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乡愁一脉长——乙巳清明回乡琐记

冬天里的火

<p class="ql-block">  无尽乡愁一脉长</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清明回乡琐记</p><p class="ql-block"> 文/冬天里的火</p><p class="ql-block"> 故乡永远是我们的根。无论我们走多远,无论我们走多久,无论我们人生命运如何,对故乡的那份眷恋和挚爱永远无法改变。故乡永远是游子的不了情!</p><p class="ql-block"> 乙巳清明节,我们风尘仆仆,从太原赶回老家兴县,进行清明祭扫活动。活动时间紧凑,内容繁多,仪式感强,自己的乡土情怀得到了充分的释放。</p><p class="ql-block"> 我把这两天参加的活动,用“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中可以品味到所蕴含的骨肉情、家族情,其中的温馨、清醇和淡淡的苦涩,一应俱全,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月三日下午,我和妻子准时踏上返乡的旅途。在路上,我就给我妻哥打电话,说晚上和他一起吃饭。他很高兴,刚到六点,他就在饭店等候我们。吃饭必然饮酒,仍然是“二比一”的老规矩,即他二我一。他是兴县太极拳引领人,虽耄耋之年,可身体硬朗,喝酒功夫老练,为了他尽兴,我尽力奉陪。我想,这也是尊老,给他带来精神的宽慰 ,这是回乡的重要环节之一。</p><p class="ql-block"> 四月四日,是清明节,我们回到我们村,给我家先人们上坟。当我们到村里时,平时有点寂寞的山村,早已热闹起来。在村中心的党群服务中心大院,停了好多车辆 ,聚集了很多人。有祭祖的,有立碑的,有植树的,都在等待结合亲人,一起行动。大家互相问候、递烟、攀谈,真是亲不亲、一村人。喇叭里,不时传来清明祭祀防火提醒,最严重的是,谁如果引发火灾,后果严重者 ,要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必然引起人们的行动自觉。</p><p class="ql-block"> 在村东头山梁的墓地,各家在祭扫,特别在点纸时,更加小心翼翼,防止有疏忽。有的预先提着铁桶,在桶里焚火,有的在地上挖坑,按先人长幼顺序,分别挖土坑点纸祭拜。</p><p class="ql-block"> 我们弟兄几人,有的清理枯草培土,有的挖坑,有的点纸,有的敬献食物烟酒,并不时在谈论着每个先人的大恩大德。好酒的,多洒几杯酒,好烟的多给抽几支烟,给母亲,奶奶,特别注意多送几件衣服……点纸时 ,要直到火星彻底熄灭,才能离开,虽然费时,可不能因小失大。</p><p class="ql-block"> 国家提倡文明祭扫,我们也与时俱进,我买了一大包纸花,在先人的坟头,都插上一束花,那红白绿相间的山菊花,看去色彩鲜艳,给先人传递着春暖花开、万象更新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中午回来,在四弟家吃饭。老传统,大烩菜、馒头,一瓶老酒,随意饮,一盆肉,随便添,共同回味过往,畅谈现在,展望未来,好不融洽温馨,真的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上,由妻子家大侄女做东,款待明天前去老白家上坟的亲戚家人。大家团团围定,谈论今天各自祭祀的经历。其中,一个妻侄女和女婿的上坟经历更感人:</p><p class="ql-block"> 因为他们的父辈就在县城工作生活,作为儿女对下的老家必然生疏,特别是近年来植树造林,移民并村,自己的老家也随之消逝,道路毁坏,村子的痕迹也难以辨认。举目四望,都是树木和野草的山梁沟壑,没有多大区分度。徒步走在山沟里,安葬自己父母的准确位置,实在难以确定。疑惑不定的上了一个山头,在祭奠一番下山时,遇到原来本村的一个熟人,刚祭祀返回,给他们说出了准确位置。原来他们方位正确,只是早攀了两个山头,他们又一鼓作气,再次爬山,找到了亲人的坟头,仿佛有种久别重逢的快慰……</p><p class="ql-block"> 岁月虽然改变了家乡的面貌,模糊着儿女对家乡的记忆,却改变不了我们对它的热爱和思念,削弱不了我们对父母等长辈的感激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月五日一早,我们一行十几人来到我岳父家墓地,看着坟地四周围拢着葱葱郁郁的绿松,还有坟地中几棵老态龙钟的榆树,大家感受到家族的沧桑与兴旺的发展历程。看着岳父墓碑,那立碑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可一看墓碑上的日期,已过去二十年有余,真的是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尽孝须早啊!</p><p class="ql-block"> 妻侄女拿出她写的“清明祭文”,深情朗读。这篇文字,事前我在家庭圈里阅读过,句句是真话实说,字字情真意切,表达出对自己亲人的爱慕与怀念。这是为人方知父母恩的深切感受,也是人生历练后的大彻大悟,大家确有共情,不觉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对着岳父岳母的墓碑,大家议论纷纷,俨然是“假如让他们来当家”的畅想:</p><p class="ql-block"> 假如让岳父来掌家,按他那节俭的风格,一年下来,肯定能节攒下一大笔财物,生活会过得更加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如果仿效岳父的勤劳,总会有更多的收益,因为勤劳的人总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 如果让岳母还在,像她那样隐忍大度。我们每个人小家庭、大家庭会更加的和谐,家和万事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岳父岳母“平凡中的高大”有目共睹,虽然他们早已作古,可另人欣慰的是,他们的优秀品德潜移默化得到相传。</p><p class="ql-block"> 还是从长辈开始祭扫,大家有时间将族亲排列一番,厘清族亲之间的亲疏,排清众位弟兄的远近关系。这样的梳理,大家清楚了维系一个家族的团结,是家族兴旺的关键,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有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荣誉感!</p><p class="ql-block"> 中午,又给妻哥补过生日。大家又在饭店,共度欢乐时光。言语中满满是对先辈的追忆,对生活的惬意,对儿孙的期盼,对妻哥的祝福,祝福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在欢声笑语中,在推杯换盏之间,焕发着人们尊敬长辈的真情、向往美好的激情!大家几番举杯共饮,为大哥祈福,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踏上归程。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平稳快捷,正是恹恹欲睡的最佳时刻,可我还是心绪难平,思潮起伏。这两天虽然舟车劳顿,翻山越岭,身体疲乏,可心情愉悦,各种活动虽然平凡,都是一些人之常情,可其中洋溢着美好的情感:重温着亲情,深化着家族情,人间况味是真情!岁月的洗礼,人们的呵护,使这满满的乡愁,似一坛家乡的陈年老酒,只会酝酿的越来越芬芳馥郁、清香袅袅!</p><p class="ql-block"> 于是,有诗情涌动:</p><p class="ql-block"> 一缕青烟慰乡愁</p><p class="ql-block">常记亲情无尽头,清明时节向山丘。</p><p class="ql-block">望坟怀旧音容在,触景思恩热泪流。</p><p class="ql-block">浊酒三杯伤离绪,青烟一缕慰乡愁。</p><p class="ql-block">插花培土话贤德,耕读传家千百秋。</p><p class="ql-block"> 亲情</p><p class="ql-block">祭祖清明归故乡,坟前叩拜细思量。</p><p class="ql-block">父母养育恩难忘,无尽亲情一脉长。</p><p class="ql-block"> 2025.4.7日于并州</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