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基地研修——江华片区小语教研】 ‍以语文要素为线,习作单元教学的“学”与“用”研究”

甘光仪学校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8日上午,蓬江区江华片区各学校高年段语文老师共聚于江门市蓬江区甘光仪学校,围绕“以语文要素为线,习作单元教学的‘学’与‘用’研究”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专题发言、交流评课、片区教研员总结发言四个环节。</p> 习作课堂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在课例展示环节,甘光仪学校廖晶晶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刷子李》。廖老师以“曹小三”的视角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读—感—悟”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从而深入浅出地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并通过对比教学——《泥人张》,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加深对侧面描写的理解。在掌握了描写方法后,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自主书写生活“奇”人,同时借助AI赋能,进行实时点评,让学生了解优缺点,再进行二次创作,让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最后让学生与作者对话,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廖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进行一对一的悉心指导。学生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写作初稿,不少同学的习作亮点频出。</p> 专题发言引深思 <p class="ql-block">  展示课结束后,来自甘光仪学校的林海英老师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专题发言——《要素导航,靶向训练——小学高段语文习作能力提升途径探究》,她围绕“新时期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及面临机遇与挑战”、“小学语文课程开展习作单元教学的优势意义”以及“基于习作要素精准训练的小学高段写作教学有效途径”等三大部分展开,另外林老师还提出了五个策略:1.纵横单元整体确定习作教学目标。2.向精读课文学方法,迁移至单元写作实践。3.创设真实情境,激活深度习作兴趣。4.搭建多元支架助力思维与交流。5. 落实评改体系,深化素养提升。林老师还建议老师们需深入研读新课标要求,以“目标精准化、情境真实化、支架多样化、评改科学化”为路径,构建单元习作教学新样态,最终实现学生写作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p> 交流评课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课中,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观课思考,现场完成实时点评。</p> <p class="ql-block">  随后在交流评课环节,各学校的教师代表畅所欲言。大家对廖老师的展示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堂课目标明确,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同时,老师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引导、增加小组自评合作交流的环节等。在热烈的讨论中,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对习作单元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p> 专业引领明方向 <p class="ql-block">  最后,片区教研员朱丽萍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朱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认为此次教研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为片区内的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同时,朱老师也对今后的习作教学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一是要以语文要素为线,注重习作单元的纵向贯通与横向关联;二是以“学”“用”为核,建立“学中用”“用中评”“评中升'的动态提升机制,让要素落地生根,让写作真实发生。</p> <p class="ql-block">  此次片区教研活动,课例展示是实践的沃土,孕育着创新教学的种子;专题讲座如知识的灯塔,照亮了习作教学的探索航道;交流评课似灵动的溪流,在思维碰撞间汇聚智慧的浪潮;教研员总结则像沉稳的锚点,为后续教学工作锚定前行方向。活动虽已落幕,但探索的征程永不止步,相信在江华片区小语人携手奋进、深耕细作下,片区小学语文教学定能绽放繁花,结出累累硕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编辑:邓艳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摄影:陈桂文、吴嘉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一审一校:唐范红、朱丽萍、翁月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二审二校:周悦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三审三校:陈耀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