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苑教育集团·海口市三江镇中心小学】“聚焦读写结合,学会迁移运用”——第八周语文科组教研活动

郭仁旺

<h3>时间:2025年4月8日<br>地点:海口市三江镇中心小学多媒体室<br>执教者:周蕾 <br>评课人员:本校中、高层领导,四年级语文教师及各年级二线语文教师<br>主题:基于课标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br>教研课题:围绕《猫》这篇课文,上一堂“聚焦读写结合,学会迁移运用”的常态课</h3> <h3>  【课堂导入:趣味启思,走进猫的世界】</h3> <h3>  周老师的课堂以“猫”的视频趣味切入,紧扣“猫的可爱、淘气”,顺势板书课题,迅速牵引学生目光,揭开老舍笔下《猫》的探索序幕。<br>  </h3> <h3>  观摩区的教师及校领导认真观摩,细心记录。</h3> <h3>  【教学过程:层层深入,感悟语言之美】</h3> <h3>  一、抓总起句,品猫之特质<br>  周老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这两个总起句,剖析大猫“古怪”——老实又贪玩、温柔可亲又一声不出;小猫“淘气”——腿脚不稳却已学淘气。<br>  通过“填一填”来梳理猫的性格,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文字中的猫形象。<br>  二、对比阅读,悟表达之妙<br>  在引导学生感受了猫的形象后,周老师接着深入地引导学生开展对比阅读,去掉“贪玩、贪睡”等词句后,再与与原文进行对比,体会课文语言的丰富性。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深挖“明贬实褒”手法,结合小猫玩耍、跌倒又起等细节,细腻地感受老舍对猫的喜爱。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拟人的修辞,体悟爱猫的情感在文字之中的渗透。<br>  接着,巧妙引入“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中夏丏尊、周而复写猫的文本资源,开展对比阅读。</h3> <h3>  三、迁移运用,践行写作实践<br>  周老师在课堂上积极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布置迁移任务:体会文段表达特点,运用对比手法,结合具体事例写观察日记。<br>  学生尝试创作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点评。如引导学生描写小动物“既懒惰又活泼”的矛盾特质,让表达技巧真正落地,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br>  最后,师生围绕“动物观察日记评价表”而互动评价,达成“教-学-评一致性”。</h3> <h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串联课堂精华】</h3> <h3>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简洁精妙,以“13.猫”为核心,分列“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标注“明贬实褒”“具体事例”,最后以“喜爱”串联全文。<br>  清晰的框架,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结构、掌握写作手法的直观“地图”,助力知识内化。</h3> <h3> 【课后反思】<br> </h3> <h3>  课后,周老师对自己的这堂课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反思。<br>  周老师认为,本次执教《猫》,借助“国家智慧中小学”资源,很好地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资源中的视频、文本解析与微课,有效辅助学生理解“明贬实褒”手法及对比阅读,提升了教学效率。但仍存改进空间:写作迁移环节,部分学生对对比手法运用生涩,个性化指导不够细致;课堂互动中,少数学生参与度不足,小组讨论深度有待挖掘。<br>  周老师强调,未来她将更深度整合“国家智慧中小学”资源,针对写作难点开发分层指导资源包,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同时优化互动设计,通过趣味任务、分层挑战等形式,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热情,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绽放的舞台。</h3> <h3> 【观摩教师的点评】<br>  </h3> <h3>  </h3> <h3>  课后研讨时,观摩的教师们围绕资源应用效果、教学环节优化等要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让“智慧”在分享中延续,为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凝聚集体智慧。<br>  观摩的教师们认为,周老师的课堂亮点频闪,尽显教学匠心。<br>  1. 资源融合显成效:周老师巧妙借助“国家智慧中小学”资源,从生动的导入视频,到写作手法的专业解析、对比阅读的文本素材以及写作指导微课,多维度助力教学。让抽象知识具象化,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习效率,为课堂注入新活力。<br>  2. 文本剖析有深度:在解读文本时,紧扣猫“古怪”与“淘气”的特点,通过填空、研读、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老舍先生“明贬实褒”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喜爱之情。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br>  3. 板书设计巧构思:板书以简洁的文字呈现课文核心内容,“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明贬实褒”“具体事例”“喜爱”,清晰梳理课文脉络,成为学生理解文本结构、掌握写作技巧的得力助手。<br>  除了肯定周老师课堂教学能力,观摩的教室们还给出提升建议。例如,在课件中嵌入写作计时,在写作时关注个体差异,在思考和讨论时深化小组互动等。</h3> <h3> 【学校领导的点评】</h3> <h3>  领导们首先肯定了周蕾老师对“国家智慧中小学”资源的创新运用,让课堂形式更丰富、内容更立体,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对课堂中紧扣文本、层层深入的教学环节设计表示认可,尤其是对“明贬实褒”写作手法的挖掘,既体现语文工具性,又落实人文性。<br>  针对课堂细节,领导们也给出了建议。例如,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教学语言中的“外貌”与“外形”的使用区别;要关注学生对课文段落写法的迁移写作,要着力于读与写之间的衔接;要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br><br>  学校领导的点评,不仅是对一堂课的总结,更是对未来语文教学的展望。高屋建瓴的指导,让海口市三江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们明晰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定将凝聚智慧,不断优化课堂,让语文教学绽放更绚烂的光彩。</h3> <h3>图文编辑|郭仁旺<br>图片来源|柳华娟 郭仁旺<br>审 核|柳华娟</h3>