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文学

知青文学主编

<p class="ql-block">2025.4.8星期二 第340期</p> <p class="ql-block"><b>香港知青联合会成功举办庆回归文艺演出活动</b></p> <p class="ql-block"><b>心底无私天地宽</b></p><p class="ql-block"><b>——天津邂逅知青柴春泽</b></p><p class="ql-block"><b>作者:阳光灿烂(山西)</b></p><p class="ql-block"><b> 2023年8月,我由山西老家来到天津,任务是接送孙女上下学。与枫叶相约游天津南普公园时偶遇知青柴春泽。虽然对柴春泽早有耳闻但还是被他温和礼貌和谦逊所折服。“你俩光唱歌,要不要练练剑,活动活动筋骨啊?”柴春泽问。见我俩笑而未答,又说“可以加入到双剑舞的队伍里来,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上台表演……”说着,把免费提供的双剑和表演服装摆在我俩面前。</b></p><p class="ql-block"><b>“双剑和服装都是柴总自掏腰包……”一位大哥说。</b></p><p class="ql-block"><b>回家后,我在网上搜出到“中国知青村柴春泽网站联盟”还是十分震撼,柴春泽柴自掏腰包于2004年创办了柴春泽知青网站联盟,到现在已有20多年了,他的网站主要服务对象是知青,这已成为他晚年的事业,他担任总栽,提倡全民健身,弘场正能量,搞公益活动,使参与者真正体会到健身活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在他的倡导和感召下,我很快就学会了舞剑,并参加了柴总亲自策划自费举办的“2024年6月16日国知网天津协盐垞公园慰问文艺演出”和“2024年9月18日宏业广场联谊歌舞会”。随着音乐响起,几百人翩翩起舞,随后,独唱《我和我的祖国》、《难忘今宵》、舞蹈和剑舞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至今,令我难以忘怀。</b></p><p class="ql-block"><b>我亲眼看到,每次活动柴总都往里搭钱。</b></p><p class="ql-block"><b>“柴总,你究竟为了啥?”</b></p><p class="ql-block"><b>他用一句歌词回答我:“我不知你是谁,可我知道为了谁。”</b></p><p class="ql-block"><b>我和柴总偶遇至今已有7个多月了,参加各类活动十几次,每次柴总都是第一个到达会场,他既是活动的策划者,又是活动的服务员,亲自布置会场,每次活动都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多彩,老年朋友们乐此不彼。</b></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庆国庆游园联欢会上,柴总自费订制了挂历分三次免费分发给参加活动人员。</b></p><p class="ql-block"><b>我也由网站工作人员被提拔为国知网文艺部副部长。</b></p><p class="ql-block"><b>国知网演出宣传帮扶等活动不断升级。党群部长和邱姐竟绘声绘色地表演了京剧《沙家滨.智斗》选段,获得观众一致好评。</b></p><p class="ql-block"><b>尤其是今年三月成功举办了“庆三八暨纪念玉田皋知青参加试种水稻成功50周年歌舞联欢大会”,柴总亲自培训指导,涌现出富有知青特色的主持人李蕴玉和大批摄影师、自媒体人,张保彬、邱大姐和王娟姐、孙蕴芬和我等的美篇处女作《幸福满满》等和读者见面了。</b></p><p class="ql-block"><b>国知网成立了党群部,刘铁林为部长,我荣升为宣传部长,国知网全国委员秀秀工作室主任李建秀,歌唱团团长陈姐。近日,四川省退休教师李治明出任国知网培训部部长,自2025年第二季度开始正式组织太极拳八段锦拳术培训。</b></p><p class="ql-block"><b>我们有固定的办公室和活动场所:天津市河北区南普公园“逸境”平阁厅,活动时间:7:30到10:00。我了解到柴总老两口住在平房里,家具陈旧,衣着简朴,他自己省吃俭用却把知青事业搞得红红火火。</b></p><p class="ql-block"><b>国知网是幸福的网,我庆幸有幸邂逅知青柴春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王够兰,山西吕梁孝义市人,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是一名初中数学退休老师。</b></p> <p class="ql-block"><b>作者王够兰</b></p> <p class="ql-block"><b>秋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秋风落叶露霜浓,夜半依窗听雨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冷意侵人生感慨,枯荣紫峤慰飘零</b></p> <p class="ql-block">金铃摇春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2)路漫漫,苦难难,逃荒路上的一天又一天。鞋底磨烂,心在煎熬。这一天,一家三口终于来到了逃荒的终点。内蒙古东北部的一个镇子,是蒙汉结合,农牧区结合的一个旗的所在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同乡人的帮助下,柳振东一家人总算有了栖身之处,租了两间马架子小屋,落下了逃难的脚步,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两年后,二儿子柳常青也结了婚,他的妻子温桂霞也是高高的个子,一副忠厚、纯朴、俊美的面容,浑身充满着朝气和活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柳振东和他的儿子在山东老家种地是一把好手,可是来到这里,土改已完成,没有地种,别的又不会干,柳振东的年龄也大了,养家糊口的大梁就压在了柳常青的肩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柳常青身材高大魁梧,两道黑黑的剑眉下,一双大眼只要睁开,就闪着亮光,心中的一切喜怒哀乐、悲怒忧愁,一丝不留地在两眼中放映,有时翻滚奔腾,像火焰熊熊喷射,有时平静如水,温祥亲和,他没念过书,不知什么是文化,可那有棱有角的脑袋里,他那饱经苦难风霜的心里,他那几经锤炼的骨子里,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坚韧不拔的耐性、不屈不败的硬劲,特别是有了安身之处,一种潜意识的青春能量冲击着他,激荡着他,他要生活,他要养家,他要过日子。没有地种,他不沮丧、不为难,没用几天,就琢磨出了一条道道,他决定试着做小买卖。他又挑起一付担子,一头是经过修改几经风雨的一只箩筐,另一头是自己动手制做的木箱,在镇上的商店里买上针头线脑、生活用品,到乡下各个营子(村子)走巷串户,手里摇着拨浪鼓,嘴里不时地吆喝着,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太阳下山才回家。重重的担子压在他的身上,可他不感到辛苦,因为他的腿脚已经是铁腿脚,他的肩膀是铁肩膀。回到家里,把那几分几分,几毛几毛的钱倒在炕上数着,算盘噼里啪啦一遍又一遍地拨算着,心里充满了收获的喜悦。爸爸虽然年龄大了,也闲不住,夏秋季节就到山坡上割蒿草,晒干了烧火用,冬天就搂毛柴,存下两三年的,还经常送给左邻右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五一年五月一日,旗政府组织全旗男女青年植树造林大会战,柳常青参加了所在区的大会战。六天时间,挖了三百八十多个“育林坑”,在全旗会战五百多人中,他挖的“育林坑”数量、质量全旗第一,比全旗第二名多挖了近八十个。他获得了区上和旗政府的奖励,他拿着奖旗和奖状兴冲冲回到家,想不到喜上加喜,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异常兴奋地蹦了起来。因为造林要栽松树,就给儿子起名叫柳松,一家人生活得喜乐融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五三年,旗里成立木工厂,柳常青因为得过区政府和旗政府的奖励,出身成份又是贫农,就进了木工厂,成了一名工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五七年,旗印刷厂招女工,柳常青的妻子温桂霞到印刷厂当了一名工人,柳常青的母亲在家做饭。同年,柳常青把哥哥柳常盛一家四口接来,在镇边的农村落了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五八年初,柳常青在镇中心不远的地方花了六十元钱买了一亩二分地,盖了三间土房,种上了菜园子,祖孙三代安居乐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五九年,柳常青有了一个女儿柳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六二年冬天,一生历尽沧桑、饱经苦难、刚强、忠厚、勤劳善良的柳振东离开了人世,他是刚踏入幸福生活的大门就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离世前并没得什么病,每天上山搂一挑子毛柴,前五天,有点咳嗽,柳常青给父亲买了点药,可他没吃,也没理会,家人都劝说不让他上山搂毛柴,他上来了犟劲说:“咳嗽两声算啥病,又死不了人,我离死差远了,和我爸的岁数还差20年呢。”他还是偷着上山了。临终这一天,上山时间不长就回来了,只搂了一小捆,回到家里,对老伴宋秀英说:“我今天有点憋气,没搂多少就回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你呀,一辈子也改不了犟劲,快上炕歇歇,都哪憋得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就是胸脯子憋得厉害,有点发冷,你给我烧点热火擦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宋秀英给擦完了前胸后背问:“好点了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好点了,就是有些累……累呀!”说完头靠在了墙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宋秀英一看不对劲,急忙跑到西院喊:“你大嫂子,快过来,你大舅不行了……</b></p> <p class="ql-block">牧民说这是野生的韭菜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