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游戏背景</p><p class="ql-block">《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孩子的工作,当我们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孩子以后,他们会玩出新的花样、新的水平。初见滚筒,孩子们只是在滚简里钻进钻出,来来回回滚动滚筒,尽情感这个圆滚滚的东西带来的独特体验。3月份,从刘悦彤开始尝试站上滚简的那一刻,一场滚筒上的自我征服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二、游戏过程</p><p class="ql-block">1.我和滚筒一起走</p><p class="ql-block">户外活动时我观察到,刘悦彤独自一人练习着滚筒,她慢慢爬上滚筒,慢慢站了起来,又往前走了几步,跳下了滚筒。刘悦彤反复练习,重复着一样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 经过反复练习,她终于能自己独立站在滚筒上,慢慢往前走了,当走一段距离,滚筒速度变快时,她会停下来,等滚筒稳定后又继续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1.重复性行为的价值。从用力跳起上去一条腿到两条腿,爬上滚筒的姿势从跪着、蹲着到成功站起来,每一次的重复都对幼儿掌握这一技能具有重大的意义。</p><p class="ql-block">2.兴趣引发探索与坚持。她对站上滚筒行走这一游戏愿意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她才能在一次次的尝试与探索中坚持并最终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1.让孩子有更多的试误空间。幼儿在不断的试误和探索中建构经验,这是一个正常且必然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支持与放手。</p><p class="ql-block">2.情感上的支持与认可。独立站上滚筒行走,是孩子自我挑战的突破,我将其视频在班内分享。一是使刘悦彤小朋友的小策略得以推广,增强她的自信心;二是帮助其他幼儿获取游戏经验。</p> <p class="ql-block">2.滚筒上转身</p><p class="ql-block">当刘悦彤能够独立在滚筒上行走以后,她和郑梦妍、徐林一起游戏,她们各自站在滚筒上向前走。忽然,刘悦彤发现徐林走到尽头以后在滚筒上转身向回走。</p><p class="ql-block">刘悦彤:徐林,你怎么能在滚筒上转身?</p><p class="ql-block">徐林:我走着走着就会了。</p><p class="ql-block">郑梦妍:我也会在滚筒上转身。</p><p class="ql-block">刘悦彤:我也想,但是我又有点害怕。</p><p class="ql-block">郑梦妍:你试试呀!</p><p class="ql-block">于是,刘悦彤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滚筒冒险之旅。</p> <p class="ql-block">在刘悦彤自己练习的过程中,郑梦妍过来告诉她:“你先固定住,横过来一只脚,赶快转身。”刘悦彤说:“可我就是害怕。”</p><p class="ql-block">郑梦妍:“那你就别害怕。”</p><p class="ql-block">刘悦彤不再与她多说,又自己练习起来。</p> <p class="ql-block">刘悦彤经过尝试,自己还是不敢转身,于是,她找到徐林帮助她尝试转身。</p> <p class="ql-block">徐林:“刘悦彤,我用手扶着你转身。”</p><p class="ql-block">徐林扶着刘悦彤在滚筒上转身。</p><p class="ql-block">刘悦彤:“我自己试一下。”</p><p class="ql-block">徐林放手后,刘悦彤又自己尝试一下,可是还是有点不敢,但相较于之前也有了一些进步,徐林在旁边看到后也走到滚筒旁帮助刘悦彤固定滚筒。</p> <p class="ql-block">通过徐林的帮助,刘悦彤找到了一些转身的方法,她最终选择自己进行练习。</p> <p class="ql-block">经过不断练习,刘悦彤已经能够灵活的在滚筒上进行转身。</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巧用平衡经验。刘悦彤运用“滚筒停住,一只脚不动,身体带动另一只脚转身”的动作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转身动作灵敏,说明幼儿有着较强的平衡能力和一定的平衡技巧。</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1.经验梳理。每一次游戏后的分享都是幼儿反思、经验传递的关键一环, “做了”不一定能够形成经验,但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激发幼儿实现自我经验的梳理。</p><p class="ql-block">2.经验传递。筒上转身是游戏走向深度的一次重要转折,向同伴传递经验不但可以引发同伴学习、亦可打破常规思维,引发新玩法。</p> <p class="ql-block">3.双人滚筒走</p><p class="ql-block">刘悦彤:我能在滚筒上转身了,它也没有那么难。</p><p class="ql-block">徐林:那你敢和我一起站上滚筒吗?</p><p class="ql-block">刘悦彤:当然敢了!</p> <p class="ql-block">徐林:“刘悦彤,你先站上去,我在上。”</p><p class="ql-block">刘悦彤:“好的。”</p><p class="ql-block"> 刘悦彤: “小心点,我要站不住了。”</p><p class="ql-block">徐林:“我们都慢慢的上,都上来之后稳定住再走,我们试试。”</p><p class="ql-block">按照徐林说的方法,刘悦彤和徐林能够稳稳的站上滚筒,也能够慢慢的往前面走去。</p> <p class="ql-block">解读</p><p class="ql-block">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正是在不会到会,不熟练到熟练的自我挑战中小步递进地实现的。当一个个小的动作技能被熟练掌握之后,她们会将单个动作技能进行组合成为一个协调的动作。从尝试站上滚筒、走滚筒到滚筒上的转身,孩子们逐渐整合习得二人同向走滚筒。</p> <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p><p class="ql-block">1.鼓励幼儿以游戏故事、回看视频等方式对自己的游戏进行反思,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游戏技巧。</p><p class="ql-block">2.有目的的观察。游戏过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哇”时刻,但我们老师可以以确定我们观察的目标,在最寻常的游戏中发现幼儿的不寻常。</p> <p class="ql-block">在后续的游戏中,孩子们发现她们在走的过程用很容易相遇。每次遇上,她们都会选择跳下,再重新开始,一次相遇时,徐林说:“我们交换滚筒试试吧!”徐林的一个小想法,引发了新的探究,她们的探索之旅又开启了新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