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平凡的1587年

阿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的明朝,在科技、军事、文化、疆域等多方面都表现的极其出色。科技领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霞客的《游记》,陈济的《永乐大典》,还有陶成道造出的火箭飞行器,在当时真是不可一世;四大名著里除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其他三本都是明朝的;而军事方面的战舰、火炮、水雷等实力领先于日本,郑和下西洋的战舰里“火龙出水”和“神火飞鸦”,类似于现在的导弹,比欧洲领先了500年;此时的疆域在其鼎盛时期东至朝鲜,西至吐蕃,南至安南,北至蒙古高原;还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展示了明朝的国力和开放胸怀;引进玉米、番薯等新作物,提高了粮食产量,景德镇的瓷器享誉世界,纺织、造船等行业也极为发达,徽商、晋商等商业集团的出现也标志着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此实力及拥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民族气节和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的大明,为啥没有改变衰落的命运呢?它的灭亡又给后人带来了怎样的教训?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如今再读《万历十五年》,去探索大明王朝兴衰背后的深层密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除去边境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大明王朝的统治是非常稳定的,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建立二百余年有如此稳定局面的仅有大明王朝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仁宇先生所著的《万历十五年》,没有采用通用的编年体或纪传体,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波澜不惊看似平凡无奇的 1587 年即万历十五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先生用细腻的笔触,通过万历困在紫禁城的孤寂、在大明政坛的混乱局势中苦苦挣扎的历史刻画,将他与文官等权利集团抗争的一生展现的淋漓尽致;力行改革,并推行“一条鞭法”的卓越政治家张居正与申时行映射了明朝政治的概况;尊重法律、敢直言抗命、模范官僚的海瑞能反映出明朝经济的脉络;军事奇才、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让人洞悉军事的法则;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则延伸了孔孟之道至朱熹、王阳明各流派思想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是将这几位关键人物放在显微镜下,他们的人生轨迹被放大,勾勒出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全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587年,岁次丁亥,表面上,大明朝堂风平浪静,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运行着。这一年置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便能发现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无关紧要。实则不平凡,各种暗流涌动,成为明朝命运转折的关键注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历皇帝朱翊钧,这个被张居正压迫过、勤于政务、被儿子问题纠缠、许多年不见大臣不上班,三大征战胜利,终身未出京城,生于深宫死于深宫,到死后多年被掘坟、毁尸灭迹的人,到底是优秀还是昏庸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年在张居正的辅佐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万历新政”,曾呈现出中兴的气象。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万历皇帝逐渐亲政,贵为天子却处处受到文官集团的掣肘。虽难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最为振奋人心的三大征胜利,即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巩固明朝地位。而在立太子的“国本之争” 上,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消耗了万历皇帝大量的精力和政治资本,也让他对文官集团产生了深深的失望和厌恶。此后,万历皇帝逐渐对朝政失去了兴趣,消极怠工竟30年不上朝,长期怠政导致最大的后果就是边防松弛,让地方势力有了做大的机会,辽东的后金女真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崛起,成了明朝的大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历十五年,张居正这个曾经让让岌岌可危的明朝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明朝的国力变强、百姓也逐渐从战争的阴霾里走出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的万历的恩师,在他死后五年被反攻倒算,剥夺其爵号、荣誉,其家人发配充军,并攻讦张居正的跟随者,在朝廷中引起了泫然大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一年,叱咤风云的海瑞这位一生清廉正直、刚正不阿,以近乎严苛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官场“异类”海瑞去世,展现了传统道德理想在现实政治面前的无力与挫败,也预示着明朝官场的道德约束机制逐渐失灵,政治环境愈发恶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年,在张居正去世后,遭到排挤和打压,最终被革职回乡的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戚继光,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这对明朝的军事力量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明朝失去了一位能够抵御外敌的杰出将领,军事防御体系出现了巨大漏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这几位大神的相继离开,整个朝纲出现了问题,在当时或许看似孤立,实则相互关联,它们就像一颗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侵蚀着明朝的根基,<span style="font-size:18px;">共同构建了明朝衰落的历史图景,</span>开始大踏步走向覆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看似平凡却暗藏玄机的1587年,仿佛推开时光之窗,窥见了那尘封的灯火。文中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启太平的流芳百世的精英、大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犹如旷野山谷中的一粒尘埃,无不在诉说着人性与政治、理想与现实、道德与利益始终相互碰撞与相互交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皇权与文官集团的权力制衡,在明朝走向了极端,那个曾经深夜批奏折的少年,怎么努力意志都会被压抑,文官集团缺乏创新与变革的勇气,使得在面临内忧外患时,无法及时调整政策做出顺势的发展需求。这一历史教训,警示后人,长治久安需要合理的权力架构、开明的政治氛围以及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稳健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万历皇帝的早期积极形象与后来的荒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有雄心壮志,也有软弱犹豫、沉迷享乐。历史的回响提示当今的我们,面对生活中挑战与诱惑时,应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醒,公正审视,才能决策及过好自己无悔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