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全环境立德树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课堂暨中华体育精神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思政课堂纪实</b></p><p class="ql-block">临邑县初中道法名师王宝华老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纪实。</p><p class="ql-block">主要实施过程:</p><p class="ql-block">一是聚焦核心素养,内嵌式融入思政课堂。</p><p class="ql-block">初中道法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法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学校思政课程,不仅能激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更能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其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品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融入路径。</p><p class="ql-block">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沉浸式体育精神体验场景,利用微课、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生动呈现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体验反思等教学方法,感受体育健儿们战胜挫折、追逐梦想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通过沉浸式观看经典体育赛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深入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这种“零距离”互动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体育的力量,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培养了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赋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三是开发特色课程资源,丰富育人内涵。</p><p class="ql-block">一方面,挖掘传统体育项目中蕴含的体育精神元素,如武术的“刚柔并济”、龙舟的“齐心协力”等;另一方面,设计以中华体育精神为主题的案例教学内容,如“女排精神”“冬奥冠军的成长故事”等。比如,团队的张守孟老师设计以“中华体育精神赋能学生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各类实践活动(将专题介绍,附:视频),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中华体育精神。通过参加各类体育竞技活动,孩子们学会了正确面对成败得失,深刻理解努力与收获的辩证关系,逐步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和应对策略,在运动中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实现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摄影:宋清茹 夏祥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