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又见《呼啸山庄》

莲藕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2025.4.8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莲藕香*微信日记(99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随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i> 又见《呼啸山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 WUTHERING HEIGHTS</b></p><p class="ql-block"> 春和景明,我又来到上海文化广场在这里看英国“明智孩子剧团”全英语版的音乐剧《呼啸山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照例来得早。</p><p class="ql-block"> 左边过道来了一对年轻夫妇,女走前男走后,男的很胖,我边让座边默念着你可别坐我身边啊,他俩不知为啥真的跳转了一下,女生挨着我右边落座了。</p><p class="ql-block"> 一会又来了一位约莫27.8岁、长得很精干的帅小哥,在我左边站着,我与他对视一眼,赶紧动手挪开了搁在他座位上我的外套。</p><p class="ql-block"> 他落座后,我侧身友善地小声问:“也是一个人来看剧”?</p><p class="ql-block"> 他笑笑:“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个法则:陌生人初见面5分钟内互相没有招呼,基本上就不会交流了,反之,则有讲不完的话。</p><p class="ql-block"> 帅小哥坐定后问我:</p><p class="ql-block"> “你来过这个剧场吗”?我说:“来过呀”。他说:“这个剧场座位排列有点不一样,好像也看不出有特别不好的座位”!我顺着他的话说:“这就是新建后发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楼上你去过吗”?我回答:“去过,上次大冷天来看一场音乐会就在二楼”。我还告诉他:“这个剧场有三层,有点特别,我在二楼感觉也蛮好的,所以这次买了一楼的票找找感觉”。</p><p class="ql-block"> 他“哦”了一声,又问道:“你这票价多少钱”?</p><p class="ql-block"> 我一阵好奇!我俩紧挨着,票价应该一样呀,可还是告诉他了:“280元”。</p><p class="ql-block"> 他没有再接话。</p><p class="ql-block"> 这时,进场的人越来越多了。</p><p class="ql-block"> 帅小哥看我把海报放在膝盖上正对着上面3人一组人物拍照赶紧指着四折大海报左下侧14个人的大头照告诉我:</p><p class="ql-block"> “那三个人合影是以前的老版本,今天出场表演的不是那些演员”。</p><p class="ql-block"> 我很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p><p class="ql-block"> “上海已经开过“见面会”了!导演和主要演员都参加了”!他说着打开自己的手机给我看他在“见面会”现场拍的许许多多照片。</p><p class="ql-block"> 我边看照片边反问:“导演爱玛.赖斯也参加了见面会”?因为我也关心过英国“明智孩子剧团”这次来华巡演,听说导演并没有来中国。</p><p class="ql-block"> 帅小哥说:“总导演没有来,是副导演出席了见面会”。说着,他指着我海报上的照片说:“就是这个,劳拉.基夫”。</p><p class="ql-block"> 轻缓的音乐声中响起了安静看剧的告知声,快开演了。</p><p class="ql-block"> 帅小哥又突然问我:“你看过这本小说吗”?</p><p class="ql-block"> 我一听他的发问就自然而然地绽开了笑脸:“看过,多少年前的事了”!说完,我又补一句:“我看过两遍呢”。</p><p class="ql-block"> “那你知道这个罗伯特在小说中是哪个角色吗”?他指着14个演员照片中的一个问我。</p><p class="ql-block"> 我从包里又拿出另一副眼镜换上,细细看着那个名字,却怎么也想不起有这个人物。我说:“或许是年代久远我遗忘了,另一种可能是改编成音乐剧时增加了一个“荒原”合唱团穿插全剧中以说唱形式讲解“呼啸山庄”故事时虚构的一个人物(回家后上电脑查,“AI”也回复未找到关于《呼啸山庄》中名为“罗伯特”的人物的具体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小说“呼啸山庄”时我还很年轻,或者说还很小呢,现在回忆起当初悄悄看小说的情景总是有那么一股甜蜜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剧场内已经座无虚席开演在即了,我们压低了说话声音:</p><p class="ql-block"> “很多名著都改编成剧了,有歌剧、话剧,这个音乐剧还是蛮期待的”!</p><p class="ql-block"> 我也说:“是啊,去年3月份在上海大剧院和一位小友看了法国的话剧“悲惨世界”,演了3个多小时,今天这个音乐剧时间也短不了”。</p><p class="ql-block"> 正说着,只见舞台上一个人影闪出,手舞足蹈还大声嚷嚷……</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以为是工作人员在打招呼,随着大厅灯光逐渐全部暗下来了才知道是开演了,人家说的是英语,你不仔细听就只能当成是“嚷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呼啸山庄》是</span>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写的一部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是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这部被撕破丢弃的小说偷偷捡回家看的,第一映像是小说讲述着一个偏远,凄凉,还有些破败的地方的故事,内容如同书名一样凶残暴力让我幼小的心灵有几丝害怕却又无法抗拒那个充满鬼魂、背叛和激情的世界,当时我就喜欢那部小说的戏剧性和神秘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70年代又看了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几乎同时又看了一遍新面市的《呼啸山庄》)。这是俩亲姐妹各自写的书,风格却决然不同。 </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简爱”是工笔画,有太多温文尔雅的贵族气派和古典优雅、有浪漫温馨的庄园气息、有绅士和淑女美妙的爱恋;而《呼啸山庄》则是狂风肆虐的荒凉原野,狂风大作的暴雨夜,因压迫和被抛弃导致的仇恨和报复,是性格的扭曲变态,是人性的撕裂。只是在那些粗暴的外表下面一颗颗脆弱的心和爱恨纠缠让人不得不为之纠结。</p><p class="ql-block"> 再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曾想过:女主角凯瑟琳.恩肖不相信幸福,她错了,因为幸福总是真实存在的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音乐剧《呼啸山庄》是英国艺术家爱玛.赖斯自同名小说改编的,用“音乐剧”这一特殊的文艺表演形式还原一个关于爱、复仇和希望的史诗级故事。</p><p class="ql-block"> 剧中,老肖恩先生从利物浦的码头救起并收养了年轻的希斯克利夫,随后将其带回自己的乡间别墅呼啸山庄。在那里,希斯克利夫与老恩肖的女儿凯瑟琳两情相悦,两人之间燃起了狂热的爱火。</p><p class="ql-block"> 但,当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最终分开后,一系列无情的事件接踵而至,上演了一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复仇悲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国“明智孩子剧团”是一家国际巡演剧团,很有名气,总部位于英格兰萨默塞特郡。该剧团制作了许多新颖又平易近人的作品,并在英国和世界各地巡演。在演出的同时还开展一项独特的专业培养计划"明智孩子培训项目",旨在培养下一代多元化的独立戏剧制作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玛.赖斯是这家明智孩子剧团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是国际知名的戏剧制作人和导演。爱玛曾为明智孩子改编并执导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与更幸福的童话》(The Little Matchgirl and Happier Tales)、《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巴格达咖啡馆》(Bagdad Cafe)等许多作品。</p><p class="ql-block"> 爱玛.赖斯在2019年荣获"英国戏剧杰出贡献奖",并于'2022年入选英国天空电视艺术频道评选的“过去 50年最具影响力的50位英国艺术家”,今年(2025年)2月,她凭借《郊区的佛陀》作品又荣获英国戏台之上奖最佳导演奖。</p><p class="ql-block"> 爱玛.赖斯谈音乐剧《呼啸山庄》时说:这部《呼啸山庄》由所有参与演出者的才华、激情、真实和经验编织而成。它蕴含着丰富的人性,承载着我们的故事、失落、希望、恐惧和梦想。这部用爱编织的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复仇悲剧,它警示我们今天的行为将如何影响未来几十年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音乐剧”当然离不开音乐,该剧采用希腊悲剧的形式加入了名为“荒原”的合唱队。在作品表演中由荒原去讲述《呼啸山庄》的故事,载歌载舞告诫人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零星的黄星蓟似乎迎接着希望,但蜂蛇在底下蜿蜒游荡"。</span></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充满了极具人性亮点的人物: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和哈雷顿是混乱、复仇和希望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在剧中,女主凯瑟琳坐在台沿边上有一段很经典的唱,激起了观众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可惜我一直没有找到歌词)。</p><p class="ql-block"> 随着故事的展开,荒原口中念念有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它种下的愤怒呢?还有悄然渗入湿润河床的仇恨和嫉妒呢?都在生根发芽!他们长势不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剧中的一些台词保留了原著中的话语还是挺震撼的,比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就是希斯克利夫!无论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肯定是一样!”(IAM HEATHCLIFF!WHATEVER OUR SOULS GRE MaDE OF.HIS AND MINE aRE THE SaME)</span></p><p class="ql-block"> 全剧演了3个多小时,剧场内非常安静,人们似乎都是在屏气静神地看着、听着,也难怪,这是英语剧,不仔细听,行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舞台设计与我想象大相径庭。</p><p class="ql-block"> 我曾在福州路上海大舞台看过孟京辉执导的“伤心咖啡馆之歌”,那些几层楼高巨大搬不动移不走的场景道具就搁在台上了,台上显得“乱”且没有变化;上个月(3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在江宁路艺海剧院大剧场看悬疑剧“尼罗河上的惨案”,那个舞台真大,预制的场景沿着轨道从左右及后方在灯暗的一瞬间适时自动移入进来,造就了一个个不同的“实景”,再现了埃及风情及“游轮”这个特定场合,让观众尽享“自动化美感”!英国这家明智孩子剧团却不但是几乎把所有场景道具都堆砌存放在舞台上,需要时则由台上的演员直接搬动、摆放、改变(后来才看明白,这些人就是台上歌唱团“荒原”的成员,他们唱累了就会在舞台两侧的座椅上歇会,反正观众的眼光都盯着主角,没有人关注他们),舞台上置换场景时不但表演继续,连灯光都懒得调暗一些,哦,这恐怕就是英国绅士们的浪漫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