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海拔4000米的晨光中,一群系着蓝丝带的特殊"质检员"踏进校园。他们不是专业稽查员,而是二年级学生最亲密的"食品安全卫士"。</p><p class="ql-block"> 今日,石渠县邓柯小学敞开后厨大门,让爱与责任,在高原的炊烟里交织成歌。</p> <p class="ql-block">行动纪实 </p><p class="ql-block"> 1. 穿戴整齐:仪式感里的郑重承诺 </p><p class="ql-block"> 11:30,佩戴着"膳食监督"蓝丝带的家长们,在副校长扎西巴登的示范下完成"三步防护":医用口罩遮住呼吸的温度,无纺布帽拢起关切的长发,浅蓝鞋套踏过消毒池的粼粼波光。</p><p class="ql-block"> 扎西巴登副校长说: "这些装备不是隔阂,而是家校信任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2. 后厨探秘:高原厨房的硬核柔情 </p><p class="ql-block"> 在副校长扎西巴登的引导下开启监督之旅。走进食堂前,扎西巴登副校长特别说明:“全校1254名学生的餐食都在这里制作,我们要求厨师必须用高原蒸饭柜烹煮,确保肉类食品100%熟透,”同时确保饭菜质量。</p> <p class="ql-block">智慧化监管:从付费陪餐到动态公示 </p><p class="ql-block"> 在食堂三楼的“家长陪餐区”,家长们扫码支付餐费后,与学生们同享当日的特色餐——莲藕海带牛排、凉拌黄瓜配米饭。监督委员组长泽批感叹:“付费陪餐让我们更真实地体验学生日常,这碗饭的温度和孩子手心的温度一样暖。”餐后,委员们将填写的《满意度评分表》转化为“红黄绿”三色磁吸标识:绿色代表达标的“餐具消毒流程”,黄色提示需关注的“备餐台清洁频次”,红色则未出现。</p> <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位家长走出校门,厨房的鼓风机仍在轰鸣。这场海拔4000米的厨房开放日,不仅让家长看见食物如何蜕变成温暖的饭菜,更让教育者读懂:所谓食安,就是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骨血来疼爱。</p><p class="ql-block"> 明日朝阳升起时,炊烟将继续书写这份雪域之约——以父母之心,守稚子三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