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尋古之旅(1)伊斯坦堡

Eric Wang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6日傍晚,乘土耳其航空班機,經過13個多小時的飛行,當地時間傍晚到達伊斯坦堡 Istanbul。</p><p class="ql-block">這次我和妻子與十幾位教會的弟兄姊妹一起去土耳其,用十天時間探尋這片古老土地昔日的風華,並遊覽聖經啓示錄所提到的七間教會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位於世界的交叉路口,是人類早期文明的匯集地,也是猶太教、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穆斯林信仰的交匯之地。聖經從創世紀的諾亞方舟,到預言世界末了的啓示錄都與土耳其有關。</p> <p class="ql-block"><b>伊斯坦堡老城商業區</b></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團友到齊,下午前往 Fener 和 Balat 区遊覽。这里是伊斯坦堡的古城區,擁有很多拜占庭和奥斯曼时代的老街區。</p><p class="ql-block">千年老街,依山而建。狹窄的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叫賣聲不斷。餐廳、茶館、甜品店鱗次櫛比,是当地人和遊客休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聖喬治主教座堂</b></p> <p class="ql-block">聖喬治主教座堂 (The Patriarchal Cathedral Church of St. George)內有一根古老的柱子,被稱為「鞭打柱」。根據東正教傳統,這根柱子被認為就是耶穌在受難前,被綁在上面受鞭打的柱子。很多朝聖者特地前來,在這裡祈禱、親吻柱子,表達對耶穌受苦的敬仰與感恩。</p> <p class="ql-block"><b>伊斯坦堡今昔</b></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堡是全球唯一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城市,中間由博斯普魯斯 Bosporus 海峽分割成東、西兩部分。西側是其歐洲部分,連結巴爾幹半島;東側是亞洲部分,連結小亞細亞安那托利亞半島 Anatolia。</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時代</p><p class="ql-block">公元前7世紀,希臘人最早在此建城,稱拜占庭(Byzantium),歷經近千年。</p><p class="ql-block">羅馬時代</p><p class="ql-block">公元196年,拜占庭被羅馬人攻佔,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城市被重建與擴展。公元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原址建立新羅馬,正式命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成為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首都,城市進入黃金時代,文化繁盛,經濟富足。也是中世紀時基督教文化的中心。</p><p class="ql-block">城市依山傍海,有堅固高大的城牆保護,固若金湯。是歐亞之間的貿易、文化與軍事樞紐,長達1100年。</p><p class="ql-block">突厥人的崛起</p><p class="ql-block">突厥人(Turkic People 土耳其人)公元前六世纪起源于中亚至西伯利亚一带,是阿爾泰山一帶的遊牧部落,民族成分複雜,中國史書稱之為 “雜胡”。公元前二世纪成为匈奴的一支,于公元550年建立突厥汗国,百年後被中國隋、唐代所灭。</p><p class="ql-block">大約在八世紀初,阿拉伯帝国攻佔中亞各地,與突厥人混居。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p><p class="ql-block">奧斯曼帝國時代</p><p class="ql-block">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新興的穆斯林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攻陷,成為其首都,改名為伊斯坦堡(Istanbul),延續近五百年。成為伊斯蘭文化、藝術與建築的重要中心。</p><p class="ql-block">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帝國,疆域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雖然由突厥人建立和主導,但帝國內部實行「民族宗教自治」(Millet system),容納並治理了許多不同的民族和宗教團體。</p><p class="ql-block">突厥人與阿拉伯人(穆斯林)、希臘人(東正教徒)、亞美尼亞人(基督使徒教會)、猶太人(猶太教)、庫德族穆斯林、巴爾幹民族(斯拉夫人、阿爾巴尼亞人、保加利亞人等東正教徒與天主教徒)和平相處。這些民族保有自身的語言、宗教與文化,在中央集權的統治下有一定程度的自治。</p><p class="ql-block">16世紀奧斯曼帝國達到鼎盛,17世紀末期开始衰落。19世紀末,歐洲奧匈帝國向奧斯曼帝國擴張,與俄羅斯展開在中東地區的爭奪。</p><p class="ql-block">一次世界大戰後,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昔日的共處的各族紛紛獨立,分解成超過20個國家。</p><p class="ql-block">共和國時代</p><p class="ql-block">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將首都遷至安卡拉,但伊斯坦堡仍是土耳其最大城市、經濟與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土耳其,國土面積僅剩下奧斯曼帝國時期的七分之一。共和國建立初期,帝國時代分佈在各地的不同種族,按文化、語言和宗教,各國間相互置換國民,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以民族和宗教,分國而居的局面。</p><p class="ql-block">土耳其共和國政權及宗教實施世俗化(無國教)。八成以上人口是伊斯蘭遜尼派,也有極少數的東正教和猶太教人口。</p><p class="ql-block">土耳其農業相當發達,是世界糧倉之一。旅遊業也極其發達,全球排名第五位。一個人口8千万的國家,每年接待近6千萬遊客。</p> <p class="ql-block"><b>聖索菲亞大教堂</b></p> <p class="ql-block">翌日早餐后首先参观聖索菲亞大教堂 Hagia Sophia Grand Mosque。</p><p class="ql-block">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伊斯坦堡的地標,也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Hagia Sophia」意為「神聖智慧 Holy Wisdom」。</p> <p class="ql-block">公元537年,東羅馬帝國國王查士丁尼一世下令興建,作為東正教君士坦丁堡主座教堂,達千年之久。</p><p class="ql-block">千年間,這裡都是世界最大的圓頂建築之一。巨型華麗的圓頂直徑超過30米,50米高的巨大中庭沒有廊柱支撐,成為中世紀建築之巔峰。</p> <p class="ql-block">這座巨大的建築,建立在用巨石、松木、牛皮鋪設的穩固平滑地基之上,如同今日的抗震軌道地基。歷經千年,經歷了50多次七級以上地震,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1453–1931年間,君士坦丁堡淪陷後,聖索菲亞大教堂被奧斯曼帝國改建為清真寺。但突厥人並沒有毀壞教堂內的壁畫,而是用布簾遮擋或白石灰覆蓋,(因為穆斯林的清真寺裡不可以有偶像),使眾多精美的馬賽克藝術品和金飾壁畫得以保存至今。教堂四角增建的宣召塔,深入地下幾十米,起到對主體建築的加固作用。</p> <p class="ql-block">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將這裡改為博物館,清理掉部分石灰牆面,千年來各個時期的壁畫重現於世。2020年起這裡再度被土耳其政府改為清真寺,但仍對遊客開放參觀。</p><p class="ql-block">今天,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匯的象徵,也是伊斯坦堡最受歡迎的歷史景點之一。</p> <p class="ql-block"><b>藍色清真寺</b></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 (Sultanahmet Camii) 的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p><p class="ql-block">藍色清真寺院外廣場樹立有羅馬皇帝贈送的古埃及有2000年歷史的方尖碑,希臘人贈送的蛇柱及德國皇帝贈送的八角亭喷泉等历史建筑,展現了當年奧斯曼帝國的巨大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b>托普卡帕宫</b></p> <p class="ql-block">午餐後,参观建於伊斯坦堡山丘之巔的托普卡帕皇宫(Topkapı Sarayı)。</p><p class="ql-block">托普卡帕宮緊鄰聖索菲亞大教堂,曾是奧斯曼帝國蘇丹的主要宮殿和行政中心,從15世紀中葉一直使用到19世紀中期。</p> <p class="ql-block">这座巨大复杂的宮殿建筑群面向 Sea of Marmara 马尔马拉海,Bosporus Strait 博斯普鲁斯海峡和 Golden Horn 金角湾。皇宮庭院幽靜規整,頗具伊斯蘭風格。</p><p class="ql-block">數百年來,這裡一直是帝国的權利中心,并珍藏有無數的珍寶,包括亞伯拉罕石鍋、摩西蛇杖、約翰臂骨等聖物和各國的珍貴瓷器。</p> <p class="ql-block">從皇宮的瞭望平台,極目遠眺,蔚為壯觀。對岸即為伊斯坦堡的亞洲部分。</p> <p class="ql-block"><b>一城臨四海</b></p> <p class="ql-block">從伊斯坦堡城下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北上,航行不到1小時便可進入黑海(Black Sea)。黑海是連接東歐與高加索的重要水域。</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堡以南是馬爾馬拉海,屬土耳其內海,連接黑海與愛琴海。</p><p class="ql-block">愛琴海(Aegean Sea)位於馬爾馬拉海以西,屬於地中海的一部分,是伊斯坦堡通往地中海的重要水道。</p><p class="ql-block">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雖然距離伊斯坦堡較遠(位於愛琴海以南),但透過愛琴海與馬爾馬拉海的海上通道,伊斯坦堡依然與地中海相連,是其重要的海上門戶。</p> <p class="ql-block"><b>独立大街</b></p> <p class="ql-block">金角湾對岸的獨立大街是当地人购物和休閒的又一中心。</p><p class="ql-block">夜宿伊斯坦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