。</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曾是印加帝国的心脏,统治着辽阔的疆域。当你踏入这座城市,立刻就能感受到它那厚重的历史底蕴。古老的石墙、狭窄的街道和宏伟的建筑,无不诉说着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印加人以精湛的石工技艺而闻名,库斯科的建筑大多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石块之间契合得如此完美,甚至连一张纸都难以插入。这些石块不仅是建筑材料,更是印加人智慧和力量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库斯科主教座堂。主教座堂的建造开始于1559年,位于印加王宫Kiswarkancha的遗址上。于1654年建成,建造工程几乎长达百年。整个建筑群占地3956平方米,为库斯科历史中心最重要的宗教古迹。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也是库斯科殖民地艺术的宝库,拥有许多考古文物。教堂内部装饰精美,拥有近400幅殖民时期的画作,其中包括马科斯·萨帕塔的《最后的晚餐》。1983年,作为库斯科古城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库斯科大教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艺术收藏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成为库斯科地区不可错过的景点。无论是建筑爱好者还是历史迷,都能在这里感受到震撼与启迪。</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庙名字涵义:QoriCancha源自南美洲原住民克丘亚人的语言,Qori指黄金,Cancha指被墙包围的地方,合在一起意指“黄金庙宇”、“金宫”。太阳神庙,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信仰中心,据说由第一任国王建造而成;16世纪西班牙人殖民后将大部分建筑摧毁并在此基础上建造了圣多明哥修道院,1950年地震后重建才将仅存的小部分印加原始建筑展示出来。</p><p class="ql-block">太阳神庙,作为库斯科的重要建筑之一,曾经金碧辉煌,供奉着印加人崇拜的太阳神。如今,虽然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依然能让人想象出它昔日的壮丽。</p> <p class="ql-block">在太阳神庙,我们看到了印加时期的垒石工艺,他们不使用任何水泥,而是通过阴阳镶嵌将石块无缝连接起来,这与后来西班牙人多使用石灰水泥形成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这座印加古城,充满了神秘与辉煌。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走进库斯科,就是走进了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在这里,你可以触摸到古老的文明,感受到印加人的智慧和力量,领略到神秘与辉煌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距库斯科城1.5千米有世界的闻名的举行“太阳祭”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海拔3700多米。一座古老的城堡,它宛如一位沉睡的巨人,静静地矗立在岁月的长河之中。以古堡为起点印加人修筑了漫长的古道,全长二、三千千米,是秘鲁古代一条主要交通干线。从古堡东行可至肯科遗迹。据考证,这里是古墓地和宗教祭祀中心,留有神庙和圆形的斗技场的遗迹。场中央有一巨石雕凿的祭台。</p> <p class="ql-block">整个库斯科的形状就像一只美洲豹,而太阳神庙就是豹子的中心,因此从地理上来说也是印加的中心,而另一处重要的巨石堡垒遗址萨克萨瓦曼Sacsahuaman恰好位于豹子头部。“萨克塞华曼”的含义是“山鹰”。它依山而筑,占地4平方千米。从上到下共有3道平行的、用巨石砌成的围墙守卫着城堡,这些围墙用30多万块深褐色巨石构筑而成,他们原高在18米左右,最里层的石墙周长360米,最外层的石墙长540米,城墙上遍布坚固的堡垒、瞭望台。</p><p class="ql-block">游览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气温一下从20多度下降到6度,全身感到阴凉寒冷。</p><p class="ql-block">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人类在黄金国都金黄色的梦想则随着这些神秘废墟的发现而变得更加灿烂诱人。</p> <p class="ql-block">从萨克萨瓦曼古堡乘车近两个小时到达下榻的CASA ANDINA酒店,晚餐为金枪鱼。受高反的影响,一点食欲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3月13日CASA ANDINA酒店的清晨,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呈现在眼前。远处山脉连绵起伏,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绿树葱茏,清风拂面,流水潺潺,鸟鸣声声,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山水画。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忘记了高反的困扰。</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乘车前往期盼已久的马丘比丘景点,大巴车穿过崎岖的山路和狭窄的道路,40多分钟后到达开往马丘比丘的火车站。天空之城——马丘比丘。中国长城和马丘比丘是两个伟大文明的象征,它们跨越时空,展现了古老文明的相似之处。马丘比丘古城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更承载着无数传说和故事。在这里,感受到印加文明的深厚底蕴,体验一段穿越时空的探险之旅。</p> <p class="ql-block">开往马丘比丘的火车出发了!这条铁路始建于1928年,从库斯科延伸至马丘比丘,全长超过100公里。</p> <p class="ql-block">坐在古老的小火车上,沿着蜿蜒曲折的铁轨,穿越到秘境马丘比丘。小火车的车厢内,印加风格的壁画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文明。车窗外的风景如同画卷般展开,脚下是湍急的乌鲁班巴河,水流湍急,充满了野性之美。全景天窗让你一览无余地欣赏圣谷的壮丽景色,这里的美景令人心生敬畏。它不仅仅是一段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p class="ql-block">远处的高山连绵起伏, 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婉蜓于天际之间。那山恋的轮廓,在云雾的练绕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大地母亲轻柔的笔触勾勒出的一幅壮丽画卷。每一座山峰都承载着千年的风霜雨雪,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它们或巍峨挺拔,直插云霄;或温柔缠绵,相依相僵,展现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鬼斧神工,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火车后换乘景区摆渡车,一条蜿蜒而平坦的公路沿山而建,从山脚下的热水镇直接乘车抵达海拔2400米的山顶。我们一起登上那古老的山脊,来体验天空之城的神秘魅力吧!</p><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在1911年被美国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重新发现,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在此之前,这座城市一直隐藏在秘鲁的丛林中,直到20世纪才被探险家们揭开其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便见到那幅经典画面:流云穿过华纳比丘的山峰,阳光的视线在马丘比丘古城上端扫视,把它照射成神圣的金黄色。苍翠的梯田和陡峭的山峰遥相呼应,十数只羊驼悠闲地在梯田间漫步,秃鹰滑翔着飞过湛蓝已千年的天空,这就是马丘比丘的全部。我们被这幅宏大的画面击中,静寂地呆立数秒,时间仿佛真的停滞一般。而无处不在的神秘感,就像瀑布那样泼洒在安第斯的山峦。这座天空之城的完美轮廓里,窥见了整个瑰丽的美洲。</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是印加帝国在15世纪建造的遗迹,位于秘鲁安第斯山脉的高峰之上,面积13平方千米,海拔2280米。在克丘亚语中意为“古老的山”,是印加文明最后的遗存之一。是祭祀中心和宗教神庙,被称为“失落之城”或“天空之城”。它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而闻名,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p><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诗人,巴勃鲁·聂鲁达曾以他卓越的隐喻笔法把这座被人遗忘的城市描写成“最崇高的人类文化熔炉,它长期寄寓着我们的沉默”。</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城两侧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乌鲁班巴河。古城遗址虽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仍依稀可见其当初兴盛时期的壮观风貌。宫殿、寺院、作坊、堡垒等各具特色。它们多用巨石堆砌而成,没有灰浆等粘合物,大小石块严丝合缝。古城的城墙带有城壕,城门建在山脊最高处。向前遥望,华纳比丘如同一道屏障,守护着古城的安宁,也锁定着这里的时间;向后览视,会忽然发现自己原来身处险峻的悬崖,凭栏下观,安第斯山的急流飞泻而下,落在山脚的乌鲁班巴河面,一道白银般的雾气升起。</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心广场的周围有神庙、宫室及民居住宅,砌筑均很牢固,而城郊四周的山麓上布满了梯田,充分显示出印加人精于石构工程和山区农作的特点。古城街道狭窄,但排列整齐有序。巍峨的金字塔上有由处女管理的太阳神庙。有些贵族住宅的墙壁上遗留有呈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窗户;台阶倚山铺砌,高广、整齐;还有石砌蓄水池,引山泉流入供饮用。古遗址中的建筑、城墙、梯田、斜坡和小路排列有序。</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有祭祀中心、宗教神庙、贵族学校等。印加人崇拜太阳神,马丘比丘被认为是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因此成为祭祀活动的中心。城市中有200座建筑物,大部分用于居住,还有一些庙宇和公共设施。</p> <p class="ql-block">阳光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辉映照在山脉上,山体的轮廓在光影的变化中显得愈加雄伟壮丽。</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当景区中的上千名游客分散在石头筑成的宫殿、作坊、庙宇、堡垒、墓地遗址中时,他们在景区内穿梭,却听不到任何声音,除了山谷中蓝色而柔软的疾风。这里的安静,让人抵达一种极限的人生体验,此生唯此一次,不可多得。</p> <p class="ql-block">1943年,聂鲁达骑马参观了马丘比丘,两年后创作了长诗《马丘比丘之巅》,这是诗人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那句“跟我一起爬上去吧,亚美利加的爱”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奔向这里,亲自体验天空之城的神秘魅力。马丘比丘古城以其诗意的静默之美征服了诗人聂鲁达,也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游览马丘比丘后,乘小火车返回。列车行进途中段,列车员们频繁换上各类服装,穿梭在各个车厢间进行表演。服务员扮演成印加巫师,戴着五颜六色的面具吓唬乘客邀请一同跳舞。如此热闹一番之后,他们开始推销服装等商品。</p><p class="ql-block">列车长换回工作服,用西班牙语抑扬顿挫地发表了一番演讲,感谢大家搭乘坐本次列车。他的最后一句话说道:“如果你们是第一次来马丘比丘,那么以后也不必再来,今天你们的所有回忆,足以充实未来的一生。”</p><p class="ql-block">晚上乘大巴车九点左右到达库斯科,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库斯科XIMA酒店,酒店虽小但很精致温馨。</p> <p class="ql-block">3月14日早餐后乘大巴从库斯科出发前往普诺, 车程要近10个小时。但一路古迹一路景,行程中并不感到枯燥。只是高反让人心跳加速头晕脑胀呼吸困难,间断吸氧缓解一下。首先途径距离库斯科 40 公里的安达瓦伊利亚斯(andahuaylillas)小镇参观游览,小镇以其历史悠久的圣彼得教堂而闻名。这座教堂建于17世纪,因其内部华丽的艺术装饰而被誉为“安第斯的西斯廷礼堂”。</p> <p class="ql-block">小路旁售卖纪念品的摊位,看上去做工精美,让人喜爱。要不是怕行李箱装不下,就买一些带回来。</p> <p class="ql-block">安塔瓦伊利拉斯的圣彼得教堂,于1570年开始兴建,1606年完工,是在印加神殿的基础之上建造而成。彼时正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州正盛,印加帝国消亡之时。传播天主教,兴建教堂是“征服”的重要手段,因此圣佩德罗教堂属应运而生。整个教堂的墙壁和天花板布满了17世纪秘鲁艺术家绘制的精美壁画和顶画。在那个没有涂料的年代,这些颜色都是从金属矿石或植物中提炼出来的。由于教堂中发现高品质艺术品,也被称为美国西斯廷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外观相对朴素,但一旦进入内部就会被其华丽的艺术装饰所震撼。整个教堂的墙壁和天花板布满了17世纪秘鲁艺术家绘制的精美壁画和顶画,金箔覆盖的祭坛以及各种雕刻和装饰品。这些壁画描绘了圣经故事、宗教场景和当地民间传说,部分作品的风格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那个没有涂料的年代,这些颜色都是从金属矿石或植物中提炼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是西班牙殖民时期宗教建筑的杰作,融合了西班牙和印加文化元素。建筑师将西班牙殖民建筑风格与当地传统建筑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而美丽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虽然看起来不甚起眼,却名声不小,任过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曾访问过此。</p> <p class="ql-block">旅途中的风景美不胜收,宁静的湖泊倒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的道路穿过郁郁葱葱的山谷和翠绿的田野。一路上,我们欣赏到了许多独特的景观,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到达raqchi,,散落田园的印加遗址 。残存的墙原本是temple of wiracocha神庙的一部分,高约20米,墙的左右两边各有11根杜子。这座庙在被西班人毀掉之前,拥有印加帝国最大的单体屋顶。</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到达sicuani午餐,午餐为自助餐。</p> <p class="ql-block">旅游大巴在安第斯山继续爬坡,中午1点半左右,来到太阳公路最高点La.raya山口。看着海拔4335米的高度标牌,眺望当地人的圣山Apu Chimbuya山头的皑皑白雪,观赏一汪高山湖水,视线掠过广阔的草甸。这里圣山终年覆盖白雪,其雪水流经马丘比丘山下的乌鲁班巴河,也是亚马逊河最长的源头,还是古都库斯科的淡水之源。因天空下着雨,海拔高缺氧,匆匆拍了一张照片即开车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停靠站是pukara,海拔3879米。这里也是个礼品店,大家下车方便,也购买了冰箱贴等礼品。</p> <p class="ql-block">彩虹一路相随,阴沉的天空下,灰白色的云朵布满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压抑而又神秘的气息。然而,一道双彩虹横跨天际,为这片灰暗的世界带来了希望与光明。站在这样的美景之中,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19时左右,终于抵达依山傍水的普诺市入住酒店。行程500公里,穿越6座乡镇,历经10个小时,那令人震撼的印加神殿,悠悠的山村风光,山巅的皑皑白雪都留在心间。赏心悦目的视觉冲击了旅途的疲劳。历经10小时,忍受高原反应,只是为一见的的喀喀湖,精彩纷呈的独特景致是最大的期盼。此时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是快去吸氧吧。</p> <p class="ql-block">3月15日游览的的喀喀湖。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被称为“高原明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湖面达海拔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公里(km2),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处达280米。平均水温13℃。周围群山环绕,峰顶常年积雪,湖光山色,风景十分秀丽,为旅游胜地。的的喀喀湖是古代印第安人著名的印加文化发祥地之一,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坐游船第一站前往浮岛。浮岛上的原住居民为了躲避印加人的统治远离大陆,找到了用芦苇制作漂浮家园的生存方式,浮岛上居住着三五人家乌罗人。浮岛并非是是陆地,是用当地出产的香蒲草捆扎而成。由于在海拔三千八百多米,与太阳更加接近。由于生活在阳光充足、空气稀薄的环境下,他们皮肤黝黑脸蛋呈现高原红,连孩子都一样。女人们似乎都很胖,。男的看着个子不太高。他们做一些手工、香蒲编的编织物小船等出售,已形成了商品化的模式。生活在湖上的乌罗人常常单人划着用湖中的芦苇和香蒲编织成的一种名叫“托托拉”的小船在水道上出没。这种两头尖翘,轻巧灵便的草船航行在湖光山色之中,构成了的的喀喀湖上的独特风貌。。因天气下雨,没有体验坐“托托拉”小船。但到的的喀喀湖观察熟悉乌罗人的生活,又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旅游体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的的喀喀湖上大大小小52个岛屿,我们去往塔希拉岛岛屿游览。下船时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在蓝色的湖水上,天空漂浮着大朵大朵的白云,湖光山色景色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游览塔希拉岛,探访岛上的原住民。这里是一个土著社区,大约有400户人家。他们仍然遵循着16世纪的传统生活,信奉着印加人的生活信条。塔希拉岛上的原住居民,载歌载舞热情的欢迎我们的到来,并与游客一起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湖边餐厅就餐,一边欣赏的的喀喀湖的美景,一边品尝野生三文鱼的美味,感觉太美好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一家特色餐厅边看表演边吃晚餐,欢快的舞蹈和民族特色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快乐、自由和释放。青春是那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3月16日,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开始。早餐后乘大巴前往秘鲁与玻利维亚边境。</p> <p class="ql-block">离开普诺市时,天空突然出现美丽的彩虹,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来时美丽的彩虹欢迎我们的到来,走时美丽的彩虹为我们送行。它用那七彩的色彩,编织成一个美丽的梦,让我们一行人都沉浸其中。有幸目睹那一抹绚丽的色彩,一切都是那么美好。</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沿着的的喀喀湖岸行驶。公路一侧是浩渺清澈的湖水,另一侧则是绵延绿色的安第斯山脉,车行走在期间似仙境一般。同行调侃说“东哥”看到此景,一定会说“这是在国内绝对看不到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行至一处名为Quinua Yampu(藜麦客栈”)的小咖啡店,停车休息。这里海拔已超过3900米的,下车时感到有点飘飘然的感觉。大家在小店里买了些猫屎咖啡,导游说这里的咖啡味道很好。突然看到小店门前有一根指向世界各地的“路标柱”,竟然还有指向北京的路标。大家又惊奇又兴奋,纷纷与路标合影留念。路标指示此地离北京有17000多公里,好遥远的地方,一下勾起了思乡之情。</p> <p class="ql-block">2个小时左右大巴车到了秘鲁与玻利维亚边境,办理秘鲁出关手续。十几分钟丝滑出关,大巴车把大家的行李一直送到玻利维亚边境,让大家轻装进入玻利维亚。感谢小吴导游一路周到的安排,耐心的服务,细心的照顾让我们的旅程更加顺利和愉快。小吴专业的讲解,让我们对秘鲁古老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再见了自由、奔放、阳光、古老神秘的秘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