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心的美篇一一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课堂笔记

可心

<p class="ql-block">本章大意: </p><p class="ql-block">想要治理天下,用强制的办法,是办不到的。 </p><p class="ql-block">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下。 </p><p class="ql-block">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 </p><p class="ql-block">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 </p><p class="ql-block">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安逸的措施法度。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首先,无为而治并非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治理过程中要遵循自然法则,尊重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治理国家[社会时,应该顺应民心、民意,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个人的意志和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p><p class="ql-block">其次,老子提到的“去甚、去奢、去泰”,也提醒我们在治理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奢侈和享受的做法。在追求发展和进步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平衡和协调, 避免对环境和资源造成过度破坏和浪费。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过度的欲望和追求, 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p><p class="ql-block">此外,老子还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和节奏, 我们应该顺应这些规律和节奏,而不是强行干预和改变。这种思想也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尊重事实和真相,而不是被情绪和偏见所左右。</p><p class="ql-block">班固《汉书》:“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 </p><p class="ql-block">国家权力的形成与持守都有定数,所谓“命”就是指当政者累世的德行和当世的功业,以及以此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正当性。 </p><p class="ql-block">尧、舜、禹、商汤、周武王、刘邦之持有“神器”,是因为“有明圣显懿之德, 丰功厚利积累之业,然后精诚通于神明,流泽加于生民,故能为鬼神所福享,天下所归。</p><p class="ql-block">“天下神器”,必须取用以“德”。“神器”对应的是“公器”,“德” 对应的就是公天下、无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甚”,去除极端偏执。 </p><p class="ql-block">“去奢”,去除奢迷奢华。 </p><p class="ql-block">“去泰”,去除沉溺安逸。 </p><p class="ql-block">古圣先贤、圣哲,清净无为,循自然之道,不妄动而为。 </p><p class="ql-block">做人做事要讲究中庸适度,不要走极端,也不要过度追求奢华。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平衡。 </p><p class="ql-block">圣人去甚、去奢、去泰</p><p class="ql-block">圣人处事应当有三大原则 同样适用于我们个人修养一个度,过了这个度其危害便比没有还严重。 </p><p class="ql-block">第二,要去奢,即摆脱物欲束缚。“奢”不仅指物质挥霍,更包含对名利地位的过度</p><p class="ql-block">贪求。(秦始皇大兴上木:修建阿房宫、骊山皇陵,甚至万里长城:汉文帝放宽律法,提供宽松的生存环境,让百姓安心发展农业)</p><p class="ql-block">第一,任何事情不能做过了头。孔子说“过犹不及”,再好的政令、律法都要把握好。</p><p class="ql-block">第三,不能始终处在安逸的环境中。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p> <p class="ql-block">老子在本章中进一步探讨了人生选择的哲学。他指出,成为国君并非人人可为,这不仅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还需拥有处理国家事务的深厚智慧。错误的人生选择可能会对国家、人民以及个人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在面对众多的人生抉择时,如选择为官、学习、工作态度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等,我们都应遵循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因此,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并努力摒弃那些极端的、奢侈的或过分的想法和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