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清明时节,我与老伴自驾出游,两天内攀登了京城周边的三座长城——龙泉峪长城、黄花城水长城和九眼楼长城。4月5日清晨,我们从黄花城水长城出发,驱车35公里抵达九眼楼长城。八点整进入景区,我们幸运地成为当天第一个登上山顶的游客。这已是我们的第二次攀登九眼楼长城。</p> <p class="ql-block">九眼楼长城坐落于延庆区四海镇火焰山海拔1141米的主峰之上,是北京地区长城中地势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敌楼。因其每面均设有九个箭窗,故得名“九眼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领略长城之美的绝佳之地。晴朗天气下,登顶九眼楼,箭扣长城、慕田峪长城乃至北京城中的中国尊等壮丽景观尽收眼底,让人深刻感受到长城的恢弘气势。在城楼上,我们还清晰地望见了北京城里的中国尊与奥运塔等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景区山高谷深,面积广阔,植被繁茂,环境幽静,风光壮丽。长城内外的山麓上,白色山桃花与杏花竞相开放,点缀着春日的山野。</p> <p class="ql-block">从山脚到九眼楼,垂直高度达1800多米,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虽山势不算陡峭,但坡度较大,一路攀登仍需耗费不少体力。</p> <p class="ql-block">穿过城门,便是火焰山营盘遗址。此营盘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是与九眼楼相配套的屯兵驻防军城。遗址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明代长城守军驻扎遗址。</p> <p class="ql-block">营盘进出的拱门上,门楣刻有“威严”二字,彰显昔日军事重地的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于海拔1100米的营盘,尽管如今仅剩依稀可见的石基座,但仍是长城上规模最大的兵站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天空之城”。</p> <p class="ql-block">在长城上见到如此完整的营盘遗址,实属难得,令人感慨历史的厚重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营盘附近建有两座小庙——真武庙与狐仙庙,为原本肃穆的兵营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今日天气晴好,站在高处俯瞰京畿大地,视野开阔。远处长城蜿蜒曲折,延绵不绝,向远方伸展。雄伟壮观,箭扣长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如烟似雾。西南方向的烟雾之后便是北京城,隐约可见中国尊与奥运塔的身影。这正如古人所言“神京在前,宫阙在目”。</p> <p class="ql-block">单片楼位于九眼楼与营盘遗址之间,是该段长城重要的防御节点。原为四孔空心敌台,现仅存南侧墙体,故俗称为“单片楼”。它与九眼楼同期修筑,约在明万历三年(1575)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之间。</p> <p class="ql-block">九眼楼为正方双层建筑,因每边有九个瞭望孔而得名。现存一层,高度为7.8米,每边长13米,瞭望孔高1.65米,宽0.5米,内有宽1.2米的环行步道供军士巡视。九眼楼下部以石条砌成,上部用白灰砌青色城砖,建筑坚固而壮美。楼下西侧的小平台曾是军士集中的场地,平台北侧有砖砌台阶,沿台阶可至楼南门。楼顶为砖砌券拱式结构,楼内宽敞,可住兵储器,向北开两窗,四面各有一门,门高两米,阔1.2米,出入极为便利。</p> <p class="ql-block">九眼楼不仅以其规模宏大、瞭望孔众多著称,更在军事防御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地处险要,是宣(宣府,今之宣化)、蓟(蓟州,今之北京)、昌(昌平)三个军事重镇的交汇点,也是内外长城的交汇处。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万里长城所有敌楼所无法比拟的。</p> <p class="ql-block">九眼楼上留存的碑刻多达24通,其中多为赞美其雄姿、抒发壮烈情怀的诗作。一座敌楼能留下如此多诗文,实属罕见。古代军事家与诗人对九眼楼的钟情,从另一侧面体现了其地位的与众不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